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网上直播

天津市财税经济与深化改革情况发布会

2015-08-13 14:21:04  |  来源: 天津政务网

  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副局长赵家旺介绍今年以来财税部门在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情况。2015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抢抓五大国家战略迭加历史性机遇,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深入开展“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财税运行整体平稳,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实现上半年预算执行目标任务。

  一、全市财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1至7月份,全市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58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59.7%,比去年同期增长11.6%。主要特点:一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抢抓五大国家战略迭加历史性机遇,大力开展“一助两促”活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财税部门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坚持依法征税,堵漏增收,各月收入增幅均保持在11%以上。二是税收增长保持稳定。1至7月份,全市税收收入991亿元,增长5.7%。分税种看:增值税139亿元,下降0.3%,其中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增长14.7%。营业税327亿元,增长11.2%。企业所得税183亿元,增长6.1%。个人所得税52亿元,增长15.9%。契税、土地增值税等零散税收290亿元,增长1.2%。三是区县收入增长较快。1至7月份,市级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9.3%;区县级收入1122亿元,增长15%。分区域看,滨海新区436亿元,同比增长14.7%;中心城区239亿元,增长18.7%;环城四区240亿元,增长15.1%;两区三县207亿元,增长14.2%。

  二、抢抓五大国家战略迭加历史性机遇。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项目资本金,实施三地迁转企业按五五比例分享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政策,支持未来科技城等载体建设,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项补助16亿元,助推交通、产业、环境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落实京津冀税收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税收分析、信息共享、纳税人迁移等事项协同推进。二是支持自贸区建设。创新自贸区纳税服务举措,推出12项“E网办税”措施,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落实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企业股权激励分为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三中方式,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票激励时,纳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审核,可在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分期缴纳个税),对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机器、设备等予以免税。推进离境购物退税政策试点,支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创新试验区建设。三是支持自创区发展。设立10亿元自主创新引导基金,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培育、服务体系构建、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开展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自主使用、处置和收益全留改革。中关村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政策、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等政等政策在天津自创区实施。四是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东疆保税港区新建功能区,实行地方税收全额返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财务中心投资落户。争取国家批准从2015至2019年,每年给予我市综合财力补助8亿元,统筹用于滨海新区创新发展。五是助力“一路一带”。市财政拨付2745万元支持企业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拨付4080万元鼓励区县调整外贸结构,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建立“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户籍制度,与缔约国税务当局开展国际合作,避免双重征税,维护“走出去”企业境外合法权益。

  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税部门深入开展“促惠上”活动,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立6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鼓励金融企业放心放胆支持实体经济,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上半年拨付协议存款18.4亿元。加大企业上市奖励力度,财政部门对在沪深股市和境外上市企业给予500万元奖励,对在新三板和天津股权交易所、滨海柜台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研究出台财税奖补政策,推动示范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盘活中心城区闲置楼宇资源。二是鼓励大众创新创业。设立专项资金3亿元,按场地面积分档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财政补助,支持众创空间建设运营。鼓励众创空间运营商设立不少于300万元的种子基金,对初创项目给予额度不超过5万、期限不超过2年的借款及收购创新产品。三是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安排服务业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向服务业转型,支持金融创新、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社会服务等重点项目。安排1700万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小巨人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做大产业规模,增强发展后劲。落实楼宇经济奖补政策,上半年589座重点商务楼宇实现税收269亿元,增长6%,税收超亿元楼宇62座。四是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和居民减税减费33亿元。扩大营改增试点,将交通运输、部分现代服务业、邮政业和电信业纳入试点范围,为8.8万户试点纳税人减税28.9亿元;落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减税3.9亿元;取消或免征小微企业房屋登记费等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费0.2亿元。

  四、加大民生领域公共财政支出。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1017亿元,增长20.7%,加上政府性基金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5.9%。一是支持“四清一绿”行动。市财政拨付30亿元,推进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建设。支持清新空气,拨付资金6.7亿元淘汰1.4万辆黄标车,推进中心城区和环城四区98座供热锅炉改燃并网,更换80万套农村先进民用炉具。支持清水河道,拨付4.9亿元用于入河排污口门治理、污水处理厂管网维护、区县河道治理和畜禽粪污处理等。支持清洁村庄,拨付4.3亿元健全垃圾处理体系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支持清洁社区,拨付3.1亿元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增加社区办公经费、建立旧楼区长效管理机制。支持绿化美化,拨付11亿元开展中心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支持涉农区县绿化,采购机扫水洗车辆1059部,造林51.4万亩。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农林水支出550亿元,增长13.6%。加快“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计划,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全运会场馆建设与维修改造。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卫生资源布局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一连增,城乡低保、优抚救济、农村五保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万套。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加快推进农村消费网络建设,解决农村购物难问题。三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将二手住房转让免缴或差额缴纳营业税的年限由5年缩短至2年,取消普通住房价格认定标准,稳定改善型住房消费。支持智能型家电、节能型汽车等新型商品消费,推动便民商业网点等惠民工程。开展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试点,推进保税商品展示交易,扩大境内外消费需求。四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出797亿元,增长8.9%。自主发行地方性政府债券,投向重点民生领域。扩大公共投资规模,推进铁路、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37亿元,加快西于庄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安排设施改造和运营补贴1.4亿元,支持津蓟铁路改造提速开行市郊客车,促进津蓟铁路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工保障房2.2万套,向12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2.3亿元。实施公共交通提升“八大工程”,新增更新公交车314部。

  五、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今年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按照《天津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年我市将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基本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今年上半,财政地税部门重点推进以下改革:一是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四本预算全部提交市人代会审议;将地方教育附加等11项政府性基金收支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统筹用于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支出。扩大预算公开范围,99个政府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政府预决算细化至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及经济分类款级科目,部门预决算细化至功能分类项级科目。上半年市级“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6.7%。配合市发改委起草公务用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市级机关《公务交通补贴管理办法》、《执法执勤用车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车辆处置管理办法》,推动公车改革落实。二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实现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建立7个行业风险特征库,开展定点联系企业税务审计,补交税款1739万元。构建税收征管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源管控和欠税管理实行全流程监测。开展所得税专项核查和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清理,查补税款4.5亿元。全面推广以地控税,开展印花税核定征收专项检查,补缴税款8800万元。上半年查补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54.2%。三是推进市级事权下放。启动北辰城建事权下放试点以及和平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项目。建立由市级单位统一融资,区县政府负责投资、搬迁和还贷的棚户区改造体制。全面梳理基础教育、基层卫生、民政事务、就业帮扶等市级事权,研究下放区县管理实施方案。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24亿元,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从项目管理转向目标管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达到66%,2015年提前告知转移支付244亿元,增长110.5%。
作者: 责任编辑: 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