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辽宁电视台 刘彤

2015-05-19 13:24:28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刘彤,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
 

记者节那天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说,记者没有你想象的酷,想象的美,他们只是你我之中最勤奋的体验者。我想这就是记者吧,我们没有光环,有的只是在基层、在现场、在路上的采访故事。

我曾经在刚刚生完孩子3个多月的时候,背着村里的学生趟河上学,曾经在辽宁最远的海岛与边防战士同吃同住,也曾经与桥隧工共同度过2013年春节。我的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桥隧工,桥梁的桥,隧道的隧。本溪的福金山隧道里的山泉水到了冬天会形成冰溜,列车一过这些冰溜很容易砸碎列车的玻璃,桥隧工就是专门负责除冰的。他们每隔六个小时进洞一次,每次步行11公里。那天在隧道里走了不长时间,工友就喊“车来了”,老谢一把把我拉进边上的避车洞里,几秒钟之后,列车快速地通过,距离我不到半米,刮起的风带着沙子吹得我脸疼,但他们都习惯了,每天有六十多辆车经过。跟艰苦相比,寂寞更加难熬。他们每天看到太阳的时间还不到4个小时,因为山洞里不分白天黑夜,永远漆黑一片。那天是大年三十,我让他们对着镜头跟家人说两句话,他们迅速地凑到了我的镜头前,张开嘴想要说点什么,又合上了,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沉默。我试着帮助他们,说有没有什么要跟妻子说的,可他们还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一分钟后他们对着镜头挥挥手,“不说了”。但我回头一看,泪水已经顺着他们眼角的皱纹慢慢地流了下来。他们把人生中最美的30年献给了铁路,却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其实一开始,他们觉得记者走基层不过就是走走形式、应应景。直到我一遍又一遍走完那11公里,跟着他们一起在零下二十七八度的环境里喝着冷到骨头缝里的冰雪融水,他们才真把我当成了同甘共苦的朋友。对桥隧工的采访让我意识到,好故事、好新闻,不一定都是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也不一定都要记录时代的风云跌宕,更多的是能够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迹与感动的人和事。而我要做的就是发现和传播。所以我的故事里又有一个叫露露的女孩。

因为车祸,露露已经深度昏迷一个月了,她的妈妈希望我们能唤醒这个孩子,她是我们的忠实观众。我和主持人杨悦走进病房的时候没抱任何希望,医生说露露的脑损伤到了最严重的程度。一个小时过去了,露露没有任何反应,当时我想:果然世界上是没有奇迹的。但是我和杨悦说,咱们再试试吧,于是杨悦唱起了京剧,就在这个时候,露露眨眼了,慢慢地手指动了,最终露露醒了过来。从那之后我的镜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露露会唱歌了、认得妈妈了,虽然下肢瘫痪,但这一切已经让这家人很满足了。我们的报道为她筹集到四十多万,这些钱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多了份保障。后来,她的妈妈告诉我露露的奶奶去世了,老人临走之前只是说:“帮我谢谢电视台的记者。”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有这么多人帮助露露,这让她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候没有放弃希望。露露让我坚信,做新闻更应该给人向上的力量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信心与认同。

故事讲到这儿也许您会发现,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平凡的人,可以带给人温暖的感动;平凡的岗位,可以展示出善的力量;平凡的举动,也可以绽放出美的光芒。十一年了,这份平凡带来的力量让我出现在记者该出现的地方。在抗洪一线,我蹚着洪水步行一个多小时走进灾区,水最深的地方已经没过了我的腰部,而当时市内的下水井盖已经全部打开。十一年来不仅仅是突发事件,在汶川、在雅安,党代会、世博会、全运会、奥运会我都参与其中。直到两年前,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得时刻照顾身患重症的母亲,我女儿也刚刚出生。说实话,自己确实没有精力坚持在采访一线,但新闻之于我是事业而非工作,是追求而非生计。情怀与信念让我依然选择了记者这个岗位。而一个好记者的情怀就是来自于人民,心中有人民。这些年、这些人、这些事皆来自于此。

至今为止我为女儿保留着我每一次采访的证件和采访本,我想让她知道,她的妈妈都经历了什么。等她问我记者是什么的时候,我会告诉她,记者是与民同行的人,是坚守人性美好的人,是为社会尽善、人心尽美而努力的人。我们心中有爱,我们的故事有温度。

作者: 责任编辑: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