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闭幕
2016-07-12 09:17:14 | 来源: 中国网民族频道
原标题:心灵的歌谣唱起,脚下就没有荒原——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闭幕
近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音乐厅闭幕。内蒙古自治区曲艺家协会作为本次曲艺展演的东道主,在三场演出中展现了陶力、好来宝、岱日查等代表蒙古族民间口传艺术的主要曲艺形式,充分体现了民间文艺“根生于民族土壤,并终将回归于广袤大地”的艺术风采。
这次展演中,内蒙古曲艺家协会艺术家的陶力曲艺作品《格斯尔》选段震撼全场。“陶力”即“史诗”或“英雄史诗”,属于古代蒙古族文学艺术形式之一。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叙事诗歌。在展演现场,蒙古族艺术家用富有穿透力的呼麦演唱生动形象地讲述了英雄格斯尔的传奇人生和不凡事迹,配以特色乐器“陶布秀尔”和“潮尔”琴的伴奏,地区文化便在声声旋律中得以传播,民族史诗也在丝丝情结间得以留存。
蒙古族岱日查曲艺作品《酒戒》中滑稽生动的表演也引得全场观众开怀大笑,“岱日查”是以口头相传的方式流传于民间的古老说唱形式。在农牧业生产集中的季节,人们在紧张劳动的间歇里聚集在一起,互相之间亦以对歌形式进行隐喻调侃,讽刺嘲弄,本次展演作品《酒戒》就再现了牧民之间互相调侃,相互劝诫少喝酒的有趣场景,浓浓的民族特色中不乏朴实的生活意趣。
值得关注的是,由辽宁省民委选送的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曲艺作品《祝颂词》也在展演中备受瞩目,胡仁乌力格尔蒙语意为"说书",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蒙古族聚居区。2006年,"蒙古族乌力格尔"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在观察中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文化的发展环境越来越艰苛,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难静下心来聆听这些根生于土地的“心灵之歌”,唯有为这些民间曲艺创造更好的平台、搭建更好的桥梁,民间文艺的“再创新”才更有意义,优秀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才得以体现。
作为第十七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第六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曲艺展演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市文新广局共同承办,三场展演中,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8个少数民族的33个特色节目参演。
作者: 黎政祥 孟庆雯 乌哈娜 | 责任编辑: 吴爱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