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网上直播

上海口岸建设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5-06-08 09:33:41  |  来源: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28日)举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增长平稳运行”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市口岸办主任张超美介绍了上海口岸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和《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内容。上海海关副关长王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李晋、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刘亮、上海边检总站副总站长李国官分别介绍了上海各口岸单位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等相关情况。

今年1-4月,上海口岸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21179亿元,同比下降3.4%(全国同期下降7.3%);占全国比重28%(2014年占26.5%)。按上海关区口径,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10.3%,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增长5.3%。

1-4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1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4%。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占87 %。

1-4月,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1176.4万人次,同比增长14%。出入境邮轮旅客28.6万人次,同比增长1.1%。

今年以来,上海口岸海关、检疫检疫、海事、边检等查验单位,按照国家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着力提高货物、交通工具和人员口岸通行的便利和效率,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制度创新和优化服务的措施。

一是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目前单一窗口已实现一般贸易申报、船舶出口岸联网核放、船舶进出口岸申报、自贸区一线进出境货物申报上线运行,海关、检疫检疫、海事、边检4家监管部门都在单一窗口受理有关申报。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已上线项目功能,同时在推进拓展应用功能,将贸易监管的主要环节和主要部门都纳入到单一窗口。6月下旬,将全面支持和推动企业广泛应用单一窗口。让更多的企业通过应用单一窗口感受到便利。

结合单一窗口建设,查验单位积极推进优化监管和通关流程,在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基础上,向单一窗口转变,实现口岸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共用;推进由“串联作业”转为“并联作业”,降低企业申报时间。

二是加快推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上海按照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适应企业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和贸易多元化的需求,综合集约利用设施,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抓紧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目前已启动物流配送业务模式试点,还将逐步把试点企业范围扩大到贸易类企业,形成海关税务协同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国内非保税货物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监管和配套管理措施。

三是上海口岸将全面落实“三互”改进口岸工作。今天上午召开的2015年上海口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围绕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国发〔2014〕68号)和《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6号)两个文件精神,对今年口岸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研究讨论了上海口岸落实“三互”改进口岸工作推进大通关建设的实施意见,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和模式、深化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及成果推广、集约利用口岸设施和加强信息化建设、贯彻国家战略加快区域大通关合作、改善口岸环境和提升口岸服务能力、完善综合保障和加强口岸安全畅通、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分工落实。

上海海关

一、全力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2014年以来,上海海关按照“简政集约、通关便利、安全高效”的工作重点,把制度创新作为重要抓手,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出台并全面实施“先进区、后报关”等23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17项制度已经复制推广至整个上海关区,14项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上述创新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一是自贸试验区海关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区内进口和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分别较区外减少41.3%和36.8%。二是市场主体创业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截至2015年4月底,自贸区挂牌后新注册企业已达8993家,区内注册企业总数增加至13854家。三是拉动外贸增长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进出口货值762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上海市平均3.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拉动上海市外贸增速5年来首次反超全国。四是产业转型升级和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在总部经济、跨境电子商务、全球维修、融资租赁、文化贸易等10余个领域实现新突破,约500家区内企业开展相关业务,涉及进出口货值超百亿美元。五是贸易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二、全面推行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2014年12月1日,上海海关牵头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9省2市12家直属海关全面实施。半年来,上海海关按照海关总署确定的目标和要求,从“一带一路”建设和“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出发,积极推动提升执法统一性、促进通关便利、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牵头区域各海关攻坚克难、统筹推进,探索建立监管更严密、通关更便捷、流程更科学、运转更高效,覆盖长江经济带海关通关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在区域内营造了“可预见、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一是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所有外贸企业均可自主选择通关方式及申报、交单、纳税、查验地点,代理报关企业可“一地注册、多地报关”,内陆企业办理跨关区通关可选择自行运输。改革启动半年来,长江经济带海关共受理一体化报关单1388万票,占全国总量的49.6%。据测算,改革实施后企业整体通关和物流费用较传统转关模式平均降低27.5%左右。二是区域外贸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启动半年来,长江经济带进出口总值达4.2万亿元,占全国的42%,占比上升1.3个百分点;长江中下游6省1市进出口总值达7606.9亿元,在全国进出口总值下滑的背景下逆势增长0.1%。三是执法统一性明显增强。按照“一中心,四平台”的基本架构,逐步建立起风险统一防控、审单集中管理、现场海关错位监管的一体化通关格局。在监管要求、作业流程、执法标准“三统一”的基础上,区域各关还通过升级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完善区域内各层级的联络和应急响应网络等措施,确保跨关区应急、协调问题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置,进一步提升区域通关效能。

