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网上直播

北京政府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发布会

2016-02-15 09:27:53  |  来源: 首都之窗

打印文字实录

徐和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残联共同组织召开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文件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我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徐和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北京市近百万残疾人朋友应当共享全面小康发展成果,为此,1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聚焦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就业增收和基本公共服务,明确了48项重点任务分工及时间进度安排,对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为了让媒体朋友全面了解《实施意见》精神,今天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邀请北京市残联的领导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北京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新闻发言人吕争鸣,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研究室主任杨泰峰。出席此次新闻发布会的领导还有市残联康复部主任施继良,组联部主任王静奎,宣文部主任宿廷虎,维权部主任赵丽萍,社工部副主任冯毓英,欢迎你们出席新闻发布会。下面请吕争鸣副理事长介绍《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
  吕争鸣: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在市政府新闻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这里召开《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在此,我代表市残联和全市99.9万残疾人,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市政府新闻办、市外宣办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
  2015年1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对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帮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同奔小康作出部署。市委、市政府对贯彻国家《意见》、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高度重视。市领导王安顺、李士祥、戴均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市残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落实意见”。
  北京市有99.9万残疾人,涉及260万家庭人口,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群体。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本市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但客观来看,残疾人收入水平低、平等发展机会不足、自主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残疾人事业补短板、促发展、提质量的任务依然繁重。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提升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消除制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二、《实施意见》的制定过程
  按照市领导指示精神,市残联牵头成立了文件起草小组,在市政府残工委的领导下承担文件起草工作。自去年3月以来,起草小组重点就残疾人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康复、无障碍、养护照料和服务体系建设等课题进行调研,会同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卫计委、市发展改革委等37个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对残疾人同奔小康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内容进行研究,力求细化国务院要求,体现首都特点和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实施意见》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市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区县残联、残疾人专门协会的意见,采纳吸收各方面意见130多条。今年1月20日,由市政府印发。
  三、《实施意见》的主要特色
  《实施意见》在总体把握上,坚持贯彻中央精神、突出北京特色、纳入工作大局,突出了以下特色:
  (一)突出问题导向。收入增长是残疾人同奔小康的关键指标。《实施意见》聚焦兜底保障和就业增收,在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增加残疾人的劳动收入,建立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
  (二)突出融合理念。围绕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残疾人自主、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实施意见》抓住融合就业、融合教育、融合文化、社区康复、养护照料等重点领域,纳入大局,建立健全一系列政策措施,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和无障碍环境支持,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融合机制,全面提升残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突出改革创新。《实施意见》立足当前发展基础和支撑条件,既考虑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又积极谋求创新。一是充分发掘利用首都优势,提升残疾人事业文化、科技含量。二是前瞻性、系统性地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残疾人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有效对接的工作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三是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解决残疾人服务市场培育不够、社会承接不力的问题。
  (四)突出法治思维。《实施意见》强调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依法保障残疾人权益。并将提升政策公平性、可持续性放在重要位置,充分考虑政策和项目设置在不同类别、不同残疾程度的残疾人之间的平衡。
  (五)突出监督落实。《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级政府残工委、各单位、各级残联在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中的职责,48项重点任务做到有量化指标、有分工安排、有时间节点,真正落实部门责任,确保按进度、保质量完成。
  加快小康进程,离不开残疾人兄弟姐妹的追求和创造。《实施意见》提出要不断增强广大残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与全市人民一道共创共享小康社会。
  加快残疾人的小康进程,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与支持,也离不开广大残疾人兄弟姐妹的不懈的追求和创造。《实施意见》提出要不断增强广大残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与全市人民一道共创共享小康社会。我的介绍就到此,谢谢大家!
