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农民日报 张丛

发布时间: 2015-02-02 10:26:48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郭天虎

 
    张丛,农民日报记者。
    妹子,从姐姐结婚那年算起,你姐夫外出打工已经17年了。说句实在话,前些年我是天天盼着他回来,晚上睡在床上,整宿整宿地想他。讲到这儿,她不由自主地乐了起来,停顿了一会儿又沉重起来。这些年啊,我的身体不如从前了,病痛也多了,总是热情不起来,反倒害怕他回来。有一回,他觉得我没尽到义务,竟然大发雷霆,一脚把我踹到床下,骂我像个死人。讲到这儿,她双手捂着脸,失声痛哭了起来。平静了一会儿,接着说,村里的女人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瞒你说,只要把老人、孩子照顾好,家里的农活别落下,他在外面好好的,能多挣钱,我吃再多苦都能咽得下,我们女人再难也得扛得住。

这是安徽太湖县毕岭村留守妇女甘家妹夜里躺在床上对我讲的一段话。同为女性,如果没有这段实地采访的经历,我根本无从体会留守妇女生活的艰辛和情感的孤独,也就无从感受这些大山里的女人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中国最广袤的地域是农村,最庞大的人群是农民,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当前有8700万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其中留守妇女4700万,驻村采访的12个日日夜夜,我和村里的留守妇女们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清晨,到池塘里洗衣服,白天顶着炎炎烈日下地锄草,晚上忍着蚊虫叮咬彻夜长谈,开心时一起笑,伤心时一起哭。八月的大别山,气温高达40度,打药的桶装满药水足足有50斤重,甘大姐一个下午来来回回背了16桶,她边打药边说,男人们不在家,女人们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合上眼就没闲着的时候。现在,还不是太忙,农忙时,每天要挑三四十担粪,到田里还得撒匀呢。抢收抢种那会儿,一天要干十几个钟头,天都黑透了才能回家。有一回拉着板车上山坡,怎么拉也拉不动,恨不得自己变成一头牛。讲到这儿,她无可奈何地笑了笑。

一天晚上我和甘大姐正在剁猪食,电视里传来国家提高粮食保护价的新闻,我说这下好了,咱家的粮食能多卖些钱。甘大姐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说,妹子,老辈人常说,土地是有灵气的,荒了地,对不起老天爷,前些年真的盼望着粮价能涨一点,可是妹子,你不知道,粮食涨价,城里的物价也跟着疯涨,你姐夫在外面吃饭就得多花钱。

采访要结束的时候,我对甘大姐说,这十多天在家里又吃又住的,添了不少麻烦,我得交点伙食费,甘大姐听后马上板起脸,一脸不高兴地说,我从嫁到这个村就没出去过,做梦都没想到,你能从大老远北京跑到我们这山沟沟里来。帮我干活不说,还听我诉苦,吃的都是咱自家种的菜,打的粮,咋能收你的钱啊?离开毕岭村的那个清晨,我和留守妇女们一一惜别,当我抱住甘大姐时,我们俩不禁同时哭了起来。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离别场景。我贴着她的耳边悄悄地说,我在枕头下面放了500块钱,农闲时带着孩子到北京来看看,到我家住几天,我带你们到天安门,到故宫去转转。这个勤劳倔强的女人紧紧地抱着我,哽咽着一直在点头,说不出话来。从村里赶往县城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让土地长出果实,让孩子有书读,老人们安度晚年,丈夫在城里安心打工,留守妇女们承受着身体极限的劳作,隐忍着夫妻离别的情感折磨,牺牲了女人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我想,作为农民日报的记者,我们就应该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经常性地深入乡村,用心体会农民的疾苦,因为正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农民创造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城市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通过我们的笔,能够记录中国“三农”发展的时代印记,聚焦历史,讲述矛盾,那么,就是我们作为历史记录者和时代瞭望哨的职责所在。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推动一些“三农”问题的改变,那将是我们的无尚光荣。

回到北京后,每当我在菜市场,在建筑工地看到挥汗如雨的农民工时总会想起那些像甘大姐一样的留守女人,以及她们为城市化作出的贡献。和留守妇女一起生活的片段,像电影画面一样一遍遍地浮现在眼前。当长篇通讯毕岭村的留守女人在农民日报整版推出后,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我给甘大姐打电话,想给她寄几份报纸,她犹豫了一下对我说,能给你们的工作提供点帮助就行了,报纸啊就别寄了,免得我看了心里发酸。好妹子,找时间,可一定再来啊。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郭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