三、全面推行通关无纸化改革

2014年,上海海关按照总署统一部署,深入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工作,全年放行无纸化报关单1777.2万份,同比增长2倍;无纸化率达85.4%,同比提升40.2个百分点。今年1-4月放行无纸化报关单593万份,无纸化率达91.7%,同比提升16.7个百分点。

自2014年6月起,上海海关单月无纸化率保持在90%以上,无纸化配套措施不断完善,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一是实现无纸化改革全覆盖。实行空运普货出口“提前申报,运抵验放”模式,以自贸区海关监管服务制度创新复制推广至所有特殊监管区域为契机,推动关区内特殊监管区域全年无纸化率从15.8%提升至71.5%。全部通关业务现场均已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近一半业务现场全年无纸化率超过90%。二是无纸化作业机制不断完善。在所有现场单位推广报关单修改/撤销无纸化试点应用,全面推进海关内部作业单证无纸化,将证明联自动签发试点扩大到除特殊监管区域以外的所有报关现场。在自贸区开展自动进口许可证“一批一证”无纸通关作业试点,通关时效由原来的1天缩短至4个小时。三是风险防控措施有效强化。将无纸派单系统推广至关区所有业务现场、开展《电子代理报关委托书》试点。对通关过程中的报关单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随机抽核,并将抽核发现的风险线索纳入风险参数动态管理机制。四是无纸化作业效能稳步提升。应对无纸化报关单量不断增长态势,深入剖析无纸化各环节作业时间,调整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纸质税单打印、流转作业程序,有效加快通关速度。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通关作业无纸化相关制度,加快监管证件和内部作业的无纸化进程,加强对业务现场无纸化工作的检查督导,进一步提升改革风险防控效能,推动全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四、提高海关查验效能

根据海关总署的部署要求,不断优化监管查验工作机制。一是优化调整查验率标准。保持进口查验率稳定,适当下调出口查验率,上海关区进口查验率为6%、出口查验率为3%。口岸及特殊监管区域海关均按上述标准执行。二是稳步推进随机布控和查验随机派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海关总署领导关于“两个随机”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选查分离”要求,创新随机布控模式,实施查验随机派单作业,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三是推进进口货物人工集约化查验改革。在前期开展进口固体废物人工集中查验试点的基础上,在外港海关正式启动了进口一般货物人工集中查验改革,将原先分散在外高桥1-6期码头6个监管场所的进口货物查验工作,整合至2个集中查验中心进行作业,探索建立严密高效、科学规范、监督有力的集约化查验工作新机制。四是推进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简称H986设备)集中图像分析工作。用足、用好现有各类机检查验设备,科学合理地界定适合H986设备及货检X光机查验的货物类型,对适合非侵入式查验的货物,优先进行机检查验,进一步提高机检查验比例。

五、全面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

2014年,上海海关认真落实中央领导指示要求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主动协调检验检疫部门,全力推进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以下简称“三个一”)。截至2014年底,上海关区内所有口岸及特殊监管区域实现“三个一”全覆盖,共有105家企业参与试点,参与企业数较试点初期增长12倍;关检双方联合受理“一次申报”货物30.19万批,“一次查验”货物2.23万批,“一次放行”货物30.10万批。今年前4个月,上海口岸参与“三个一”试点企业提升至155家,关检共受理“一次申报”货物73.6万批、实施“一次查验”0.7万批、实施“一次放行”73.4万批。

