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地方传真

从内涵到外延 “两节”助推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繁荣

2016-07-11 11:01:35  |  来源: 中国网民族频道

伴随着第十七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第六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开幕式的举行,北国青城呼和浩特市再一次被欢乐祥和的节庆氛围所笼罩。

从内涵到外延 “两节”助推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繁荣

每年“两节”期间,草原也进入水草肥美的旅游旺季。来自四方的游客云集呼和浩特,感受草原文化和城市生活完美结合的同时,也被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所吸引。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呼和浩特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城市,呼和浩特以草原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草原文化、黄河文化、昭君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集聚区,致力于把我市打造成为独具北疆民族特色、秉承传统、弘扬先进的文化创意中心。

如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中国·呼和浩特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等国家级大型文化商贸活动已经成为青城盛夏经济升温的助推器,直接带动了呼和浩特市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核牵引、多点联动、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带动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持续向前发展。呼和浩特市初步形成了以规划为引领、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保障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

在第十六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上,玉泉区大召文化产业群落正式揭牌。以塞上老街为代表的明清风格商业区彰显着蒙汉民族的商业发展融合;以大盛魁商号为代表的旅蒙商文化创意产业园彰显着蒙汉民族商业贸易的融合;以大召、席力图召、观音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览区,彰显着蒙、汉、藏、回、满民族宗教的融合。作为呼和浩特的发祥地,拥有450多年历史的玉泉区通过盘活文化资源构建文化产业集群核心带的发展理念,重现了玉泉的古韵辉煌。

极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食品是外地游客离开青城时留念、馈赠亲友的必选佳品。作为我市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回民区的蒙亮公司是一家以民族工艺品的研发、生产、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公司通过蒙古族的独特艺术形式,展现蒙古族工艺、蒙古服饰、蒙古餐饮的魅力,成为人们探知和了解蒙古族文化内涵的重要平台。引领文化“龙头”企业助推文化产能,已经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充分挖掘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创意旅游设计,把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草原文化特色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呼和浩特市实现了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的深度融合,用消费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呼和浩特文化创意产业园、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区、阴山边塞文化产业园、奥威马文化产业园、清水河县老牛湾地质公园、草原豆思动漫创意产业园……一个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成为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主力。

从市四区,到五个旗县,每年的“两节”活动外延也在不断扩展,“青城圣火活力新城”消夏文化节、“青山绿水和谐西城”文化旅游节、玉泉区民俗旅游文化节、“美丽赛罕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敕勒川文化民俗展、托克托黄河文化旅游节、盛乐金秋文化节、清水河县长城文化节、武川莜面节,这涵盖各地的节庆活动,使的九个旗县区的文化产业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认真落实民族贸易、民族用品国家优惠政策。截至目前,我市实现民族贸易、民族用品企业贷款634亿元,贴息5.2亿元,仅2015年民族贸易、民族用品企业贷款达到284亿元,贴息2.3亿元,用于支持民族用品企业的发展。呼和浩特市还进一步加大了民族特色旅游业、民族特色动漫、动画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呼和浩特市民族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

作为呼和浩特市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两节”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各民族地区文化艺术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推动作用将越加明显。

作者: 张秀娟 责任编辑: 吴爱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