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人民日报 丁汀

2015-05-28 08:53:43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丁汀,人民日报记者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温暖而愉悦的故事。我向大家保证,这一段故事里,不会有伤亡和血腥。如果故事里出现眼泪,那可能也是欢喜的。

2014年7月18日,百年一遇的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20日,手机刚刚有信号,我就接到了满屏满屏的慰问短信和约稿电话。

编辑:“丁汀姐,海南刮大台风了,我看到分社的屋顶都被吹翻了,您没事儿吧?”

我:“没事儿,没事儿,谢谢你关心。有什么稿子需要我写吗?”

编辑:“看您说的。都这时候了,还管什么稿子的事儿呀,安全第一。”

我感动地说:“谢谢!谢谢!”

编辑:“不过,您看看,您方不方便去趟文昌?现在灾区群众正困难呢,他们怎么样,缺些啥?您能给我们写篇调查稿吗?”

我就这样带着任务踏上了去文昌的路。这时,我看见了周经海。他当时正在罗豆农场中心小学的义诊点包扎自己受伤的腿。腿上的口子快一尺长。他先看见了我,高兴地一边叫着:“记者同志”,一边向我跑来。

我迎向他,周围突然多了许多人,一双双眼睛兴奋地看着我。

我问周经海:“您找我?”

周经海点点头:“嗯。记者同志,您是记者同志吗?”

我问:“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他没回答,反问我:“您是哪个电视台的记者?”

我有点尴尬,答:“我不是电视台的记者,是人民日报的记者。”说完,把名片递给他。

他一字一句地照着名片读着:“人民日报海南分社。”

我说是。他突然问:“海南日报是你们办的吗?”

我想,这哪儿跟哪儿啊。耐心地告诉他:“人民日报是人民日报,海南日报是海南日报。您是想找海南日报的记者?”

他说:“不是,不是。人民日报好。你写了稿,能在人民日报上发吗?”

我说:“那也不一定。看什么事儿吧。您有什么事儿?”

他似乎也感觉到了,讪讪地说:“那个,我想请您报道报道我的恩人符传强。”

灾害中,舍己救人的英雄真多。我听到这话,心里就发紧,赶紧问:“您的恩人怎么啦?”

周经海答:“没怎么,没怎么,还活着,好着呢,就在我们隔壁村。”

我问:“他怎么救您的?”

周经海高兴了,大声说:“他不是只救了我,他救了我全家,还有黄月芳家,还有他们村里好几个人呢?别的媒体都不愿报道他,说他救的人少,说他还活着,要报道牺牲的英雄。我就想不通了,英雄就英雄,还分救人多少?活着的英雄就不是英雄?”

旁边,他的女儿周胜皎扯扯他的衣袖。他好像没注意似的,继续说:“你们报纸也好。不过,报纸能让人看见他长什么样儿吗?”

我说:“如果稿件能刊发,我们也可能配照片,另外,我们现在的稿件也有视频,拍了视频后二维码印在报纸上,手机一扫,视频就出来了。不过我今天没和视频记者一起出来,如果您不急的话,我明天带视频记者再来。”

周经海急了:“怎么不急,我非常急。昨天有个记者就这么说的,结果就走了,再也联系不上了。我们村很近的,你就跟我们去采访一下我们的大恩人吧。”

说着,一群人,一边拉,一边指,把我带到了符传强家。

符传强家,住在文昌罗豆农场南山南村,这里的问题比台风登陆点翁田甚至更加严重,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快成熟的农田,被海水倒灌后,有人说一年不能耕种,有人说三年,有人说六年……街上行人很少,偶见一两位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没说一两句,相互看着抹眼泪。几十岁的壮汉,和邻居说起大风,说着说着,会突然蹲下,抱住头。

符传强看到我们一群人去了,很意外,一见面就问我:“您是不是走错了?”