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按照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在上海市口岸办的牵头下,上海海关与各口岸单位共同努力,全力以赴做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试点工作,促进上海口岸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自2014年首批2个试点项目“一般贸易进口申报”、“船舶离港许可”正式上线运行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11家试点企业共完成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申报31663票,船舶离港许可3925艘次。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坚持便利企业导向。上海海关通过创建数据项比对规则,构建申报数据大表,实现了共有数据的一次录入、分别申报功能,大大便利企业快速申报通关。主动加强系统对接,将海关EDI规范申报辅助系统接入“单一窗口”平台;先行改造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加快与“单一窗口”平台的对接,确保船舶离港项目按期上线。二是积极参与制度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参与上海市有关业务、技术方案制定,并细化形成我关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技术保障,顺利实现EDI申报系统、船舶动态管理系统与“单一窗口”平台的对接。在确保首批试点项目平稳上线后,积极研究将试点范围从进口推广到出口、一般贸易货物申报推广至保税货物和邮包申报、船舶申报推广至航空器申报等后续发展规划。三是主动加强口岸协作。会同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口岸单位建立联合工作小组,有效整合口岸资源,共同优化工作流程,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形成“单一窗口”建设合力,提高口岸整体通关效率。积极落实“三互”要求,将“单一窗口”项目与关检合作“三个一”同步推进,为实现“一次申报”提供便利。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结合自贸区建设和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新进展、新情况,从可复制可推广的角度出发,深入推进“单一窗口”相关工作,优化完善相关功能,实现与关检合作“三个一”等重点业务改革的同步推进,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使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企业。

七、优化税收征管模式

为进一步简化税收征管手续,降低企业成本,提升通关效率,上海海关于2014年12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推出“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以下简称“三自一重”)创新制度。企业登录关企共用平台预录入客户端,自主如实申报报关单数据,并主动申报税款,海关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申报数据进行自动审放一体作业。在“三自一重”模式下,企业通过“一站式自助申报”关企平台自主选择批量汇总申报或逐票申报并主动申报税款,在线掌握报关单状态,从数据发送到系统自动审核放行仅需2分钟,实现24小时即时报关,大幅精简了海关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截至今年4月底,“三自一重”模式下进口货物178批,货值2.64亿元人民币,涉及税款4684.88万元。

八、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自2013年12月上海口岸正式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以来,上海海关坚持以企业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监管服务举措,积极推动上海地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健康有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一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提升线下物流效率。创新“行邮税担保实时验放”模式,将跨境电商涉税订单通关时间从过去的24小时提速至“读秒”时代。创新“货到即时备案”模式,支持跨境电商订购商品到港后集中批量备案,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创新“商品备案自动审核”模式,实现低风险商品7*24小时实时备案,大幅提升了跨境电商业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二是以区域拓展为基础,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拓展业务试点范围,将直购进口模式由浦东机场拓展至虹桥机场,覆盖上海全境海关快件监管范围。进一步完善保税进口模式运作,适时启动出口跨境电商试点,将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至上海市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三是以知名企业为龙头,形成电商规模效应。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简化备案流程,吸引更多知名境内外电商入驻。以去年8月入驻的美国亚马逊为例,上海海关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积极助推其进口直购订单突破10万票,占同期关区直购进口订单量的98.1%,备案商品达8.46万项。目前已有包括国际快件业龙头企业DHL等在内的103家电商企业与16家物流仓储企业在上海海关完成备案,备案商品涉及母婴用品、食品、箱包、鞋靴等。今年1-4月,上海海关受理跨境电商进口直购订单量已超去年全年,达6.37万票,较去年全年增加0.79万票,总货值1727.98万元,征收行邮税115.73万元;其中美国亚马逊订单业务分别占关区跨境电商进口直购总订单量、总货值以及征税总额的99.2%、98.97%和98.8%。

九、完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2014年以来,上海海关推出一系列海关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包括:推出企业注册登记改革,取消报关企业和双重身份企业注册登记行政许可、放开报关企业异地申报限制、下放A类企业评审事权;实施企业协调员制度,建立了海关与企业联系平台,一点进入、多部门联动,限时解决企业通关问题,服务区内所有B类及以上企业;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制度,适时公开企业信用信息,形成社会共管;推进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将海关开展国际合作的成果转化为提升高资信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红利。上述制度安排一经推出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企业普遍欢迎,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自贸区海关注册登记企业量激增。取消报关企业和双重身份企业注册(含延续、变更)备案手续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由4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截至2015年4月底,累计已有63家报关企业和双重身份企业完成注册(含延续、变更)备案手续。2014年下半年以来,自贸区新注册企业4492家,同比增加27.8%,企业总数达13854家。二是高资信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自贸区内外高桥保税区海关辖区内的高级认证类企业总数已达126家,在全国各隶属海关中位列第1。三是关企沟通合作进一步密切。共计157家企业已申请成为协调员联系企业。在上海海关门户网站开设“上海海关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平台,对外发布全关区8.67万家企业130余万项信用信息。截至4月底,平台查询量为5171次涉及全关区2479家企业,日均查询量22.77次,并为全关区266家企业开具了《企业信用状况证明》,其中自贸区内企业22家。

