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记者风采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黄晓燕

2015-08-26 10:27:5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黄晓燕,女,汉族,1980年11月生,新疆塔城人,1997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29频率策划监制、主持人。

黄晓燕始终不忘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汶川地震后,她参与策划主持了大型抗震救灾义演“我们都是一家人”公益活动,现场募集善款175万元,创下了新疆同类活动中的最高纪录。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后,她与同事策划发起了“祈福舟曲心手相连”大型公益活动,新疆电台FM929全天10小时的滚动直播,100多位志愿者、20多辆爱心车辆、7处覆盖首府主城区的爱心接力点、5000多张社会各界签名的祈福卡,1000多方飘动在首府大小车辆上的黄手帕,昭示了一个媒体人应尽的社会责任。2010年高考期间,她带领团队策划发起了主题为“一切为了高考”929特别活动,为高考路上的学子提供交通便利,929直播间俨然成为了临时的“高考讯息指挥部”,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几年来,她参与策划主持的《为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寻找拾金不昧好心人》、《嫣然天使基金新疆行》、《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等特别节目和全国多个城市电台、经济电台、私家车电台联动直播,让新疆的声音传遍祖国四方,让公益的脚步遍及神州大地,有力的传播了社会的正能量。

获奖情况:

2007年荣获全国经济电台社教类节目三等奖;

2007年荣获全国经济电台社教类节目三等奖;

2008年荣获新疆电视文艺一等奖;

2009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民生节目一等奖;

2009年荣获新疆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

2010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创优新闻类节目三等奖;

2010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文艺类一等奖。

 

“婚礼不许笑、葬礼不许哭”,你听说过这样的事吗?近几年,在新疆南疆一些地方的婚礼上,唱歌跳舞不见了,欢声笑语没有了,宗教极端思想,就像黑色的毒瘤,正在渗透着新疆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一场特殊的集体婚礼玉素普江是新疆英吉沙县的一名维吾尔族小伙,2014年年初,他准备和女朋友结婚,可女方的家长却说:我们要举行“伊斯兰式”的婚礼。他们所谓的“伊斯兰式”就是不让唱歌、跳舞,不让吹唢呐、打手鼓。这种没有幸福场面的沉默婚礼玉素普江不能接受。我问他:“你准备妥协么?”他摇摇头说:“这不叫婚礼,我宁可不结婚了。”

这次采访深深触痛了我,宗教极端主义宣扬穆斯林孩子不能学汉语、结婚可以不用领证、不能使用政府颁发的各种证件。他们正在试图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蒙蔽人心,进而达到与我们政治和文化上的对立。为此,新疆开展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思想上引领群众,争夺人心。于是就有了一场场“塔克拉玛干的婚礼”。

2014年4月,我随着婚礼采访组深入南疆四地州,行程13000多公里,最远的地方要坐9个小时的中巴和马车,几乎到了中国的最西部。说实话,在新疆南疆地区采访,危险和困难是并存的。同时,婚礼推行也遇到障碍。自然报名的只有两对新人。采访后我了解到: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参加了这样的婚礼,会被村里笑话,没脸见人。

经过一次次登门拜访、一次次推心置腹的劝说,2014年5月1日,第一场集体婚礼在沙雅县开启,当时只有15对新人参加。随着宣传报道力度的不断深入,活动影响也越来越大,以前不敢报名的新人主动报名了,受到极端宗教思想影响较大的父母们通过看新闻,态度也转变了。

在墨玉县,有100多名“的哥”志愿为66对新人们免费服务;在麦盖提专场,12位化妆师为99个新娘免费化妆。一家照相馆的老板依明·托帕,主动提出为99对新人免费冲洗一张30寸的婚纱照。我问他:您平时冲洗一张这样的照片多少钱?他说:70块钱。我又问:您为什么会做出这么大的支持呢?他说:“我们这儿好久都没这么热闹的婚礼了,我一定支持!”在皮山县,一开始反对女儿参加集体婚礼的宗教人士买买提依看到女儿穿着美丽的婚纱幸福地出嫁时,使劲地鼓掌,他的老伴不断地擦着眼泪。

就这样,一场、两场、三场,直到第七场、第八场。麦盖提县的集体婚礼采用了网络直播的方式,99对新人在短短的一小时内收到了来自全国网友祝福信息20多万条。一时间,有关“塔克拉玛干的婚礼”的消息在各大媒体报道着、转载着。让不了解新疆的、甚至对新疆有误解的外地人,进一步走进了新疆!我想,这是我们做记者的收获。

一位我敬爱的维吾尔族妈妈

我采访过的一位75岁老人,她带给我难以言表的感动。2011年,在纽约曼哈顿时报广场大屏幕上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出现了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人——来自新疆阿勒泰的感动中国人物、爱心妈妈阿尼帕。她先后收养了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四个民族的10个孤儿。初次采访她的记忆依然那么清晰。那天,阿尼帕妈妈不愿意接待我。原来,她家的事被记者报道后,19个儿女的身份一夜之间被曝光了。谁是亲生的,谁是收养的,谁又是哪个民族的?而多少年来,这些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收养”这个概念。所以,阿尼帕妈妈变的沉默了。当我第二次来到老人家中的时候,我对阿尼帕妈妈提出了一个小小请求:能不能请您给我编一个漂亮的辫子?妈妈竟然答应了。坐在夕阳下的院子里,我感受着妈妈轻轻的抚摸,我顿时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幸福的眼泪顺势而下。之后,妈妈对我也没了隔阂,留我吃晚饭,让我住炕头,这一住就是三天,她给我讲了那么多她和孩子们的故事,我收获了一篇沉甸甸的报道,更收获了一位大爱母亲的感动故事。

真爱无价,大爱无疆!我们的新闻播出后,以阿尼帕妈妈为原型的电影《真爱》,2014年5月,在全国公映,好评如潮。用一句维吾尔族谚语来形容就是:好人走过的地方,后面开满了鲜花。通过采访我感到:阿尼帕妈妈身上体现出的就是在新疆最重要的社会情感:民族团结!也正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次次新闻采访结束了,我在思考着,到底是什么在不断地感动着我、撞击着我的心灵?那就是真心、真爱、真情。是塔克拉玛干婚礼上的一对对新人的纯真,是阿尼帕妈妈真情流淌的胸怀,更是新疆这祖国六分之一国土上不断前进的力量!如果你问我作为一名记者最大的使命是什么?我觉得:不论是大漠戈壁,还是酷暑严寒,我们都会行走在新疆大地上,去发现、去收获、去报道那些鲜活的新疆故事,那些我们一定要传播出去的新疆正能量!因为,我们的名字叫记者,我们的使命在前方!

作者: 责任编辑: 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