  徐和建:谢谢吕争鸣副理事长。下面有请市残联研究室主任杨泰峰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的主要精神。
  杨泰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争鸣副理事长介绍了《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制定过程和主要特色。下面,我围绕《实施意见》的具体内容,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方面,关于总体要求
  《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意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阶段性特征,紧紧扭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系统谋划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广大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康复全覆盖、出行无障碍,积极参与和融入社会,与全市人民共创共享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现了首都残疾人同奔小康的新画卷。
  第二方面,关于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四大举措:
  (一)扎实做好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基础。《实施意见》在用足、用好、用实全市普惠政策基础上,提出要加大对残疾人的特惠扶持,建立健全残疾人的三项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制度:一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逐步提高残疾人的医疗救助水平,严格落实本市临时救助制度,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二是健全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制度,并做好与现行福利政策的衔接。三是推动实现全员参保。目前,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残疾人有9.4万人,参保率95.6%;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含新农合)的残疾人有17.2万人,参保率96.7%。今后五年要继续落实城乡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补贴政策,努力实现人员全覆盖。
  《实施意见》还提出保障城乡残疾人基本住房,落实城镇严重残疾人员家庭优先保障政策,彻底解决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旧房改造问题。
  (二)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是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市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大约有21万,其中,已就业12.8万人,未就业8.2万人。围绕激发就业愿望、传授就业技能、提供就业岗位、服务就业选择,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机制、就业保护机制和就业服务机制,《实施意见》提出:一是扩大按比例分散就业,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到2020年,实现所有市属党政机关、各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二是稳定发展集中就业,完善集中就业促进政策,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培育扶持吸纳残疾人集中就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支持性就业和辅助性就业,到2016年底,各区至少建立一所示范性辅助性就业机构。到2020年之前,全市的辅助性就业机构,要满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四是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就业;五是拓展就业服务,为有劳动意愿的残疾人特别是残疾新生劳动力普遍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同时,要大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缩小城乡残疾人家庭收入差距的具体措施,对农村残疾人从资金、技术和服务上给予帮扶。 
  (三)着力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有力支撑。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意见》提出要强化残疾预防,落实医疗康复的主体责任,理顺康复医疗价格机制,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要加大康复服务投入力度,解决康复人才短缺问题,完善儿童康复服务保障措施。
  教育是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融合发展的根本。《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建设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确保每名残疾儿童能够接受1-3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有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要构建惠及学前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全覆盖助学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强调改善残疾人参与文化生活的环境条件,支持残疾人文化艺术产品生产,为其提供基本、均等的文化服务。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的基础条件。《实施意见》要求提高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水平,推进老旧小区、家庭、公共交通枢纽等设施、场所的无障碍改造,制定信息无障碍支持政策,为残疾人生活出行提供便利。
  养护照料是残疾人群体最为关心的一项民生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居家安养、日间照料、机构托养相衔接的残疾人养护照料体系,实现基本照料的制度全覆盖。
  《实施意见》还提出要全面深化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服务设施作用,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以残疾人服务“一卡通”为信息载体,形成“一卡在手、服务全有”的残疾人服务管理新模式,为残疾人社会参与和融合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友好的环境。 
  (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市场推动作用,将为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提供持久动力。在慈善事业方面,《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参与扶残助残公益慈善活动。在志愿助残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健全志愿助残长效机制,实现服务进社区、入家庭。在残疾人服务业方面,《实施意见》要求统筹规划残疾人服务业发展,建立辅助器具研发生产和成果转化机制,有效保障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需求,扶持培育助残社会组织,规范残疾人服务行业发展。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实施意见》要求以残疾人康复、托养、护理、就医、就学等服务为重点,强化监管、规范实施,发挥政府购买服务对扩大残疾人服务供给的放大效应。
  第三方面,关于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做好宣传动员、加强督导检查等5个方面来切实保障残疾人全面小康建设。