十、加强统计分析和统计服务

及时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报送地方外贸形势分析及定制化报表。去年下半年至今,161篇统计分析监测预警信息被地方政府信息载体采用;针对市商务委、统计局、口岸办等地方委办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海关统计数据报表1034份;与发改委、科委、质监局等开展外贸领域前瞻性课题合作5次。长效开展“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网络问卷调查。定期向地方政府报送企业出口订单、信心等情况,及时将企业反映的外贸进出口呼声传递给有关部门,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在上海海关门户网站设置专栏予以书面答复,去年下半年至今,累计发布对企业书面答复意见2期12条(专栏设置以来累计书面答复8期119条),获得广泛好评。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一、聚焦“三重”,着力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一是支持重点地区经济建设。深入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助力重点区县经济转型发展。在自贸区全面务实推进各项创新制度的深化落实,不断扩大企业覆盖面。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引领和溢出效应,加快创新制度在浦东新区和全市其他区县的复制推广。

二是促进重要产业快速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帮助上海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对国际邮轮、生物医药产业、第三方采信、总部经济、质量安全示范区等产业的重点支持。加快审批下放进程,推进出入境交通工具卫生检疫模式改革,建立国际邮轮食品供应、邮轮维修检疫监管模式,改革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分级分类管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第三方采信工作,优化进口食品化妆品分类检验监管工作机制,扩大再生资源进口,创新机电产品监管机制,建立进口消费品全流程监管模式,促进新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化入境特殊物品检疫措施。

三是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重大工程和实事项目推进力度,聚焦迪士尼、极地海洋公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生物医药工程、电子科技、大飞机和造船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总局支持,在成套设备检验监管、动植物检疫、轻纺产品检验及进口食品检验等方面为企业量身定制审批和监管措施,提供精细化服务。

二、聚焦“两新”,大力推进监管模式改革创新

一是扶植新业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思维开展研究,建立跨境电商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机制,完善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构建“互联网+国检”,提升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创造性地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监管新模式,真正做到进得来、出得去、管得住、放得快。

二是创立新模式,深化进境货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实施以“先检后放、通检通放、即检即放、少检多放、快检快放、空检海放、外检内放、他检我放、边检边放、不检就放”等“十检十放”为基础的分类监管模式,更好地服务外贸发展。结合风险管理和信用管理,推行“合格假定”理念,深化“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更好地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

三、聚焦“一大”,全力扶持重点企业提质增效

支持上海地区大型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深入挖掘改革新亮点,支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已与光明集团、纺织集团等大型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出台关于支持光集团推进重点项目和主要产业的国际化等三大类16项具体举措,出台支持纺织集团“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建设等10方面改革措施,大力塑造便企高效、服务优质、行为规范、公平竞争的上海口岸软环境,带动上海经济发展能级提升,助推“上海创造、上海质量、上海品牌”。

四、打造“简政放权先行区”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管理职能转变。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改进审批办理方式,简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积极推进审批权限的下放,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的决定,实现简政放权的最佳效果。实行行政审批承诺办结制。探索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办理流程可查可溯可监控。

二是严格落实收费减免政策。严格落实国家暂停征收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政策,坚决执行小微企业收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开展收费项目清理工作。规范与检验检疫有关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票据使用等。实施收费“正面清单”,完善收费项目清单,坚决纠正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行为,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且未按规定批准、越权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凡是收费的项目必须公示,凡是未经公示的项目一律不得收费。

五、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一是深化与海关的“三个一”合作。着力推进“查验场所整合、查验比例融合、查验队伍联合”,不断扩大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范围,努力使上海口岸的关检合作惠及更多外贸企业。

二是大力提高检验检疫信息化监管水平。构建检验检疫智能化平台,推动检验检疫申报无纸化、查验快捷化、放行无阻化进程。积极参与推进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及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进出口申报和放行效率。

三是积极推进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加强与其他直属检验检疫局的配合协作,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和沿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一体化进程,在上海口岸实施“出口直放、进口直通”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

