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地方传真

陇川景颇族“目瑙纵歌”的传承与发展

2016-07-15 09:57:01  |  来源: 中国网民族频道

“目瑙纵歌”在景颇语中的意思是“大伙跳舞”。这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二至四天不等。

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原是一种融宗教和文化习俗为一体的传统庆典。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化为各种不同类别的“目瑙”。大致有以下几种:1.“岁目瑙”,家庭财源茂盛,人丁兴旺时举行;2.“布当目瑙”,征战取得胜利时举行;3.“贡冉目瑙”,同胞兄弟分家自立门户时举行;4.“腾肯目瑙”,新建房屋住所落成时举行;5.“空然目瑙”贵族家娶亲办婚礼时举行;6.“达如目瑙”,出征时举行;7.“昔目瑙”,有名望的长者去世送葬时举行;8.“柱目瑙”,祭奠“木代”神时举行。不同类别的“目瑙”都有特定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整个过程都是由“瑙双”(领舞)队和“瑙巴”(表演)队组成的舞队来表现和完成的。

目瑙”起源有三种传说:

其一,人类是向鸟儿学会了目脑舞,而鸟儿的目瑙舞又是从太阳神那里学来的。

其二,古时景颇族居住在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人们过着幸福安乐的日子,然而有一天来了一个饮血吃人的魔王,他专靠吃小孩为生,还常常施展魔法,呼风唤雨,淹没田雨。人们从此陷入了深重的苦难。这时,一个名叫雷盼的景颇男子带领众人奋起反抗,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杀死了魔王,为民除了害。人们欣喜若狂,纵情歌舞欢庆胜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祖先降魔除邪的胜利,每年都要举行歌舞活动,并把这种歌舞活动称之为“目瑙”。

其三,景颇人的创世人宁贯瓦的父母对宁贯瓦说:“我俩死后,你要举行丧礼目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成大地,你也就能变成人,繁衍人类。”于是,宁贯瓦接受父母的旨意去太阳国学跳目瑙。在太阳国里,大家公推美丽的孔雀为目瑙舞的领舞人,孔雀不负众望,带领大家翩翩起舞,并悉心教会每个习舞者。宁贯瓦学成后,在人间也组织了目瑙舞会,他划定喜马拉雅山脚为舞场,把目瑙舞的线路刻画在目瑙柱上,并规定领舞之人要戴上孔雀羽帽,以纪念孔雀的授舞之恩。从此,目瑙诞生了,并世世相传,延至今日。

“目瑙纵歌”盛况

每逢目瑙节日,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装,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目瑙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欢快而不失庄严古朴的特色。广场中央高竖着四根长约4米的目瑙柱,亦称雌雄柱,中间两根为阴,外面两根为阳,上面皆绘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右边柱上往往绘以蕨菜花纹,象征团结奋进;左边常画回纹构成若干个四方形,并涂以不同颜色,表示景颇族的迁徙路线;中间两根柱子之间,交叉着两把长刀,为景颇民族骁勇强悍、坚强刚毅性格的具体标志。

目瑙柱的左侧立着一个方形架子,上层是吹唢呐的座位;前面挂着一个两米长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径一米多的大芒锣,供跳舞时伴奏用。广场四周用竹篱笆围起,目的是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扰。舞蹈开始时,鼓乐齐鸣,人们由两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瑙舞路线的“瑙双”领头,后面跟着背铜炮和持长刀的队伍,妇女们拿着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后,欢歌雀舞,热闹非凡。参舞者少则百多人,多则几千人,从清晨到日暮尽情歌舞,其间舞者跳累时可自动退场憩息片刻,而后又继续登场舞蹈。

传统的目瑙舞,行进路线严格按照目瑙柱上所示的花纹线路进行,即俗成的舞蹈规则,跳完两圈后,就要变换队形,分成两路:一路仍由领舞人带领,一部分人按照花纹的线路往前跳;另一路则变换舞姿,跳起自由的舞式,由舞蹈水平较高的“瑙巴”领头,在跳舞的同时,还有两对武士绕着广场周围跳,其中两人拿盾,两人持刀,以示驱赶野鬼。

作者: 云南文化发展基金会 责任编辑: 吴爱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