  在组织领导方面,要求各级政府要将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考核,统筹推动落实。
  在工作保障方面,要求切实加强资金保障,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做好信息数据动态管理。
  在权益保障方面,要求加快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地方立法工作,加强法律救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在宣传动员方面,要求营造关心支持残疾人奔小康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在督导检查方面,市政府将适时对各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 
  《实施意见》的出台只是我们工作的起点,不是终点。落实到每一句话,任务都是相当艰巨。下一步,市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将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打好“组合拳”,确保责任兑现、任务指标按期完成。市残联会抓好对《实施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多年以来,首都新闻单位积极为残疾人事业出谋划策,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帮助讲好了扶残助残以及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传递了很多正能量,为残疾人事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衷心期待各位继续跟进、支持我们的工作,继续帮助我们“鼓与呼”,相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残疾人群体的自强奋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要让残疾人掉队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谢谢大家。
  徐和建:谢谢,下面把时间交给媒体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人民网记者:你好,我是人民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有关北京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呢?还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谢谢。
  杨泰峰:谢谢您对残疾人教育工作的关注。“十二五”以来,市教委和各级政府履职尽责,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全市的残疾人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市形成了以特殊教育中心为指导、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残疾人教育办学体系。截止2015年底,全市建设市级特殊教育中心1个,区级特殊教育中心14个;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20所,高等教育阶段残健融合特殊教育学院1所;开展随班就读的普通中小学1017所,附设在普通学校的特教班22个。全市在读残疾学生7795名,其中2528人(约占32.43%)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4678人(约占60.01%)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39人(约占1.78%)在普通学校特教班就读,450人(约5.78%)接受送教上门教育。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未入学残疾儿童31人,主要是重度及病弱残疾儿童。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的重点是围绕全面小康的目标,全力建设融合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让更多的残疾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更好地培养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能力。主要采取三个方面措施来支持融合教育的发展:一是搭建融合教育支持服务平台。在各区建立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建设完善市、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赋予其权利和职能,使其真正发挥技术辐射、引领发展作用,确保每名残疾儿童能够接受1-3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有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二是健全融合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完善残疾学生双重学籍制度和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管理办法;落实对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各项助学政策,对在各类学前教育康复机构的残疾儿童给予普惠性资助,继续推进高中阶段残疾人免费教育,建立完善惠及学前至高等教育阶段所有残疾学生的全覆盖资助体系;逐步提升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标准执行,使普通学校有更多的财力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提升融合教育质量,建设融合教育信息通报系统,建立残疾学生个人电子档案,全程记录发生、干预、教育、康复等信息,实现跟踪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融合教育学校配备非教育类专业人员,加大专业服务的支持力度。
  主要的措施就这几个方面,因为融合教育是保障每一个残疾人将来生存的质量和发展的根本,也特别我们希望各位媒体界的朋友,继续关注、支持我们融合教育的发展,谢谢。
  徐和建:谢谢,下面继续提问。
  《京华时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京华时报的记者。有一个提问是关于残疾人家庭收入的,我想知道目前我们有没有对残疾人家庭收入做过一个调查,就是他们家庭收入大约是多少,我们下一步在促进残疾人家庭收入方面有什么样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另外,我还有一个地方不是特别理解,就是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成年无解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我理解是不是就是把一些跟自己父母在一起住的残疾人,将他纳入单户之后,是不是他的生活保障或者补贴更高一些,能不能详细的介绍一下,谢谢。
  杨泰峰:这个记者朋友说到点子上了,我们我们说残疾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那么最明显的短板就是收入短板。具体表现为残疾人收入水平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就业对收入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对于残疾人家庭收入,我们每年进行状况监测,根据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以2014年为例,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3710元)是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910元)的76.77%,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16764元)是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226元)的82.88%,且工薪收入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分别只占24.85%、48.23%。所以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必须在就业增收上下功夫。根据这种情况,在制定残疾人及其家庭增收策略时,我们采取了分领域的思路。