上海海事局

一、上海海事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探索制度创新,优化监管服务举措,积极融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上海海事局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相关要求,研究制定了多项创新监管服务举措:一是国际航行船舶驶离洋山港口岸推行“先许可、后查验”制度创新,提供“船舶出口岸许可”即到即取、多份申请材料开航前一次提交、多艘船舶一次办结的便利服务,实现船舶出口岸查验业务办结“零等待”。二是解决多头执法问题,推行海事集约登轮检查制度创新。制度试行以来,共采用集约式登轮检查120余艘次,有效降低了海事现场检查对船舶营运可能产生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自贸区港口运营效率。三是实施防污染作业远程监控,自去年3月实施以来,通过远程监控减少登轮检查185艘次,实现了船舶到港即时作业和海事部门的实时审核,登轮检查次数及频率均有明显下降,对港口作业效率提升意义重大。

(二)积极融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联系单》的电子化,通过船舶出口岸联网核放,实现了海事、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部门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办理船舶放行手续,申报人不用再分别到各查验单位办理盖章手续,海事部门依据其他三个口岸查验单位的电子放行信息,结合海事自身监管要求,签发出口岸许可证时直接在“单一窗口”平台上发出准予船舶离港的信息。同时,今年的5月25日,上海海事局正式实施国际航行船舶口岸查验电子化。

(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通航能力实现重大突破。从2015年5月20日起,上海洋山深水港全面推进船舶在能见距离500米以上时正常进出港;能见距离200~500m时,2000标准箱(TEU)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上海洋山深水港开展通航试验。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支持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落户自贸区。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扩大国际船舶运输和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外商投资比例实施办法的公告》明确规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可以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海事管理机构将依据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对其实施审核发证。呼吁推动海员外派业务门槛放宽,为国际船舶管理公司落户上海自贸区实际开展业务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二是支持游艇融资租赁与区外体验交易。调研游艇产业期待与需求,从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航行监管、支持展示交易等方面研究思考海事在扶持游艇产业发展方面的可为空间,在自贸试验区探索游艇融资租赁、区外体验交易的可行性,形成复制推广经验,助推上海游艇产业发展。

三是建立“单一窗口”货物申报信息平台。共享进出口货物申报的基本信息,为危险货物的监管提供相关信息支持。通过口岸监管共享数据中提供的船名、航次、商品名称、数量、提运单号、集装箱号以及收、发货单位、货代名称等信息,对谎报瞒报嫌疑集装箱实现快速锁定,从而大大提高开箱成功率,更加有效地打击瞒报、谎报现象,进一步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安全的环境。

上海边检总站

近年来,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趋势日益明显。2014年,上海口岸入出境人员首次突破3000万大关,达到3296.7万人次,同比增长12.9%;入出境交通运输工具达到22.6万架(艘、列)次,同比增长7.9%。上海边检总站立足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积极创新边检管理,全力维护上海口岸和谐畅通。

一、大力支持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自2012年3月15日起率先在浦东机场实施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政策,截止今年5月25日累计113万名旅客享受这项政策从浦东机场直接过境。自2013年1月1日起在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对部分国家公民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4年上海两空港口岸72小时过境旅客达到22577人次,同比增加48.1%。2014年进一步扩大自助通关人员范围,将浦东机场入境边检自助查验通道由15条扩容至25条,通过自助通关方式入境旅客超过43万人次,同比增长149.8%。近年来,浦东机场出入境客流屡创新高,特别是春节、国庆等节假日出入境客流持续高峰,上海边检总站进一步优化警力配置,在客流高峰时段实行出入境勤务联动,确保95%以上的旅客等候办理边检手续时间不超过25分钟,口岸通关保持顺畅有序。在2014年国际机场协会(ACI)旅客满意度测评中,涉及浦东机场边检的三项指标排名均位居全球机场前列。

