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网上直播

湖南省工业运行质量评价报告新闻发布会

2015-04-30 11:19:18  |  来源: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与新闻界的朋友们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下面,我就《2014年湖南省工业运行质量评价报告》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一、评价工作开展背景和过程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保持平稳运行,保持适度增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表明中国经济正走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路子。近些年来,全省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规模工业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0488.15亿元,工业经济规模的总量和发展速度都令人瞩目。这样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为我省着手提高工业运行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工业也正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需求不足、资源要素成本上升等突出问题和矛盾,对科学评价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工业运行质量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劣状态,综合反映了速度、效益、结构、创新、资源、环境及信息化等方面关系的协调程度。开展工业运行质量评价,有利于科学衡量工业转型升级效果,有利于正确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工作重心转移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有利于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制定和完善工业经济政策。我们开展工业运行质量评价,目的就是全面、系统、真实地展现我省工业运行质量全貌,深层次揭示地区和产业发展状况,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不断构建和完善多点支撑多极发展产业格局,加快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

工信部自2011年开始启动工业运行质量评价工作,先后进行了四轮专家组论证,多次征求地方工业主管部门意见,并从2012年开始发布工业运行质量评价年度报告,形成了应用效果较好、各方认可的工业运行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评价结果。2014年1月起,正式发布并试行《工业运行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据工信部《2013年工业发展质量评价报告》,我省成为中西部省(市)中唯一进入“第1方阵”的省份;根据工信部初步评价结果,2014年我省工业运行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十,继续保持中部第一。

根据工信部部署和省领导指示,2014年省经信委启动工业运行质量评价工作,与省社科院成立联合课题组,历经专家培训、部门研讨、评价实施、意见反馈等环节,数易其稿,完成《2013年湖南省工业运行质量评价报告》,评价结果与工信部对全国省域工业运行质量评价结果、我省历年新型工业化考核结果基本一致,成为国内首个发布省域工业运行质量评价报告的省份。在积累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以来,省经信委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指标体系,加强与省社科院、省统计局以及商务、环保、知识产权、海关等单位和部门的合作,对全省及各市州工业运行质量进行评价,编制了《2014年湖南省工业运行质量评价报告》。

二、评价体系简要说明

我省工业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是借鉴工信部评价体系,结合湖南工业发展实际,多次征求工信部及省内外有关专家、省直部门和各市州意见基础上进行具体构建。评价体系既考虑当前的现实需要,又突出对今后工业发展的指导。总的想法就是在关注工业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和突出对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评价体系通过指标对比找出发展差距,有利于引导全省和各地区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路径。评价体系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让各市州根据这个体系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标,从而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

简要讲,评价体系就是“一个核心、两大指数、三级指标”。

一个核心,是指各项工作要围绕经济运行这个核心,提升质量效益,促进转型升级。工业运行质量评价的成果,形式上表现为综合评价报告,包括报告期内工业运行质量总体状况、变化特点、存在问题等,其落脚点在于成果的运用,通过工业运行质量评价工作,引导工作重点转移到更加注重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

两大指数,是指围绕决定工业良性发展运行的基本要素,从产业实际运行表现和产业潜力培育发展两个方面,构建工业运行表征指数和工业驱动要素培育指数。工业运行表征指数对应产业实际运行表现,反映当前工业实际发展形势及其取得的发展成果。工业驱动要素培育指数对应产业潜力培育发展,反映当前围绕工业转型升级,采取的各种产业潜力培育措施作用于当前工业运行的实际推进效果。

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为“工业运行表征指数”和“工业驱动要素培育指数”2项。“工业运行表征指数”又分为稳定增长、运行绩效和国际竞争力三个二级指标;“工业驱动要素培育指数”又分为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绿色提升四个二级指标。再选取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工业出口交货值、园区工业占比、工业研发投入、关键污染物排放强度等22个三级指标具体构建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可以参考《报告》的71页。根据三级指标的年度情况,从稳定增长、运行绩效、国际竞争力、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绿色提升等七个方面对全省和各市州工业运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三、评价报告内容和主要成果

《报告》内容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全省工业运行质量评价报告,包括总体评价、变化特点、区域评价等内容;二是市州工业运行质量评价报告,对全省14个市州分地区的工业运行质量进行评价。

2014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复杂严峻、全国经济增速趋缓的大环境下,我们始终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困难,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迈过万亿元大关,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评价显示,全省工业运行质量综合指数91.80,提升2.88%,相比2013年,提升幅度有所放缓;其中,工业运行表征指数88.40,提升2.94%,驱动要素培育指数94.98,提升2.85%。驱动要素培育指数对综合指数提升的贡献高于运行表征指数,表明工业转型升级和潜力培育的表现更为突出。

从稳定增长、运行绩效、国际竞争力、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绿色提升等七个具体指数评价结果看,全省工业运行质量体现缓中有升、升中有新、新中有优等新特点。一是除“稳定增长”外,其他六项二级指标指数都得到提升。二是“结构优化”表现突出。7项二级指标中,“结构优化”指数得分最高,达到99.95,提升3.55%。通过强化园区承载功能,大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增长点等工作的扎实推进,2014年全省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8.99%。新兴产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电子信息、医药、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以上。全省新入规工业企业达到1475户。三是“技术创新”和“绿色提升”协同能力增强。通过实施“311工程”,推广应用创新产品等举措,2014年全省新产品产值增速达到13%,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量较上年提高10.47%,推动“技术创新”指数达到88.04。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清洁生产,推进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2014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用电量降至新低,较2013年下降36.83千瓦时/万元,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绿色提升”指数达到94.77。四是 “开放型”工业体系正成为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支撑点。三一、中联、南车、蓝思科技等龙头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首次超过1%,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速达42.52%,“国际竞争力”指数达到92.79,提升10.13%,高于2007-2013年2.41%的年均增速。

从区域工业评价看,2014年,全省四大区域板块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长株潭区域综合指数为93.61,位居第一,湘南区域综合指数为82.83,从2013年的第三升至第二,洞庭湖区域和大湘西区域分列第三、第四。

从市州工业评价看,2014年,除衡阳、岳阳、张家界3个市州外,其余11个市州综合指数保持上升,长沙、株洲、湘潭指数高于90,位列前三,株洲、湘潭首次提升到90分以上,益阳、岳阳、郴州3个市州介于80-90区间,其余8个市州低于80。

随着评价工作不断推进,我们还将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个评价体系。时代在发展,工业本身也在发展。为了让这个体系更加科学,我们还需要对它不断完善,我们欢迎媒体朋友对评价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把工业运行评价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促进结构不断调整,促进工业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谢谢!

作者: 责任编辑: 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