  在初次分配领域,坚持“扩大就业”与“就业升级”并重:一是继续坚持以“扩大就业”为核心的就业优先战略,梳理完善现有的就业促进政策,扩大按比例分散就业和集中就业的规模,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设置,巩固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二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推动就业转型升级,增加高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就业岗位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三是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完善自主创业政策,建设创业孵化机制、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背景下,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四是探索发展辅助性就业这一就业新型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辅助性就业是指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一种集中就业形式,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和劳动协议签订等方面相对普通劳动者较为灵活。目前,我市就业年龄段内未就业的8.2万人,主要是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这项工作,国家层面有政策文件支持,外省市有经验可借鉴,北京本身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我们从2007年开始,通过政策支持,陆续在全市街道乡镇建立了503家职业康复劳动站,在13个区建立了职业康复中心,今后,就要在职业康复劳动站的基础上,从有条件的区做起,分期、分批建设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机构,使最难就业的这部分人通过辅助性就业,把他们组织在街道社区,在家门口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获得一定收入,实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此外,我们还要着力推进就业培训、支持性就业服务等制度建设。通过开展专业化培训、个性化服务,来服务残疾人的就业选择,使他们技能得以提升,信心得以重塑,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再分配领域,坚持“保障政策落实”与“社会保障提标”并重。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市已经初步搭建起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框架,实现了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康复的制度全覆盖。目前,全市有3.9万残疾人享受低保或重残无业生活补助,16.68万人按照生活自理程度的不同,享受每月300或者100元的护理补贴,11.52万人享受生活补助,11.22万人按月领取养老助残券。下一步,一是加强现有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如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两项补贴”政策的落实,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政策的落实等,确保“应保尽保”。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出发,加大专项保障力度。比如说完善对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就刚才我们记者朋友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做个解释,按照我们国家现有的低保政策,凡是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现在全市是3.6万人,我们已经全部纳入到低保范围,还有将近3000人是享受重残人生活补助政策,也相当于低保,已经纳入进来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就是靠家庭供养生活特别困难的成年无业的残疾人,他没法享受到低保政策,那么我们今后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这部分人只要他申请,符合条件我们就视为他单独纳入低保范围,解决他生活困难问题,等于对他进行一个保障。再如:通过提高残疾人的医疗救助水平,完善重性精神病患者门诊免费服药药物品种目录等措施,来逐步解决残疾人医疗支出大、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回应残疾人的呼声,我们还提出了“实现基本照料的制度全覆盖”这样一个制度建设目标,通过落实护理补贴、“九养”办法,制定日间照料支持措施,完善机构托养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居家安养、日间照料、机构托养相衔接的残疾人养护照料体系,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使广大残疾人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这是在再分配领域我们的一些考虑。当然说了,就业增收是实现残疾人小康的最关键的地方,也是最难的地方,那么在今后五年,在就业也好,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好,都需要我们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给予支持,谢谢。
  徐和建:下面继续提问。
  《北京日报》记者:您好我是《北京日报》的记者,北京市在无障碍环境方面一直走到全国前列,请问咱们下一步在全市的这个无障碍改造方面,还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我看到咱们这个意见提到了一个要建设公共无障碍设施信息地图导航系统,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能给残疾人带来什么样的便利。
  徐和建:下面请维权部主任赵丽萍回答一下。
  赵丽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维权部赵丽萍,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我们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一个很重要的保证,同时也是我们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们小康意见一个开局之年。前段时间,也就是2015年的11月、12月两个月的时间里,由我们市规划委牵头,残联配合,还有我们34个单位共同参与,撰写了北京市十三五期间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个指导意见,目前正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这个意见主要是从10个方面,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标准化建设的问题,我们农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问题,我们的交通问题等等方面,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规划。同时这个规划也是根据残疾朋友实际需求,在解决问题上下了很多的力量,我想下一步会同各个部门,把我们的规划落实好,切实为我们残疾人出行解决实际的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在我们老乡出不来,我们小康可能谈不到。所以说我们下一步还是要下力量解决这些问题。
  刚才记者问到我们的电子地图的问题。现在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了,现在我们正在会同经信委、规委、交通委就我们盲人、聋人朋友的信息交流,还有盲人的生活出行问题进行调研。我们想今年的上半年我们做一个试点,能够争取为我们残疾人出行便利提供一些信息化的一些帮助,谢谢各位记者,谢谢!
