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法制日报 席锋宇

发布时间: 2015-02-25 09:08:21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曾志

 

    席锋宇,法制日报记者

一天,四岁的儿子问我一个问题,妈妈,你们写稿子干什么啊?给别人看啊。他们为什么看啊?是啊。他们为什么看啊?你究竟作为记者想让他们看什么呢?于我而言,11年的工作经历更多的是在采访典型报道。把这些人最真实、最美好的事迹呈现给读者,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榜样。想用几个关键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采访感受。

第一个,英雄。今年2月份,我去采访了算井子边防派出所,算井子在内蒙古的最西端,苍茫戈壁滩,千里无人区,被称之为人类不能生存的地方,而派出所就在这里扎了43年。官兵们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脸。苦和孤独是没有硝烟,但是却必须经历的战斗洗礼。而对家人的思念和亏欠,则更是折磨人的考验。在算井子待了14年的李斌讲了一个故事让我眼眶湿润了。有一年过年,时任所长钱红勇把没有回家过年官兵的妻子和孩子都接来了,他让他们都坐着,这帮爷们都站着,他说咱们一年都陪不了她们一次,今天,咱们就是她们的服务员,比比谁把自己的老婆照顾得最好。一句话,却把桌子前面的妻子们都说哭了。李兵说有家不能回是这里所有人的酸楚,而更尴尬的是,不见面很想念,见了面,却因为分别的太久,不知道说什么。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舍小家顾大家的典型没有人信。也有一种观点说,一提典型报道,势必要提到他对家人的亏欠。虽然我并不赞成稿件中一定要出现这样的泪点,但这的确是事实。这样的牺牲,没有人愿意。而这样的牺牲,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所以,这些平凡坚守,把悲伤留给自己的人,我愿意称他们为英雄。

第二个,责任。菊美多吉是四川瓦日乡的原乡长,2012年5月份脑溢血因公殉职了,只有35岁。他的同事罗小林(音)给我讲了一件事,有一天大家聊天,就中了500万干什么讨论,所有人都在讲我要干什么。只有菊美在说,要把这个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救济群众,另一部分要建一个软硬件都好的养老院。罗小林(音)说其实每个人都有私心,可是菊美的私心少的可怜,就是在开玩笑中,他的第一位的也是老百姓。采访中有很多的党员干部,他们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责任。他们让我明白了,这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的生命不属于自己,属于脚下热爱的这片土地,属于这份工作,属于内心油然而生的责任感。

第三个,善良。河北枣强的林秀贞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典型。她从1983年开始无偿赡养和照顾孤寡老人,为残疾人传授技术,安排他们就业,还资助了很多孩子去上学。采访中有三个细节让我很难忘。一个是,她不同意她捐助的孩子接受采访。她不想他们有任何的包袱和压力。第二个是,她赡养的老人中有一个是精神病患者,不认识人。可是却能在她生病的时候给她搬来了一个小板凳。第三个是,她的母亲去世前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妞,去给老人们做饭去吧。林秀贞母亲的善良、林秀贞的善良,以及她赡养老人回报给她的善良,让我很动容,这份善良的背后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精华传统。而这个传统也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而非他国梦的灵魂所在。

第四个词是幸福。很多典型如果从事迹和经历来说其实很苦,但是他们传递给我的却是一种幸福感。和他们接触多了,我也感觉到静由心造,幸福本来就是一种感觉,不只一种模样,它和金钱、地位没有关系,却和高贵的品格紧密相连。采访中很多都是苦差事,有一次我差点把小命就留在了大凉山,但是对我来说这不是一种吃苦,反而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因为这世界上不外乎两种人,一种人的行动告诉你应该这样做人,另一种人的行动告诉你,不应该这样做人。而我,无疑是幸运的。多年的采访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工作需要尊重和信仰,我更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什么是爱的真谛。他们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采访和报道,让更多人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