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通过心理辅导遏制校园暴力
2016-07-18 10:02:03 | 来源: 人民日报
小男孩因“鸡毛蒜皮”的小争执,会相互殴打致死;女生间的欺凌,狂扇耳光、强行拍裸照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成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有的“花季少年”变成“暴力少年”,根源在于孩子的心灵,这里夹杂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特别想谈谈学校的教育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加强,是解决校园暴力不可缺少的举措。
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从现状来看,大多数学校知道心理辅导重要,却不重视,学校的心理辅导仍然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表面上。
经常到学校参观调研,学校极力推荐的无非是师资水平、研究成果、硬件建设,却很少有学校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出来说道一番的。这也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办学的实践中还没落到实处。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摆不上台面”,是因为这项工作不是“主业”,又特别不好做,难出成果,学校负责人多是不重视。这就造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问题:心理教师以兼职为主,工作的水平不高;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很差,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强;心理辅导室设置没有标准,多是因陋就简等等。
今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我想,学校上好心理辅导这一课应该是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一部分。那么学校该如何把心理辅导这一课上出成效呢?我觉得可从解决学校心理辅导课现存的问题入手。
首先,加强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建设。这得让心理辅导的岗位有吸引力,学校可以对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设置、工作量计算、待遇落实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学校还得让心理辅导教师有能力从事这个岗位,需要保证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每年都能参加心理专业机构组织的培训。
其次,学校需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倾向,开展预防性的发展心理辅导,从辅导内容上强化积极心理辅导,培养孩子善良、真诚、热忱等积极心理品质。学校还应尽力使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形成培养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合力,更要使他们重视自己心理状态的调适,与孩子共同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并开展了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工作。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就是学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教师、家长及有关人员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积极应对由挫折、冲突、焦虑等带来的心理压力。
再次,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心理辅导。社会上有一些从事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用好这些专业的社会资源。目前,一些学校已经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通过邀请社会上的知名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校上好心理辅导这一课,少不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整体规划和推进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如,把专职教师的配置作为对每个学校的硬性要求,细化出基本的上岗条件;进一步细化心理辅导室标准,要求各地市整体规划和积极推进心理辅导室建设,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置,建立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把此项工作纳入教育目标管理,进行专项督导评估;提供心理辅导室建设、每个学生用于心理辅导的经费保障。
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学校在教育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应该努力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保障年轻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潘 跃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13日 20 版)
作者: 周国韬 | 责任编辑: 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