  徐和建:吕争鸣理事长补充两句。
  吕争鸣:刚才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我想这里面记者朋友很清楚。这也是我工作多年来很有感触的一件事。我在1993年做人大代表已经五届了,我回来起来,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年年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奥运会、残奥会极大地提升了无障碍环境,在无障碍设施上也是不断得到建设、改造。政府工作报告也从过去的一字没有,多提出要“重视”、要“加强”,之后到2008年我们提到是要“加快”。今年的政府报告各位媒体朋友可以看到,是叫提高无障碍建设的水平。下一步2022年冬奥会,既要加快提高水平,同时还要解决一些难点问题。比如说包括这个五层以下的高层建筑,出行比较困难。包括无障碍出租车的问题,虽然问题解决了不少,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瓶颈问题,还需继续努力。我也经常跟我们的同事也讲,我们应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能够消除障碍,共享发展。
  徐和建:每年也都是有进步的。谢谢!下面继续提问。
  《北京社区报》记者:我是《北京社区报》记者,充分发挥社会支持作用和市场推动作用,是这次文件的一个亮点,请问下一步在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开展扶残助残服务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徐和建:这个问题请咱们社工部的副主任冯毓英回答。
  冯毓英:社会力量是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满足残疾人各类服务需求的有益补充。随着残疾人特性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自2009年被市委社会工委认定为第一批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以来,市残联认真履行职责,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服务方面进行了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工作重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助残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探索通过资金倾斜、孵化培育等政策措施,优化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环境,重点培育急需型、示范型和创新型助残社会组织;加强助残社会组织管理,规范登记审查、业务指导和清查退出等环节,支持建立残疾人服务行业协会,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培育管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助残社会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区域分布、行业结构、服务质量适度均衡。
  二是科学有序地推进购买残疾人服务工作,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原则,探索建立市、区两级购买助残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以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作为重点购买领域,更加注重城乡、残疾类别以及残健群体之间的适度平衡,着力强化科学立项的源头管理、项目过程的服务管理以及投入产出的绩效管理,发挥政府购买服务在残疾人服务供给中的放大效应。谢谢大家!
  徐和建:谢谢,看还有没有问题。最后一个问题。
  《北京晨报》记者:想问一下咱们小康管理第32条说,我们要推进高中教育阶段残疾人免费教育,这个时间是2020年,我想问一下2020年是完成时间吗?具体这个高中教育阶段全部免费是指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还是高中阶段都免费,另外免费是学费还是免的什么费?
  徐和建:这个问题请杨泰峰主任回答。
  杨泰峰:现在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三免两补”政策,做到基本上孩子们不用自己掏钱就可以上学了。在高中阶段,我们小康文件提出目标就是要积极推进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包括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这是解决残疾人教育问题的又一个关键的举措。完成的时间节点,我们会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一起商量,根据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另外还要考虑到全国的这种地区的差异,争取早日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目标实现。我们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在高中教育阶段现在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随着我们的义务教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每年我们高中阶段都有考大学的,你比如说2015年全市有97名残疾学生,参加了高考,有差不多80%都考上了大学,成绩都很不错,而且2015年的时候教育部还专门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了考试支持服务,比如给盲人学生提供大字卷,比如延长考试时间等措施,让我们残疾学生能够顺利的参加高考。包括我们北京我相信在座的媒体朋友都碰到了,去年有一个叫马辽哲的,希望考上北京信息工程大学,后来也考上了。这种例子,随着我们的教育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会越来越多,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在政府的关心下,通过自身努力圆他们的大学梦,谢谢。
  徐和建:谢谢,北京有近百万的残疾人朋友,这个群体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近年来北京市残疾人事业成就显著,但仍然存在着残疾人群体普遍收入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包括咱们媒体朋友的共同努力,来进一步加快残疾人的小康进程,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提升残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 责任编辑: 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