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产藏红花2015年产量创历年新高
2015-12-23 09:33:27 | 来源: 中新网

中新网 上海12月22日电 (陈静 司睿蓉 卫竞)“中国90%的藏红花产于崇明”,最近这条微信在朋友圈流传甚广,这是真的。上海医药集团所属雷允上、神象等公司22日披露的出库数据表明,今年“崇明产”藏红花共生产销售800公斤,创下历年新高。
“藏红花”学名“西红花”,又称“番红花”。受限于地理气候条件,中国并不是西红花的原产地。上海医药集团上海药材公司董事长陈军力22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科研项目,从1968年开始,上药药材技术人员开始研究在国内引种培育,通过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西红花在中国的实验室培育成功、进而实现产业化,达到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陈军力透露,崇明产的西红花有效成分“西红花苷I苷II”的含量要高于全球最大产地伊朗花1到2倍。
藏红花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小亚细亚和伊朗,生长时,温度低于零下7摄氏度球茎会被冻死,高于30摄氏度则生长缓慢。西红花药效奇特,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0年前。中国药典曾有描述:“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而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明它对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等方面疗效确切,被中外医学界广泛应用以预防和治疗脑血栓,脉管炎、心肌梗塞、血亏体虚、月经不调、产后淤血等疾病,女士长期服用还可美颜淡斑。
中国从古代开始就多次引种种植西红花,但都以失败告终。西红花为何被称为“藏红花”?这是因为,西红花最早由波斯传入印度,经印度传入西藏,再由西藏传入中国内陆。于是,人们把由西藏运入内地的西红花,误认为西藏所产。陈军力说,事实上,现在国内主要藏红花产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崇明和浙江,而几乎所有球茎基本来自崇明。
据陈军力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红花仍然完全依赖进口。1968年,当时的国家商业部从西德引进了一批球茎,分发给上海、杭州、青岛、南京、四川等省市的科研单位进行引种试种,不过以失败告终。改革开放后,国家每年分配给上海市的西红花配额只有50公斤,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979年作为国家科研项目,上海医药集团公司从日本大丰县引进西红花球茎再次进行引种栽培。
经历大量失败之后,科研人员终于发现了培育西红花的“诀窍”。据悉,现在崇明岛的西红花,头年11月底球茎入土进行大田种植繁育球茎,经过180天田间管理,次年5月工作人员将球茎从土中挖起转移至室内继续培育。上药药材西红花事业部总经理张雪告诉记者:“西红花的生长非常挑地方,不能有任何污染,且西红花在培育期间完全不能使用农药。
据介绍,与伊朗、西班牙野地种植不同,因为有着独特的种植技术,上药药材的西红花产业链执行的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严格的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经过专业检测,崇明产的西红花有效成分“西红花苷I苷II”的含量要高于全球最大产地伊朗花1到2倍。
2015年,上药药材公司成立西红花事业部,将科研发展与市场营销并重,在云南、西藏等地合作建立协作基地,解决球茎的快速繁育,同时扶持当地经济发展。据透露,目前,西红花在云南已经试种成功;在西藏日喀则政府的扶持下,上海药材和亚冬县政府在当地的试种实验也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未来,真正由西藏生产的“西红花”有望大批量上市供应。
上药药材公司方面透露,在崇明,该公司采用了“公司+农户”的协作方式进行西红花的大规模引种种植:公司提供技术,农户提供土地。为了培育出品质优良的西红花,上海药材的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一家一户普及推广。几十年来技术人员几乎踏遍了合作乡的每一寸土地为农户讲解种植知识;培养农民种植习惯避免滥施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导致西红花球茎不断退化。
据悉,目前上海药材公司在庙镇的协作农户基地有3000多亩,在建设镇,上海药材公司自有标准化示范基地有214亩,整个崇明岛西红花种植占据了全国西红花种植的百分之九十。每年10月底11月初的收花季,离家打工的年轻人都会放下手里的工作抽空回到崇明帮助家人采收鲜花。
作者: 陈静 司睿蓉 卫竞 | 责任编辑: 曾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