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兵团日报 殷雪静

发布时间: 2015-03-25 10:09:33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曾志

 
 

    殷雪静,兵团日报社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一直坚守在新闻采访一线,从事时政、经济、典型人物等报道工作。新闻采访的足迹印在了偏远山区、边境团场、牧区草原。她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获得第十七届、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我给许多人讲过田百春同志的事迹,他是原《求是》杂志社援疆干部、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每一次讲述,感动之余,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都让我的内心深深地震撼,这也许因为他是我的同事、我的领导,是曾经一起行走基层采访的“新闻战友”。

2011年初夏,田百春刚刚完成10年驻港任务回到北京,得知单位有援疆名额,便第一个报了名。2011年8月,他如愿以偿地来到新疆,来到兵团,被分配到兵团日报社任副总编辑。

为尽快熟悉和了解兵团,他从同事那里借来厚厚一摞书籍。白天工作非常忙碌,他就利用晚上人们休息的时间研究兵团历史和文化。怀着对兵团人的崇敬和敬仰,短短4个月,他就跑遍了兵团5个师,还有很多边境团场。他说:“我无法想象,当年的荒漠戈壁变成如今一座座现代化宜居城市,兵团人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多大的牺牲!这支不穿军装、不吃‘皇粮’、不与民争利的编外部队,是多么可敬可爱!”

2012年1月,他来到兵团第九师、十师边境团场采访,腊月的北疆大雪飞舞,寒风刺骨,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对他这个长期在南方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他每天奔波在边境线上,上哨所、下连队、进厂矿、入家庭,饿了啃几块干馕,渴了喝几口矿泉水,困了就在车上裹上棉衣打个盹。采访期间,他一直感冒咳嗽,同事们劝他说:“这里太冷了,等天气暖和了再来,早点回乌鲁木齐看看病吧。”他总是说:“和长期驻守在这里的干部职工相比,这点苦不算啥,新疆气候干燥,有点咳嗽是正常的,小毛病,不碍事。”

由于长期夜以继日地工作,他的病情日益加重。每天夜里,住在隔壁的人们都能听见他一阵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再三催促下,他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不久,从医院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小细胞癌骨转移。

一向健康活跃的父亲突然躺在病床上,让女儿一时无法接受,女儿心疼地望着他,哭着说:“爸爸,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你陪在我身边的时间总是这么少!”他愧疚地说:“当然是你,我亲爱的女儿。爸爸这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我离开家时你才8岁,而回来时你已经18岁了!”这个总是发出爽朗笑声的硬汉子,眼里满噙歉疚的泪水。

报社的同事们得知他的病情后,自发为他捐了一万多元。他收下了这笔捐款,却又让妻子从家里拿出两万多元,买了三架相机、五个高档录音笔回赠给了报社。他说:“我用这种方式感谢你们,也用这种方式表达我渴望与你们一起工作的心情。照相机和录音笔就送给记者部的同志们吧,就仿佛我始终和大家在一起!”2013年3月21日凌晨5时,田百春同志带着他未了的援疆梦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年仅47岁。

田百春的故事让我渐渐地明白了,是什么力量让我一次次不辞劳苦奔向边防、深入基层,把一代代兵团人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在祖国边疆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边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的名字就叫“兵团人”。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