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新华社 汤计

发布时间: 2015-02-03 13:43:34  |  来源: 央视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曾志

 
    汤计,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编委、政文部主任、高级记者。是牛玉儒、呼格吉勒图案的最早报道者。2015年01月 22日,新华社举行汤计同志记功表彰暨报告会,中共新华社党组决定给汤计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2015年02月02日,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

汤计,坚持了9年,最终推动了18年前一场冤案的平反。

汤计“出名”了。

们认为他是舆论监督伸张正义的代表。全国各地的人带着希望和诉求慕名而来,电话打爆、信件堆山……

汤计“为难”了。

在法情、人情、舆论监督等诸多矛盾因素相互博弈的背景下,这些突如其来的“信任”,让他为难。汤计期盼,一切尽早回归平静,还原本来的汤计。

为难·我没有超能力

随着“呼格案”的平反,9年来一直以内参推动该案再审的汤计,声名鹊起。而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请求”也一下子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让已经58岁的他倍感为难。“全国各地的人带着多年积压的‘冤假错案’来找我或打电话给我,希望能够得到我的帮助。然而,我没有超能力,我只是驻内蒙古的记者。我的采访报道权仅限于内蒙古自治区。即使在内蒙古,涉及民事类、经济类的官司,也不是新闻能够介入的。”新年伊始,汤计在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博文《我没有超能力》。上海出差3天,几十封“求助”信件都被堆放在汤计办公桌上。央视网记者对他采访过程中被座机和手机鸣响轮番打断数次。“你这个案子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我帮不了你,建议你走法律途径。”电话那边仍在喋喋不休,汤计聆听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都以为我可以解决问题,以为媒体舆论监督可以判案,遇到问题不走法律途径,主要还是因为人们的法治观念淡薄。”汤计表达着无奈。

还原·8篇内参为冤案昭雪

汤计坦言,为呼格吉勒图案件的平反是他新闻工作的顶峰。“9年的坚持,终于可以用句号结尾,符合我的性格。”呼格吉勒图案发生在1996年,嫌疑人呼格吉勒图被怀疑犯有流氓罪和杀人罪。在“突击审讯”48小时后,仅凭指缝污垢采样化验结果和口供就认定了事实,呼格吉勒图被判死刑。从抓捕到被执行枪决,62天内进行完毕。呼格吉勒图的父母亲怎么也不相信18岁的儿子敢杀人,但是苦于没有证据,他们背着有个强奸杀人犯儿子的阴影生活了9年。2005年,警察带着“凶手”赵志红三次去当年案发地指认现场,呼格吉勒图的母亲尚爱云知道后哭了一宿,“儿子是冤死的,我们要为孩子讨回清白。”经历了一连串的无人搭理和推诿,老人最终在律师的推荐下认识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政文采访部主任、高级记者汤计。利用多年的人脉关系,汤计很快证实了尚爱云夫妻的话。“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呼格吉勒图被枪决时还是个18岁的孩子,想想他们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汤计说。2005年11月,汤计第一篇《内蒙古一死刑犯父母呼吁警方尽快澄清十年前冤案》通过新华社独有内参渠道发布,汤计开启了为呼格吉勒图洗冤的第一步。第一篇内参得到了领导的批示。很快案件复合组经过调查取证得出结论,呼格吉勒图案证据严重不足,属于一起错捕、错诉、错判的冤案。可是案件还没有结果,赵志红的羁押期到了。2006年11月,赵志红杀人案不公开审理,10起命案起诉了9起,唯独遗漏了呼格吉勒图女厕所案。“关键的证人如果没有,呼格吉勒图案件就没有可能真相大白了。”于是汤计写了第二篇内参《呼市“系列杀人案”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诉令人质疑》。随着汤计第三篇内参的发布,赵志红案件被最高院要求休庭。赵志红被羁押至今已有9年。而在这9年里,汤计以内参作为武器,为一个普通生命的消逝奔走呼号。至2014年11月,他为呼格吉勒图冤案共发了8篇内参。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判呼格吉勒图无罪。

素描·汤计的新闻人生

作为生于50年代的一代人,汤计身上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刚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时,他决心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谈到如何坚守新闻岗位,他说“首先要在党的领导下”;他说“当记者一定要先做一个好人。”汤计从小家境贫寒,1971年,15岁的汤计进入天津大港油田,成为油田体工队排球运动员。1986年,考入了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他先是进入新华社山西分社,之后调入内蒙古分社,一干就是30年。汤计讲述自己30年来的“战役性报道”:2005年,震惊全国的“王木匠诈骗呼和浩特市政府案”。“港商王细牛”爆破了位于繁华地段的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号称投资53亿建“169米西北第一楼”。实际上,投资人为皮包公司,工程资金难以为继,非法集资活动迹象明显,眼看着承诺的工程无力兑现,少数政府领导为顾及面子,指示政府替开发商垫钱。汤计顶着阻力写了8篇内参,最终揭开了“木匠与市长”神话。《草原巨贪徐国元》、《四吃书记蔚小平》、《失控的“条”管局长肖占武》……汤计借助新华社特有的内参管道,揪出了贪官的畸变灵魂。“惩恶绝不手软,扬善饱含深情”,同事张丽娜如此形容汤计笔下的文章。

规划·退休后仍离不开新闻

呼格吉勒图案平反的漫长过程中,汤计的作用明显,他却不愿说居功自傲的话语。“呼案再审的阻力非常大,但是来自当地公安、检察和法院的许多人,都明里暗里地支持呼案再审。这案件不是依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才走到今天,我只是做了一个记者应该坚守的不放弃原则。”汤计一再强调。汤计说和他同龄的人都调回北京升迁了,他自嘲“我是最没有出息的。58岁仍然坚守在新闻采访一线的记者应该不多。”

事实上,这是汤计自己的选择。

几年前,内蒙古自治区某领导曾希望汤计到市政府担任副秘书长一职。汤计拒绝了,“当记者随意惯了,不习惯官场的生活。”写稿累了,去单位楼下马路边上蹲着下盘棋,算是汤计生活中很享受的时光。或许这就是汤计最本真的样子。58岁的汤计即将退休,“由于年龄、身体原因不得不退休,心里舍不得。”他透露以后将去内蒙古师范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也算是没有离开热爱的新闻行业。

来源: 央视网 责任编辑: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