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重启新股发行 舆论热议大盘走势
2015-11-11 09:34:38 | 来源: 人民网-舆情频道
一、舆情综述
本期,证监会重启新股发行,让舆情热度已恢复常态的股市话题再度升温。此外,舆论特别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关金融行业的新提法,而其中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出台,也给保险业带来机会。金融反腐方面,媒体曝出农行行长被带走配合调查及降职的消息,巡视组或将在银行业掀起风暴。
二、热点解析
1.证监会重启新股发行 舆论热议大盘走势
11月6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将重启新股发行。前期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IPO将按照现行规则依次启动,预计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将率先发行10家企业,剩余18家年内重启。
本次新股发行再度启动的同时伴随着发行制度的调整,主要变化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二是网上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按市值申购;三是小盘股直接定价发行。
【舆论观点】媒体普遍关心重启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影响,证券类媒体特别强调IPO重启利好大盘。《中国证券报》援引业内人士观点,认为IPO重启是稳定和修复市场的重要一步,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对A股走势影响中性偏正面。《上海证券报》认为,当前A股市场已回到正常状态,此时恢复新股发行必要、适当。
对于新股发行机制将取消网上网下申购预缴款,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由于打新资金成本将大幅下降,申购者增加,将直接导致中签率下降,打新的收益也会减少。同时,在取消全额预缴申购资金的规定后,冻结资金规模将显著下降,货币市场受到的冲击将大幅降低。
网民对重启新股发行的看法较为分化。支持者认为,这意味着大量资金入场,“赚钱的机会来了”、“只管逢低买进”;监管层不会在市场仍在危机中时重启IPO,所以重启的消息不应视作利空。反对者则认为,“重启IPO是重磅利空”;现在重启IPO为时尚早,将给下跌埋下伏笔:“每次IPO重启都是一波韭菜催化剂”。
【舆情解读】证监会宣布重启新股发行当日,新闻网站的报道及转载量即超过2700篇次,而此话题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传播量更是超过网站,达到3100篇次。11月7日,新闻网站的相关报道量达到4000篇,而此消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量则小幅下降,或与新闻网站踊跃转载传统媒体报道相关。
经过4个月的沉寂,新股发行再次引发舆论对股市的兴趣。A股在经历大跌、清理配资和严查市场操纵等波动后,日渐回归正常轨道。尽管官方媒体和诸多分析师高调唱多,但从网民中较为分散的观点可以看出,个人投资者对大盘是否已真正企稳尚存疑虑。
2.十三五规划布局金融业 要求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正式发布。在金融领域,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等要求,引起媒体关注。
【舆论观点】《建议》提出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引起业界对目前经济下行背景下金融业作用的格外关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加快我国金融业发展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也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在当前资金供给总体比较充裕的背景下,不少企业仍在喊融资难、融资贵,与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下降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供给结构失衡,资金难以流到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中央五年规划。经济学者余丰慧特别强调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稿的意义,认为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作为经济金融的一种新业态、新种类、新概念、新分支被正式确立下来了。”P2P网贷界人士认为《建议》给予互联网金融明确的方向和强烈的信心,行业发展前景积极乐观。
受话题的专业性所限,公众在网络上对十三五金融改革话题的讨论比较冷清,微博中原创评论很少;微信公众平台也以介绍《建议》的重点内容为主,并对互联网金融从草根到跻身国家级规划的历程给予了特别关注。
【舆情解读】有关金融业与《建议》的报道和转载数量在本期内持续走高,并于11月4日达到峰值8800篇次。中央与各省党报、四大证券报和财经类媒体分别从各自角度传播、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主流舆论倾向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在调整过程中的确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存在,随着金融管理制度和监管规则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将更加健康。
3.媒体称农行行长被降处级金融反腐或成常态
11月2日,媒体引用匿名消息源称,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云被中央巡视组带走协助调查,或与农行原副行长杨琨检举有关。11月3日,张云回到其在北京的办公室。有关部门已向农行下发了有关张云的行政处分通知,撤销张云党内职务,降职为正处级别。
【舆论观点】此事件是巡视组大规模进入金融系统后曝出的第一个重大负面新闻,业界着重解读了此事件的标志性意义。《中国产经新闻》刊发评论《金融反腐最终应落在制度建设上》,认为张云的案发似乎正预示着一场波及范围广泛的金融业反腐风暴即将拉开序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俊海教授评论,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放松了对资本市场的监管,那么现在出现了新的拐点,金融反腐将成为常态。
张云被降职事件让网民惊呼风暴在银行系统爆发。新浪财经设计了关于《传农行行长张云被带走协助调查》的网络民调,在逾7.6万的投票者中,91.3%的参与者认为金融领域的腐败现象严重,仅有1.4%的人选择“不严重”,余下7.3%的人认为“不好说”。此外,约八成网民认为中央巡视组全面入驻金融业会钓出“大鱼”。
【舆情解读】媒体对农行行长被调查的报道高峰出现在11月2日、3日,相关舆情随后出现回落。本期内,农行官方未对此作出任何评论,引起网民疑问,作为上市公司的农行为什么不发公告?此事件由于涉及金融反腐、国企、巡视等舆论热点,预计很难就此平息。随着巡视工作的推进,类似话题会继续升温。涉事机构应尽可能响应公众的关切,主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这也有助于缓解不实消息流传给企业声誉造成的不利影响。
4.全面二孩有待政策跟进 保险理财借势营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建议》中,“全面放开二孩”的新政备受保险业关注。有保险公司已经火速推出“二胎险”。
【舆论观点】放开二胎对社会保险的影响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中国劳动保障报》11月6日刊文《“全面二孩”给社会保险带来什么》,指出“全面二孩”政策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该报还在其微信公众号上,用“生育保险说你好,医疗保险皱皱眉,养老保险微笑不语”概括二孩政策对社保基金的影响。《新京报》引用人社部专家看法,认为二孩政策虽必然会造成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增加,但总体可以承受。对于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来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利远大于弊。
保险业人士认为,二胎放开会在长线增加少儿保险、教育保险、意外险等险种的销量,对保险业将是利好。险企工作人员也认为,多生一个孩子,家庭就需要多一份保障,因此新政有望整体带动家庭保险的投保。
自媒体中,在二孩时代如何规划家庭保险与理财成为热点话题。多家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支招,呼吁准备生二胎的家庭做好财务方面的准备。微信平台上,一篇题为《二孩养育成本高达百万家庭理财保险双管齐下》的文章被大量传播,反映出金融行业随新闻热点调整营销策略的应变能力。
【舆情解读】整体而言,媒体和公众舆论场对开放二孩的态度较为积极,但仍对如何化解家庭生养二胎的高成本有较多顾虑。虽然生育保险基金的结余基本能够承受“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支出上升,与“全面二孩”相关的配套政策应及时跟上的呼吁仍然成为从党报到网民共识。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全面放开二胎无疑意味着商机。互联网保险机构已经快速反应,借势营销。相比之下,险企对母婴保险产品的推广攻势则相对温和。保险业不应轻视人口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舆论环境调整,以及与之伴生的新型产品推广窗口期。
作者: 董晋之 | 责任编辑: 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