二、全力服务上海邮轮经济发展。近年来,上海邮轮产业发展迅猛。2014年,上海边检总站共检查国际邮轮542艘次,同比增加38.3%;检查随轮出入境人员169.7万人次,同比增加52.6%。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邮轮增长态势,上海边检总站主动作为,创新邮轮检查管理,在全国率先开展邮轮检查改革试点,简化外籍邮轮出入港手续和船员临时入境手续,对随原邮轮返回的中国内地居民免盖入境验讫章,对随访问港邮轮入境并随轮出境的外国籍和台湾旅客免加盖出境验讫章。目前上述举措已在全国边检机关推广。同时,针对上海港母港邮轮98%以上的旅客采取旅游团的形式出境,旅游团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统一集中候检花费时间长的情况,对乘坐邮轮出入境的旅游团采取多样化的边检查验模式,旅游团出入境时,既可选择整团集中办理边检手续,也可由旅游团成员自由选择不同的边检查验通道办理出入境手续,方便旅游团快速通关。

三、积极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海港口岸建立国际航行船舶风险评估和信誉管理机制,积极构建由边检机关主导,船方、码头企业参与共管的口岸综合防控体系。为便利企业生产经营,将海港口岸集中办证调整为分片办证,在吴淞罗泾、外高桥东区、洋山临港、金山关港、石化和崇明岛设立边检综合执勤队或办证点,方便船舶公司、代理人员就近办理边检手续。进一步放宽登轮证发放准入条件,支持码头及代理公司扩大生产经营。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设计开发,目前船舶申报已投入应用,即将在上海全港推广。

目前,上海正全力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边检总站将紧紧围绕上海经济发展大局,深入推进边检管理和服务创新,努力为广大出入境人员和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出入境通关服务,努力为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创造安全顺畅的口岸通关环境。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海关的王关长,提到试点跨境电子商务的情况,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试点情况,有没有数据可以说一下。

  王杰(上海海关副关长):上海作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我们是从2013年12月正式试点该项业务的。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也注意到,上海作为一个试点城市与其他的试点城市相比,可能在开展这些业务的规模上、总的业务量上可能还有一些差距。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最近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从制度创新方面采取一些主动措施,主要是想提升线下的物流效应,这方面主要有三点:1、推出“行邮税实时担保验放”模式,把通关时间从过去的24小时提升到几分钟。2、创新了货到即时备案的模式,主要是支持电商订购商品,相关的订购商品到港集中办理批量备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3、创新商品备案的自动审核模式,实现了低风险商品7×24小时实时备案,提升电商业务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也积极落实总署关于跨境电商实现全年无休,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的时限要求,打造符合电商发展规律的通关作业制度。

  二是以区域拓展为基础,不断释放试点的红利,主要是将直购进口模式由浦东机场拓展到虹桥机场,覆盖上海全境海关快件监管范围,进一步完善保税进口模式运作,适时启动出口跨境电商的试点,将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海关监管区域,为企业和消费着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

  三是从知名企业抓起,逐步形成电商的规模效应,通过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简化相关的海关手续,吸引更多的境内外知名电商入驻上海,比如说去年8月入驻的美国亚马逊,通过这些工作模式和制度的改进,进口直购订单超过10万票,占上海直购订单的98.1%,备案商品达到了84600项,目前已有包括国际快件业龙头企业DHL等在内的130家电商和17家物流仓储企业在我关完成相关的备案,备案商品主要涉及母婴用品、食品、箱包和鞋靴。今年1-4月我关受理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直购订单超过去年全年。谢谢。

  2、澎湃新闻:我想问一下口岸办张超美主任,您提到在推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的试点,已经启动了物流配送模式的试点,距离自贸区总体方案当中的目标还有多远距离?还会做什么样的措施?可不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一下?对这些措施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张超美(市口岸办主任):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首先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是一项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创新措施。大家知道,海关特殊监管区有它的特殊政策,同时也有政策的边界。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内货物进入特殊监管区按照出口货物管理,二是在特殊监管区内的企业要开展国内贸易和分销业务还有一些限制。我们知道,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统筹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可能就会涉及到国内货物进入特殊监管区与进口货物有集拼配送的需求,同时有面向国内开展贸易的需求。按现有政策,区内企业要从事国内贸易,就要在区外注册一个贸易公司,如果面向国内集拼或者说加工的,有的就需要在区外设立工厂,这样就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影响了企业运营成本。从这方面来考虑,在自贸区总体方案当中,为方便企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推动探索货物贸易状态分类监管。现在上海自贸区已经启动的是物流配送业务类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下一步试点企业范围,将由物流配送类扩大到贸易类的企业。我们也在研究加工贸易类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说到底就是两条,一个是允许国内货物进入特殊监管区,但不是按照过去的出口货物来管理,按照非保税货物或者说是国内货物的一种状态来管理。再一个就是,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国内贸易,海关和税务部门一直都在共同的推进,建立海关税务协同合作监管机制,完善相应的管理配套措施和办法。至于你提到的时间表,我们有一个共同愿望,希望加快,我想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一定会一步一步向前不断地推进。谢谢。

  3、东方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边检总站李副总站长,这两年邮轮经济发展比较迅猛,几个港口的客流量激增,上海边检在这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为出入境游客提供便利呢?

