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中国妇女报 王蓓

发布时间: 2015-01-29 14:26:46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郭天虎

 
    王蓓,中国妇女报记者。2005年至今,长年驻站安徽,行走在基层一线,采写了百万字蕴含着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作品先后两次参评中国好新闻奖,连续六年获得安徽好新闻奖。

1991年夏天,我的家乡安徽正在被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侵袭,不断加高的堤坝与翻卷的巨浪不断上涨的洪水赛跑,争分夺秒,那个夏天,一位名叫赵业华的38岁的女人,在淮河沿线一处34.25米长的护河大堤上整整坚守了47天,没有离开过一步。当时,她的职务是安徽省凤阳县板桥区区委书记。期间,她的父母和哥哥被食俗在堤坝的她打去电话叮嘱她,业华,你要注意身体,但是当你需要在老百姓和自己的生命间作出抉择时,你一定要选择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赵业华沉静的点点头,将每一字、每一句都牢牢地记在心里。47天和洪水搏斗的日子里,她和她的同事们始终坚守一个信念,人在堤在,人亡堤也要在。长时间的疲劳和体力严重透支,让身患肾病的她,双腿浮肿,全身乏力。彼时,她正面临升初中考试的女儿每天都在期盼着妈妈回家,帮助自己复习功课。其实,从板桥到凤阳县城的家也就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赵业华却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她说大堤沿线的农舍是老百姓的家园,沿线的农田是他们今年唯一的收成,我怎么能够离开。那一年洪水退去后,她被当地的老百姓誉为板桥护卫神。

今年11月15日我接到了报社回访30年30名女性人物的采访任务。我的采访对象就是赵业华,1991年本报的年度女性人物。当天,报社通过微信传给我一张本报当年的报道原文。文章不长,但是当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来的时候,我对于这位为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惜以命相博的女性,我充满了敬意。我想要尽快当面和她聊聊。紧锣密鼓的联系之后,11月22日上午,我见到了已经61岁退休在家的赵业华,当天的采访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数次被泪水打断。她告诉我,在坚守堤坝的47天里,她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拼劲全力护卫老百姓的家园。她告诉我,最后,为了保住下游安全,无奈泄洪的时候,她面朝一望无际的农田和上千所农舍,47天里没有流过一滴眼泪的她,嚎啕大哭。她还告诉我,当洪水退去后回到家里,她看到一个多月没见的女儿和丈夫埋怨的眼神,她内心的歉疚无法用言语表达,最后丈夫无法谅解她将工作摆在第一位而选择和她离婚。采访结束的时候我问她,一次选择付出了一次婚姻的惨痛代价,23年间有没有后悔过?她很认真地告诉我,无怨无悔,为官一任就是要对当地的老百姓负责,否则只会一生不安。

那次采访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很多人,这其中也包括我的母亲,一位和赵业华同龄,和她有着几乎一样工作经历的基层女干部。1991年的夏天,在乡镇担任党委副书记的我的母亲,也在堤坝上和洪水搏斗了一个多月。那个夏天,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在洪水里,她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后,每逢阴天下雨就疼痛难耐。思绪弹飞间,我也想到很多从业十年以来采访过的很多的基层女干部,她们大多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她们的工作很琐碎,几乎都是在和基层老百姓打交道,她们收入不高,常常要加班加点,却几乎没有怨言,她们中的大多数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针尖,需要随时随地将好的政策措施落实在基层,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而十年间,每当无数次面对面的访谈中,我也渐渐理解了这些基层妇干的选择,那份选择关乎责任,关乎担当,关乎一名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精神和守护一方安宁的神圣使命。而十年间,每当我奔赴新闻一线,每当我熬夜赶稿疲惫不堪时,母亲忍住病痛,奔波劳碌的身影也总是浮现在我眼前,为我平添一股无形的力量。所以今天的我会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不管我们曾经心怀多么远大的理想,如果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尽职尽责,做好国家这架庞大机器上每一颗顺利运转的螺丝钉,那么,我们的梦想、他人的梦想,乃至全中国的梦想,都将圆梦有时。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郭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