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光明日报 唐湘岳

发布时间: 2015-03-23 09:47:23  |  来源: 光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曾志

 

唐湘岳,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湖南日报,1987年调入光明日报,32年中,他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作品2000多篇。作品7次获得中国新闻奖:通讯《举报人的命运》获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通讯《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追记湖南桂东县教育局局长胡昭程》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生命有限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下)》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通讯《一心为农民的好教授石雪晖》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通讯《李黎明,丰碑树立在人民心上》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通讯《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农民沈昌健全家研究超级杂交油菜的故事》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唐湘岳曾获得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是全国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批入选者,首批中宣部、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唐湘岳采写的《举报人的命运》、《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等批评报道,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他深入基层,独家发掘的活雷锋刘真茂、教育局长胡昭程、人民艺术家夏雨田、为民医生胡卫民、优秀乡村校长李黎明、一心为农民的好教授石雪晖、最美护士何遥、中国梦典型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信奉“老百姓是天”的退休老干部袁贤光等90多位人物,构成了一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群像。

唐湘岳的批评与歌颂,都是为了一个重大而永恒的主题——为社会、为人类播送光明。正如光明日报前总编辑徐光春评价的:“在记者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唐湘岳为光明而呼,为光明而书,不愧为一位为光明而奋斗的英勇战士!”

一、贴近群众,鼓与呼

唐湘岳在新闻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贴近群众,为群众精神鼓劲,为群众利益代言。

2013年初,唐湘岳了解到湖南常德临澧县柏枝乡杨桥村沈昌健父子培育超级杂交油菜的故事时,为他们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所鼓舞。在酝酿半年后,唐湘岳写出了独家报道《听油菜花开的声音》,引发全国主流媒体网站跟进。唐湘岳的作品历来关注群众中的精神世界。1993年,光明日报在全国两会期间,用一版三分之二的版面,以头条形式刊发了他采写的《茶山常绿送英魂》,反映了高级农艺师刘先和在市场经济初期的精神追求。

面对基层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时,唐湘岳注重采用舆论监督方式,维护群众利益。1992年,唐湘岳采写通讯《举报人的命运》,推动了全国的扫黄打非,因此获得全国清理整顿书报刊和音像市场工作领导小组的嘉奖。1998年,湖南湘乡市教师向唐湘岳反映当地发生110起严重侵害教师、学校权益事件。唐湘岳在深入采访基础上,向当地市委市政府反映呼吁,促使长期积累的事件得以妥善解决。

弱势群体是唐湘岳关注的一个重点。《亲吻文学》中主人公徐动性脑瘫患者黄扬,用鼻尖进行文学创作的故事感动了众多读者,报道帮助黄扬与湖南文艺出版社结缘,出版了《许我以微笑问候》。湘潭大学学生胡志鹏,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奶奶双目失明,父亲患有肺癌,唐湘岳含泪推出了《志鹏的翅膀》、《志鹏的日记》系列报道后,社会各界为志鹏筹款36万多元。

二、抓住导向,不动摇

在新闻创作中,唐湘岳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自身的新闻实践,把坚持正确导向与传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2年,唐湘岳推出了“最美护士”何遥系列报道,发稿20多篇,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2006年,唐湘岳首家采写、并连续跟踪揭开医疗腐败内幕的湖南娄底中心医院医生胡卫民,在胡卫民事件之后,中央推出的新医改政策,证实了唐湘岳对于大局的正确判断。

1994年,在全国两会前夕,唐湘岳以一起小人质被绑架案件为对象,采写了《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报道发出后,引发国务院总理以及事发相关地两省省长高度关注。唐湘岳五天五夜没休息,在两省来回采访协调,最终小人质在两会前得到解救。后来,最高人民法院还专为此出台规定,促使类似事件得以进入法制轨道妥善解决。

2000年,唐湘岳以《沉重的座右铭》为题写的内参,反映了一个13岁少年忍受不了应试教育压力而自杀的故事,得到社会重视,引发湖南省教育系统的集体反思,并在当年暑假举办了全省教师素质教育培训班。

唐湘岳视新闻真实性为生命。他采写《李黎明:丰碑树立在人民心上》时掌握了一个线索:由于工程欠款纠纷,承建畔头村小学的包工头身捆炸药冲进正在上课的教室,扬言不付清欠款就与师生同归于尽。紧急关头,李黎明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去做人质。唐湘岳一定要找到包工头核实。电话中,对方拒绝了他的请求。为此,唐湘岳从湖南宜章赶往广东东莞,在一个小镇上终于找到了包工头,来回500公里核实了此事。

三、爱岗敬业,讲奉献

唐湘岳坚守职业道德。2012年,他被湖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为他记一等功。

1998年,洪峰逼近洞庭,百姓开始紧急撤离,连救生衣都没穿的唐湘岳与子弟兵选择了坚守。期间,他采写了为救灾防疫献身的赵丛菊、身先士卒的榜样罗典苏,均发在光明日报一版头条。2008年大年初二,他深入抗冰一线的郴州,连续奋战至正月十五,采写了《战地歌声》、《永恒的雕像》等十多篇优秀稿件。

对于时效性不强的稿件,唐湘岳沉下心来精雕细琢。反应民间职业剧团发展的跟踪系列报道“映山红现象”,前后历时十年。采访一心为农民的好教授石雪晖、优秀乡村教师李黎明时,均积累了十万多字的原始素材。采写《老百姓是天》的主人公袁贤光,他跟踪采访3年6个月才推出这个重大典型。

四、创新手法,出精品

唐湘岳很早注意到了报网合一将成为一种趋势。他经常通过多媒体传播纸媒体新闻,借助网络平台,扩大稿件的社会影响。在采写胡志鹏和何遥系列报道中,唐湘岳在将稿件图文传送到网络之后,还不断联系为先进典型打造专属之歌。现在,点击光明网上有关胡志鹏和何遥的报道,不仅可以看到图文,而且还能欣赏到专业艺人为他们填写、演唱的歌曲,让典型呈现得有“声”有色。2012年,在中国网事·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由于报网合一工作做得好,他采写的刘真茂、徐立、何遥、胡志鹏都进入了20人候选人名单。在情暖株洲系列报道《平凡人那些不平凡事》中,唐湘岳还在报社指导下,采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了纸媒体内容在手机上的传播,真正实现了报道内容的多媒体传播。

唐湘岳工作简历

1982年2月——1987年6月,在湖南日报驻零陵记者站,湖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任编辑、记者。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6月至今,在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工作,先后任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副站长、站长。

2004年,首批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2012年,被湖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

来源: 光明网 责任编辑: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