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人民铁道报 李丹

发布时间: 2015-01-26 15:08:34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郭天虎

 

李丹,男,1953年5月出生,高级记者。历任人民铁道报社记者、记者部主任、政工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被业内称为“铁人总编辑”的李丹同志,坚持把“做一流新闻,创行业龙头”作为追求目标,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从战略大局高度,分析和把握新时期办报规律,切实践行走转改精神,先后摘取了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部委产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中国产业报“总编辑金笔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铁道部“火车头奖章”等荣誉称号。人民铁道报在他主持编采业务期间,连续3次在全国行业报编校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由他采写和编辑的新闻作品3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由他组织策划并在现场指挥完成的新闻作品3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他主持下,2000年以来人民铁道报十年间仅中国产经新闻一等奖就获得38件。求真务实,带头践行走转改精神 “只有真正用自己的脚板‘走’出的报道,它的真实性和影响力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李丹坚守的信条。从事新闻工作34年来,他深入一线采写了大量紧扣时代脉博、生动鲜活的精品力作,组织策划、指挥实施了一系列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重大报道。他曾11次深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挑战生命极限,采写并组织了大量反映青藏铁路一线的报道。其代表作《谁是今天最可爱的人》被《紫光阁》杂志全文转载后送到了党的十六大代表驻地。他主持创立反映一线基层生活的栏目——《现场短新闻》在一版屹立20年不倒,被誉为中国产业报“三贴近”的一面旗帜。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李丹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2011年9月上旬,李丹亲自带队,深入我国煤炭运量最大的大秦铁路军都山隧道实地调研。在8460米煤尘弥漫的黑暗隧道中,李丹徒步行走5个多小时,与隧道维修人员一起全程巡检线路。面对满身煤灰走出隧道的李丹一行人,常年巡线的工人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记者我们最欢迎!” 在李丹的带领下,人民铁道报社走转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先后开设了7个走基层专栏,生动反映了铁路隧道防尘、夜间天窗修、铁路职工通勤困难、极端天气下的铁路设备养护、铁路互联网与电话售票等基层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唱响主旋,提升行业报纸舆论引导力上世纪90年代,李丹从当代青年重构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高度,精心采写出《毛泽东与“毛泽东号”》《朱德与“朱德号”》《周恩来与“周恩来号”》《雷锋和“雷锋号”》等6篇4万多字的系列政论通讯,首次提炼出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机车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内涵。2005年,他带领骨干团队深度挖掘新时期铁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重大典型柴宝国的时代意义,推动了全国铁路全面学习柴宝国活动的深入开展,受到中宣部领导的好评。2006年,他在春运报道中,组织策划实施了“列车春节晚会”专题报道活动,营造了和谐春运的浓厚氛围,中宣部《新闻阅评》破例出专刊加以评介。

2009年铁路春运高峰期,他连续组织整版《送您回家,我们最大的心愿》的人物系列报道,突出宣传铁路一线职工甘于奉献的典型人物,再次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肯定。2011年10月,在他精心组织下,《人民铁道》报连续报道南昌铁路局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传承发扬井冈山精神,倾情打造“红土情”服务品牌的典型事迹。2012年1月,他再次组织了《红色列车客家情》的报道。中宣部《新闻阅评》先后对这两次报道给予肯定。攻关精品,深入探求新闻传播规律多年来,李丹深入研究邓小平、江泽民、胡乔木、穆青的新闻思想,撰写的《邓小平倡短求精思想探析》、《江泽民新闻导向观再析》、《论胡乔木的短新闻思想》和《论穆青的新闻思想》等论文先后获奖,并在新闻界引起反响。

1999年,他长期研究改进会议消息写作的代表作论文《论改进会议消息的运作规律》获得中国新闻奖;2006年,他策划指导并编辑的论文《新闻精品运作规律解析》再获中国新闻奖;2007年,他在全国专业报摄影高级研讨会上所作的《提升新闻图片质量的整体思路和成效》的专题报告,被选入中国新闻摄影年鉴。他亲临一线策划指挥,现场指导记者采写,逐字逐句修改推敲的两篇短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均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他作为第一作者采写的短消息《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先后入选15本新闻教科书。 2009年,他紧扣中国铁路发展成就,在京津城际铁路通车一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分别组织策划撰写深度评论,推出“任铁平”的系列政论文章,在铁路及社会广大读者中产生热烈反响。 2010年4月,为完成铁道部重载铁路的重大课题,李丹率领课题组行程近3万公里,历时100天,查阅近千万字材料,14次修改文稿,推出《牵引和谐的希冀》一文,创新了重大题材报道模式。

2010年9月,李丹率领课题组再次攻坚——《搏动生态的韵律——中国绿色铁路发展纪实》的采访写作。34天里,报道组行程3万余公里,踏访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十易其稿,从战略高度诠释了铁路绿色通道的非凡意义。文章见报后,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要求《国土绿化》杂志全文转载,推动全国绿化工作,使人民铁道报重大题材报道迈上了新台阶。十年磨剑,编校质量创“三连冠”奇迹从1997年开始,李丹带领他的团队用苦干实干拚命干的精神,通过增设岗位、增加校次等苦功,在1998年和2004年连续两次夺得全国行业报编校质量检查评比第一名。他从长效机制上构筑提升编校质量的稳固平台,从源头上防范各类差错产生。在他的具体指挥下,《采编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差错认定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相继出台,逐步实现了管理数据化、评报制度化、考核公开化,奖罚分明、月月兑现。在2007年度行业报编校质量专项检查中,人民铁道报再次名列第一,实现了“三连冠”。不懈求索,快步走出行业报创新之路担任总编辑以来,李丹坚持与时俱进,创新观念,努力探索行业日报的办报之路。

2006年,人民铁道报版面格局成功实现业内员工读者和社会旅客读者兼顾的服务定位转变;2007年,推出中国铁路大面积提速100版的特刊;2008年推出重大报道版面系列回放报道模式和双头版模式,快步走出一条有铁路特色的行业日报的创新之路,并闯入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行业报最具竞争力5强之列。 2012年,在李丹主持下,报社开创了全媒体采访模式——报纸、电视、网络、杂志联合采访,多渠道发布,展开特别报道。全媒体特别报道小组报道极地苦寒工作,直击春运现场,创作出了《火车是如何穿越沙漠的?》《找寻神州北极的铁路之光》等精品力作,受到广泛好评。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郭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