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简政放权之后:加强监管 优化服务 精简机构
2016-02-18 14:31:10 | 来源: 中新网
中新网 沈阳2月17日电 (记者 沈殿成)优化投资环境,是辽宁全力推进新一轮振兴的重要举措;将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第一项重点任务。
2013年以来,辽宁省政府分六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1682项,行政审批事项比2011年减少了52%,各市政府取消调整行政职权11013项,目前全省简政放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放权的力度和频次位于全国前列。
“放权不是放任,放手不是甩手。减权放权之后,政府不是管得少了,而是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积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吸引投资清障除弊。”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17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辽宁省编办副主任刘自康作如上表示。
刘自康说,在坚持“放”字当头,应放尽放后,政府部门坚持了“管”字同步,加强监管;坚持“服”字跟上,优化服务;坚持“简”字配套,精简优化机构。
近年来,辽宁省政府坚持放管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针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具体监管办法,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推进政府职能重心从以审批为主的事前监管向以监督管理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据刘自康介绍,为充实监管力量,辽宁按照“三局合一”模式,推动各县(市、区)整合监管机构,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统一的大市场监管体制。整合前,县区的工商系统编制14737名,质监系统1368名,食药监系统981名,监管力量不均,强的强,弱的弱,特别是食药监部门平均一个县(区)不到10个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整合后,每个县(区)的市场监管人员达到了170名,补齐了短板,形成了合力。
针对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检查任性、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甚至一些执法人员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链条,搞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问题,辽宁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规范随机抽查执法行为,大幅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在生产经营上。
为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办证难”问题,辽宁省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理规范不合法不合理的证明和手续、编制办事指南等措施,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刘自康透露,锦州民生工程“133个章未完成审批”曝光之后,辽宁省政府在全国率先绘制了《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图》,大幅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
为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随意性大、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辽宁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受理单制度、办理时限承诺制、编制服务指南坚持信息公开等,切实为企业提供规范高效便利服务。
同时,清理中介堵“偏门”,要求未列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通过清单式管理堵上了中介服务这个简政放权的“偏门”、“漏洞”,最大程度向企业释放改革红利。
目前,辽宁省政府40个部门489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全部进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
为坚持“简”字配套,辽宁精简优化机构。去年以来,撤销了省服务业委、省外经贸厅,整合内外贸职责,组建了省商务厅;为加强重点行业监管,将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与省国资委等部门进行整合;将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调整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统筹管理省直部门机关事务。
刘自康表示,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释放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完)
作者: 沈殿成 | 责任编辑: 曾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