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网上直播

湖南省“扫黄打非”新闻发布会

2015-04-21 14:03:08  |  来源: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朋友:

大家好!

“扫黄打非”是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抓手,是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前沿哨所”,担负着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确保国家政治文化安全的重任。

2014年以来,我省全面加强对“扫黄打非”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的日常监管,广泛开展“扫黄打非”社会化宣传,深入推进封堵违禁出版物及有害信息“清源”行动,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净网”行动,打击假媒体、假媒体机构、假记者、假新闻及新闻敲诈“秋风”行动,以及打击非法少儿类出版物“护苗”行动,成功查办“津市市王某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常德‘1·18’假记者诈骗案”、“长沙‘3·7’销售淫秽出版物案”等大要案件,继续进行社区、乡(镇)村、景区等基层“扫黄打非”示范点建设,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9.7万人次,检查出版物市场、店档摊点4.5万个次;收缴非法出版物63万多件,其中,非法书报刊25万多件,非法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38万多张;立案查处“扫黄打非”案件1305起,其中刑事案件12起,刑事处罚17人;取缔关闭非法出版物店档摊点1186个、印刷复制企业3家;删除屏蔽网络有害信息22369条,关闭违法违规网站22个。全省有3个单位、3名个人因“扫黄打非”成绩突出受到全国表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扫黄打非”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因利益调整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最终都会通过出版渠道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来,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大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网络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传播扩散等问题,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微领域和云存储区已成为淫秽色情信息的主要滋生地,对我们的执法理念和监管手段提出严峻考验。淫秽色情、侵权盗版出版物仍在地下传播,且渠道更加多元,手段更加隐蔽;犯罪分子内外勾联,作案手法不断翻新,打击难度不断加大。基层“扫黄打非”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协调能力履职能力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个阶段,我们将重点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切实净化全省社会文化环境。

一、突出专项整治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扎实组织开展“清源2015”、“净网2015”、“秋风2015”、“护苗2015”等四大专项行动,对违禁出版物及其有害信息将作为“扫黄打非”的重中之重严厉打击,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将大张旗鼓严厉打击,对假媒体、假媒体机构、假记者、假新闻及新闻敲诈行为将毫不放松严厉打击,对非法少儿类出版物将创新方式严厉打击。为确保专项行动成效,将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每季度召开1次成员单位会议和各市州“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会议进行调度;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落实综合考评办法。

二、加强案件查办

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严厉查办传统领域和网络领域的“扫黄打非”案件,有效遏制各种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的传播。及时收集、梳理、排查、交办一批案件线索。大要案件线索一经查实,立即由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挂牌督办,并争取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挂牌督办。加大对全国、全省挂牌督办案件的指导督办力度,争取限期结案,对因失职渎职导致办案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地区和部门,及时向全省通报并依法追究责任。加强案件报备工作,每季度向各市州、各成员单位收集大要案件查办情况,及时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备案。

三、狠抓责任落实

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将严格按照《湖南省“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制》、《湖南省“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成员单位重点任务分工》、《湖南省“扫黄打非”工作考核评分办法》等制度办法开展工作,进一步明确全省各市州、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督促其落实具体监管措施,对各项工作进行严格考评,对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指导全省各市州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到位,严格责任追究。积极协调,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文明创建等相关考核。

四、开展社会宣传

对非涉密的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及时报道,曝光典型案例。继续向社会公布我省“扫黄打非”举报电话、网站、邮箱及举报奖励办法等信息,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每年定期组织召开“扫黄打非”新闻发布会,发布我省“扫黄打非”工作情况、重大案件查处情况和下阶段工作安排。每年4月下旬举行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

五、夯实工作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抓薄弱环节。比如,针对网站淫秽色情信息问题,加强与网信、通信管理、公安网监等部门的合作,对省内网站进行24小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针对市州、县市区“扫黄打非”机构和人员变化较大的问题,建议各地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加强各级“扫黄打非”办公室建设,充实人员力量,确保“扫黄打非”执法力量不削弱。加强业务骨干培训,提升我省“扫黄打非”队伍工作水平。坚持着眼长远,抓制度建设。对我省“扫黄打非”相关制度、办法、规定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坚持探索创新,抓正面引导。继续推进全省“扫黄打非”社区、乡(镇)村、景区示范点创建工作。联合各相关部门,将“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创建、“护苗2015”等专项行动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和清朗的网络空间。

作者: 责任编辑: 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