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大连电视台 卢建伟

2015-07-13 09:20:55  |  来源: 光明网

 
大连广播电视台 卢建伟

    我是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舆论监督栏目的记者,从事新闻工作30年了。我想做个好记者,我一直对自己有个承诺,那就是——在现场。这个承诺让我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在追踪地沟油黑加工点的现场被刀逼胸口,在拍摄违建别墅的现场被打得头破血流,在记录“梅花”台风导致溃坝的现场险些被卷入海里。每个现场都考验着我对记者职责的承诺。

2001年春天,大连的西山水库备用水源地,有人夜间排放医疗垃圾,晚上10点单位派我去采访。拍摄完现场,我跟随排渣车去了装车的工地。不料,有两个人将我扑倒,薅着头发,架着胳膊,推搡到一个黑屋子里,一个大胡子对着我的脸就是一拳,当时我的鼻子流血不止。一个叫“六哥”的人威胁我说:“你要是敢给我报出去,我就整死你。”我说:“你整死我,你就是嫌犯,我就是烈士,我已经向派出所报案了。”他们害怕了,把一盆脏水泼在我的头上,强行用抹布擦掉我脸上的血迹,把我架到工地的大门外。我带伤回到台里,制作完节目天都亮了。节目播出后,在执法部门的监督下,这家土石方公司清除了排放在水源地的医疗垃圾。

2006年12月中旬,台里派我去关注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儿。

工地在山上,那天下着雨,当我找到民工时,看见他们蜷缩在一个塑料布搭建的小棚子里,等待发工钱回家过年,可包工头却携款跑了。34个民工,有条件的下山投亲靠友。没有出路的,被撵出工棚,一天只吃一顿饭。其中一个姓谷的民工感冒发高烧,连买药的钱都拿不出来。我开车下山买了感冒药和两箱方便面,帮助民工找干柴、烧开水,让他们吃上热饭。然后我敲开了工地的大门,面对负责人,我愤怒地说:“你出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过的,如果他们是你的兄弟你也会这么忍心吗?”那个负责人却说:“你要是想管闲事 ,那就是找死。” 我没有惧怕,开车去找金州区政府、找劳动监察大队、找发包单位,到第二天下午三点,34名民工拿到了自己辛苦了一年赚得的血汗钱。

2010年7月16号晚上6点多钟,我正在和30多年没见面的同学聚餐,还没等开餐,我接到电话,说新港石油管道 爆炸起火了。我迅速向台里通报了情况后,开车直奔现场。我把车停到了距离新港一公里外的桥头,扛着三脚架、提着摄像机就往起火点跑,6点20分,我在离起火点最近的地方做了出镜报道。此后,火越来越大,到了晚8点,港区附近的人开始疏散,我在拍摄疏散队伍时,感觉到事态的严重,就把拍摄完的两本带子放在了车里,然后又返回了火场。

晚上9点,装有10万吨的104号储油罐发生爆炸。大火冲天,带着火的石油流进了下水井,爆炸声不断,被炸飞的井盖满天飞,随时可能殃及生命。我在火场里奔跑、拍摄,每呼吸一次都十分困难。我只好扒开草皮,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起身拍摄。由于离火场太近,我麦克风上的海绵罩都被烤化了,头发、衣服上粘满了石油。滚烫的石油流淌火距离化学灌区不足50米,装着液氨、二甲苯的罐体一旦燃爆,附近所有的人将在瞬间毙命。

一位20来岁的消防战士跑过来对我说:“你是记者吗?我想说句话。”他冲着镜头大声说:“爸妈,我爱你们。”说完消失在浓烟里 。一位叫许志友的消防队长给妻子打电话说:“我在火场指挥 ,可能是回不去了,你和孩子要好好生活。”听完他的电话,我才感觉到死亡的威胁。我赶紧给台里同事打电话说:“有两本拍摄完的带子我放在车里了。”然后,我给妻子和孩子发了一条短信:我在火场采访,如果我死了,我会在天堂保佑你们。

就这样,我在火场苦战到了天亮,一共拍摄了6本录像带,真实记录了500多辆消防车,几千名消防官兵在大火中鏖战的场面。

这场大火之后,我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二等功,我拿着这个奖状跟我爱人开玩笑说:“那天如果我死了,这个奖状或许是一等功。”我爱人说:“我什么奖状都不想看,只想你多给家里一点时间。”

这些年我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疤,有的是在恶劣的新闻现场留下的,但更多的是被曝光对象留下的。每道伤疤、每次生死都是职业良心的见证。有人说在舆论监督栏目干的时间越长,自己在社会上的路子会越窄。但我想,只要你胸怀职业的神圣,心里装着老百姓,为人民做事,党和人民给你的信任和荣誉比什么路子都宽。我今年已经53岁了,仍然为我热爱的新闻事业,为寻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战斗在新闻第一线,即使有一天我再也跑不动了,但是我的精神也不会退缩,这就是我对记者这份职业的坚守和热爱 。

简介

卢建伟:30年电视记者从业经历,历任大连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新闻部主任、副台长、副总编辑。曾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辽宁省好新闻一等奖,辽宁省政府二等功臣称号,大连市新闻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出版了3部个人作品集。

纪君微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为了得到一手的素材冲锋陷阵,为了正义与公平贡献力量。面对威胁恐吓,他从未被吓倒,留在他身上的伤疤是对新闻事实的见证,也是对社会良知的坚守。

作者: 责任编辑: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