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网上直播

吉林省近期天气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5-05-12 11:22:37  |  来源: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

吉林省近期天气情况新闻发布会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15年5月8日(星期五)下午14时在省政务大厅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吉林省气象局副局长孙力介绍吉林省近期天气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吉林省气象台台长杨雪艳,他们一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日报等16家媒体的20余名记者参会。吉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杨红军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孙力(吉林省气象局副局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

今年播种以来,我省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明显偏少,大风多,中西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对春播有一定影响。预计5月11-13日有1次降水天气过程,建议雨前全面完成旱田播种工作,做好水稻育苗和稻田整地工作,加强设施蔬菜生产管理,预防森林、草原火灾,并要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下面,我发布播种以来天气情况、未来天气预报及相关建议。

一、前期气象条件分析

1.入春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一是气温明显偏高。入春以来(3月1日-5月6日)全省平均气温为5.0℃,较常年同期高1.3℃,较去年同期低0.5℃,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7位,其中辽源、通化分别比常年同期高0.9℃和0.8℃,其他地区比常年同期高1.0~1.8℃。各地区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4~10位。

二是降水稍少。3月1日-5月6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0.2毫米,比常年同期少13%,较去年同期多12%。其中通化和白山比常年同期多7%和5%,其他地区较常年同期少6%~45%。

2.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分析

一是气温明显偏高。4月20日以来(4月20日-5月6日)全省平均气温为15.0℃,较常年同期高2.7℃,较去年同期高2.7℃,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其中延边比常年同期高3.4℃,其他地区比常年同期高1.8~2.9℃,居历史同期第1~2位。

4月25日-5月1日有103站次最高气温达30℃以上,32站次最高气温达32℃以上,特别是4月26日我省大部分地方气温均达30℃以上,白城、松原、长春、四平、吉林、辉南,汪清等37县(市)突破历史极值,最高的是通榆县,达36.4℃。

二是降水明显偏少。4月20日-5月6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6.0毫米,比常年同期少75%,较去年同期少75%,居历史同期少雨的第5位。其中吉林比常年同期少90%,居历史同期少雨的第1位,其他地区较常年同期少16%~93%,居历史同期少雨的第5~11位。

三是大风天气偏多。4月20日-5月6日全省有165站次出现17.2米/秒(8级)以上大风,比历年同期多30站次,5日榆树最大风速达27.2米/秒(10级)。期间出现50站次沙尘(通榆沙尘暴),较常年同期多25站次。特别是5月1日以来有115站次大风天气,比历年同期多75站次,出现40站次沙尘(通榆沙尘暴),较常年多30站次。

二、近期土壤墒情情况

据5月5日实测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分析,西部地区在60%以下,大部在40%~50%之间,部分县(市)已低于40%,土壤严重缺墒;中部地区的双辽、公主岭、农安、双阳、辽源等地在50%~60%之间,土壤缺墒;东部地区吉林市的南部在40%~50%之间和延边州东部部分县(市)在50%~60%之间,土壤缺墒;其他县(市)在60%~89%之间,土壤墒情适宜。与4月30日相比,土壤缺墒范围继续扩大且加重。

三、人工增雨作业情况

吉林省气象局利用5月2-3日的有利天气条件,实施大面积人工增雨作业。增雨飞机作业2架次;长春、四平、松原、白城、白山、吉林、延边、辽源、通化、长白山等10个地区32个县(市、区)实施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火箭弹277枚,作业区增雨效果较好,共增加降水1.4亿立方米,为吉林省当前农业春耕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也降低了森林草原火险等级。

四、高温、少雨成因分析

高温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这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4月下旬从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到我国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多为暖高压控制,冷空气偏西偏北,因此我省多受大陆暖气团影响,空气干燥,气温高。

5月以来,暖高压东移,环流形势有所调整,1-6日有两次冷涡影响,但由于冷涡中心偏北,水汽条件弱,我省气温下降,但降水仍然少。

五、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预计未来一周(5月8-14日),全省平均气温为12.5℃左右,比常年同期13.4℃偏低, 12日有一次弱冷空气活动。此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2.0毫米左右,与常年同期12.5毫米相接近。8日北部有小阵雨或小雷阵雨。11-13全省有小到中雨。

另外,11日我省大部有4~5级偏南风,瞬间风力可达7级。

六、建议

4月20日以来,我省气温高,降水少,大风天气多,西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方出现旱情,部分县市还未完成旱田播种计划。根据未来几天降雨和低温天气影响,提出以下建议:

1.雨前全面完成旱田播种工作

12日前后的明显降雨对玉米等旱田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很有利,因此,目前尚未播种的地块应抢在雨前完成播种计划,争取一次播种拿全苗。

2.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各地应充分利用12日前后降雨过程,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工作,以增加水资源,缓解旱情。

3. 做好水稻育苗和稻田整地工作

未来一周气温较低,阴雨天气多,各地应注意水稻秧苗管理工作,预防低温影响和风灾。12日前后的明显降雨对泡田整地非常有利,各地应在雨后集中开展泡田整地工作,并视秧苗情况及时插秧。

4.预防森林、草原火灾

未来几天尽管有阴雨天气,但春季气候干燥,且风力较大,各地仍要加强森防工作,城乡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要注意安全用火,防止发生火灾。

5.加强设施蔬菜生产管理

未来一周气温较低,且有大风天气,提醒各地菜农加强温棚蔬菜生产管理工作,预防低温和大风等灾害。

谢谢!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5年5月8日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1.中国日报社:我是中国日报记者。请问杨台长,气象部门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干旱发展?

杨雪艳:一是加强旱情监测预报预警。利用卫星和自动土壤水份观测站监测旱情发展。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预报和会商,提前对未来的降水天气过程以及增雨作业条件的预报预测。二是全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旱情。三是加强汇报沟通与会商联动。及时向省领导汇报吉林省旱情,同时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的信息互动和会商。四是积极开展农情考察和旱情调查。

2.中国吉林网:我是中国吉林网记者。近期大风、沙尘天气多的原因是什么?

杨雪艳:5月1日以来有蒙古气旋不断生成发展东移到东北地区,低压中心在我省北部时,受我省东南高西北低地势影响,地面气压梯度增大,导致我省出现连续的偏西大风。由于前期我省降水少,地面形成干土层,相对湿度较小,大风天气易将地面沙土吹起,导致近期我省出现沙尘天气。另外,蒙古气旋也将外省的沙尘输送到我省,造成沙尘天气。

3.吉林电视台:我是吉林卫视公共频道第一播报记者。请问沙尘天气对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公众应该如何防范?

杨雪艳:沙尘天气对人类的活动会产生以下不良影响:

一是污染环境。大风裹着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所经之处空气浑浊,导致空气质量明显下降。二是沙尘天气使人呛鼻眯眼,对呼吸道有明显影响。三是沙尘天气对交通安全影响较大,能见度低使交通事故频发,以至高速公路关闭,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严重时可造成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甚至停运或脱轨。四是昏暗的天空容易使人心情沉闷,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为了预防沙尘天气所造成的危害,沙尘天气出现后,人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逗留。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安装不牢的广告牌或根基不稳的老树容易倒塌或断裂,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2)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必须到室外活动的人最好带上口罩,也可以用湿毛巾、纱巾等保护眼、口、鼻,以有效减少沙尘吸入体内。进食前应注意洗净手和脸。(3)由于天气比较干燥,人们应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等排出,这对皮肤和全身保健都很有益。

作者: 责任编辑: 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