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楚天都市报 舒均

2015-08-05 08:49:0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楚天都市报 舒均

从业14年,我采访过许许多多的新闻故事,但是有两个故事一直让我铭记在心。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10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七,一名读者打来求助电话说:10天前,在河南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哥哥一家五口不幸遇难。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遇到困难,他希望家乡媒体能够帮助。

老实说,我当时曾有过犹豫:这样一起车祸,一个求助,时效性差,又发生在外地,有没有必要远赴河南采访?想到读者在电话中的无助,我还是决定前往采访。

这个打求助电话的人,就是后来的“信义兄弟”孙东林。在河南,我详细采访车祸发生过程,协助他跑有关部门处理善后事宜。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心底产生了一个疑问:车祸发生在大年二十九的深夜,哥哥孙水林为何要冒着纷飞大雪开车奔赴武汉?汽车后备箱里为何又带有26万元现金?孙东林的回答,让我肃然起敬——原来,当建筑老板20年来,兄弟俩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每年年三十前,无论多困难,都要结清农民工一年的工钱。孙水林带着26万元现金,深夜冒雪赶路,正是为了这个承诺。

这让我深受感动,那几年,每到年底,农民工被老板欠薪的事情屡见报端,孙东林、孙水林兄弟俩的做法,让人感到特别的意外。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哥哥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后事尚没有办理的情况下,弟弟孙东林毅然决定接力送薪,帮死去的哥哥给农民工发工钱。

更让人震撼的是,当孙东林准备给农民工发钱时,他发现哥哥记工钱的账本在车祸中不见了,于是他又决定,让农民工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他就发多少钱。孙东林手头的现金不够,他年迈的母亲得知,还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1万多元的养命钱。在年三十前,30多万元工钱,一分不欠的发到农民工手上。

这就是“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的故事。报道时,我们没有报道车祸的惨烈,善后处理的困难,而是突出传播兄弟俩“新年不欠旧年帐”“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和义举,感动千千万万读者。孙东林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这组系列报道也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至今,由孙东林拿出社会各界捐岀的200多万元善款发起和成立的农民工帮扶基金会仍在温暖着农民工兄弟!

第二个故事,同样来源于一个求助电话。

易勤是一位女老板,带着12名智障工人开办了一家食品厂。办厂8年,她卖掉一套房,又抵押一套房,亏了七八十万,只为留下这些智障工人。她既当老板,也当妈妈,硬是把这些智障工人培养成生产线上的好手,食品厂连年获得“食品安全生产示范企业”称号。一位智障工人的家属打来求助电话,希望记者能够帮助处于困难中的易勤和她的工厂。

在初步采访后,我们发现:在易勤和智障员工们所组成的这个小厂里,蕴含着一股大爱的精神力量:一是易勤对智障工人不离不弃的坚守,给残疾人以完全平等的生命尊严;二是她对产品质量的坚守,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易勤的这两种坚守,体现着武汉人的一种犟劲,我们亲切地称她为“犟妈”。

要让这种闪亮的倔强和坚守,走出厂房、广为传播,记者就必须先走进厂房、深入挖掘。随后,我们到这家工厂蹲点采访半个多月,与易勤和她的智障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艰辛,触摸他们的内心。最终,助残“犟妈”的故事在《楚天都市报》首发并持续报道,央视《新闻联播》连续3天两次头条、两次配短评播出,易勤的事迹感动了荆楚大地,传播到大江南北。易勤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工厂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与支持,现在不仅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线,工厂的发展也逐步走上正轨。

两个新闻故事,让我感受到同一个道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坚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生活,细心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时代的召唤和回响!

作者: 责任编辑: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