  李国官(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最近几年上海港的邮轮增长幅度非常大。2014年上海边检总站共检查出入境邮轮542艘次,同比2013年增长38.3%,邮轮旅客达到169.7万人次,同比增长了52.6%。这个增长态势是非常快的,而且现在上海邮轮的总量,已经位列全国第一。邮轮的快速增长,出入境旅客的增量,对于我们边检工作也带来很多压力,面对这种情况,为了适应邮轮经济发展态势,上海边检总站在做强做精做细邮轮检查管理方面下功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打造专业化邮轮检查队伍上下功夫。上海邮轮口岸有两个邮轮码头,一个是国际客运中心,还有吴淞港国际邮轮码头,这对边检机关安排勤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组建专门机构承担邮轮检查任务,由浦江边检站专门负责靠泊上海港邮轮的旅客检查工作,对负责邮轮检查工作的民警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邮轮专业化检查水平。同时,合理安排勤务,努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邮轮查验人才队伍,上海口岸的邮轮检查工作可以说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在积极创新邮轮检查模式上下功夫。对乘坐邮轮出入境的旅游团,采取多样化的边检查验模式,旅游团出入境时,既可选择整团集中办理边检手续,也可由旅游团成员自由选择不同的边检查验通道办理出入境手续,缩短了旅游团通关时间。为了保证邮轮靠泊后旅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登陆参观游览,对大型的入境邮轮,主要是访问港邮轮,采取随轮办证方式进行检查,边检民警到邮轮入境的前一个境外港口登轮随船办理入境检查手续,邮轮靠泊后,所有已办妥入境检查手续的旅客即可登陆,真正实现邮轮通关零等待。为进一步提高邮轮旅客通关速度,今年,还将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和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建设26条自助查验通道,预计今年7月份将投入使用,率先在全国实现邮轮旅客自助通关,届时邮轮旅客通关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三,在为上下邮轮人员提供便利上下功夫。推出了邮轮口岸登轮备案制度,为登轮单位人员办理三个月有效及一年有效的《登轮许可证》,为来沪邮轮上的外籍船员签发电子《临时入境许可》,方便服务对象登轮、登陆。为便利旅客快速上下邮轮,上海边检总站研发启用了“邮轮管理系统”,邮轮靠泊正式检查后,旅客、船员持带有条形码的房卡或其他介质,在扫描设备读取条形码信息并自动校验核实通过后,即可上下邮轮,边检民警无需再查验、核实上下人员证件,大大缩短了现场查验时间。

  为促进上海邮轮经济发展,上海边检总站将协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更好、更便捷的出入境通关政策,助推上海邮轮经济发展。

  4、解放日报:问一下张主任,今年1-4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和口岸的出入境人员有一个向好的数据增长,但前四个月进出口货物总值同比有小幅下降,怎么看待两增一降的关系呢?还有单一窗口后续建设,企业使用是不是还没有广泛的展开,下一步还有什么样的相关举措?

  张超美:第一个是数字的问题。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可能跟全国的情况有类似之处。在前段时间国家有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一个观点,进出口贸易的金额是下降的,但是其中有资源性产品、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因素。

  第二个问题,单一窗口建设有个整体方案,今年主要是把单一窗口的基本框架都建起来,到6月份要全面支持和推动企业使用单一窗口的计划安排。前期单一窗口的建设主要是在功能实现、功能完善方面,我们选择了一些愿意参与单一窗口试点的企业,跟单一窗口共同建设、共同磨合、共同体验,在企业使用的规模没有全面的展开。功能基本完善以后,我们考虑在6月全面推动企业使用和应用单一窗口。

  5、新闻晨报:想问一下最近传行邮税会调整,问一下上海海关方面,有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王杰:确实大家都很关心这个事,据我了解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 责任编辑: 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