周经海高兴的说:“这位记者是我们请来报道你这个大英雄的。”

符传强摆摆手,很真诚地说:“没什么可说的。”

周经海不高兴了:“怎么没什么可说的。大水把我们一家四口冲倒你们家屋顶上,要是你不回来救三婆,看到我们,帮我们探路,带我们到安置点,我们早没了。一定要让记者报道报道你这样的大英雄。”

周经海又拉着我,到了他们家。墙上的水渍还没褪去,屋顶被风吹塌了,四处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味和牲畜的腐臭味。35度的高温,让这些味道发酵。周经海的邻居,已经开始忙碌地打井水收拾屋子了。周经海一家人只是拉着我,一会比划着:“我们逃走时,水都到这儿了。”一会说:“小外孙才3岁,脸都冻紫了。”

我一边听,一边记,一边忍住作呕的欲望。说了半天,周经海的爱人好像发现我脸色不对了,笑笑解释:“记者同志,不好意思啊,从台风停了我们全家什么都没来得及干,就找记者报道我们的恩人了。找了三天了,找了6、7家电视台和报社,您是第一位愿意来采访的,我们当家的太高兴了,所以话多。”

回到海南分社,我交了稿,向分社社长陈伟光汇报了采访情况。说起又呆又萌的周经海大叔,我忍不住叹气:“台风中需要报道的事迹那么多,周经海的恩人,能刊发吗?”

陈伟光社长比我心里有底:“灾区群众有要求,肯定能报。不过以什么形式报,咱们还是第一次遇到。不然这样,你给报社写个台风中的舆情信息,看看领导怎么说。”

这能行吗?我心里嘀咕着,写了个舆情信息,文末,最后一段,写了一句:“灾区群众跪求报道恩人。”

谁知第二天,要闻四版给我打来电话:“丁汀,那个跪求报道恩人的稿子呢?”

我愣了:“什么稿子?”四版编辑急了:“就是你在舆情中说的,有群众跪求报道恩人的稿子呀。李宝善总编辑和阎晓明副总编辑都批示了,要求尽快找到群众,刊发稿件。”

什么?要闻四版?我在人民日报工作也快十年了,知道要闻四版版面有多珍贵。名牌栏目“人民论坛”占一大块,焦点栏目“求证”占一大块,还有领导人活动。现在,要闻四版竟然能辟出版面刊发一个普通人的报恩愿望?

我以飞快的速度写好了稿件,传回了报社。全文2800字,几无删节。见报时,肩题中的“跪求”不见了。

稿件刊发后,我又去探望了周经海和他的家人。他家的田依然不知能不能种,但清爽多了。我问他,“符传强上人民日报了,您们两家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他摆摆手,乐呵呵地:“没有哇。我求你们报道他,本来也没想会有什么变化。”

我问:“那你当时为啥一定要报道他?”

周经海说:“我活了快50岁,一直都在报纸上电视上看英雄。身边从来没看到过。可是符传强出现了,他告诉我,我的身边也有英雄。我想让人们知道,真的有事情到来时,我们的身边是会有英雄的。”

我问他:“以后的生活怎么办?”他摇摇头,说:“不知道。台风中当我以为自己死定时,符传强出现了,给了我们生的希望。在罗豆小学,我们找了6、7家媒体,当他们都拒绝我时,你出现了,给了我们报恩的希望。威马逊后,当我们以为被央媒抛弃了,没人会来管我们时,人民日报一直在报道我们,给了我们救援的希望。不管怎么样,我们总是有希望的,一点困难又算什么呢?都会过去的。”

我看着他一贫如洗的家,突然意识到,我们关注时代的轰轰烈烈,我们记录普通人心中的电闪雷鸣。我们的职业,到底为何而生?不正是为了维护周经海们的希望,让他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而生的吗?能捍卫他们的希望,与他们同行,不正是我们的荣耀吗?

“威马逊”走了,来了海鸥。我不知道以后,在这个岛屿上,还会不会遇见和符传强、周经海们一样平凡而精彩的故事。但我知道,在以后的灾难报道中,我会永远都记得:世界上真正永恒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作者: 责任编辑: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