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地方传真

三姐妹传非遗 为蒙古族传统服饰续写华丽

2016-08-09 09:20:29  |  来源: 中国网民族频道

大姐斯琴巴拉木,76岁,蒙古族传统服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二姐仁庆苏布德,70岁,蒙古族传统服饰内蒙古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三姐浪腾苏布德,67岁,蒙古族传统服饰鄂尔多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三姐妹,用几十年的穿针引线,呵护着蒙古族传统服饰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在8日开幕的首届鄂尔多斯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三姐妹身着自己制作的蒙古族服饰亮相,引起参观者的啧啧赞叹。

“乌审旗三姐妹”,如今已经是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靓丽符号。

三姐妹的母亲、姥姥,都曾是蒙古族服饰传人,三姐妹是家族的第三代传人。如今,这个家族已经有了第五代传人,大姐的女儿和孙女,正在长辈们的心血中成长。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传承元代蒙古宫廷服饰文化之精髓,结合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特点,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服饰艺术。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具有高贵、典雅、华丽、庄重、精美等多重特点,其中头饰是最为典型的标志,集缝、绣、镶嵌、编制、穿引、打制等工艺为一体,所有的装点都张扬着宫廷的富贵与奢华,是当之无愧的“头饰之冠”。

大姐6岁起跟着母亲、姥姥学习制作蒙古族服饰,曾经这是她们生活中必需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族传统服饰在牧民的生活中开始渐行渐远。二姐仁庆苏布德说,上世纪80年代,她穿着制作精美的蒙古袍走在外面,总会被人指指点点。但她热爱自己民族的服装,并不会觉得丢脸。90年代后,这样的情况开始改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民族传统当做潮流。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愿意花上万元向三姐妹定做一套结婚礼服,她们制作的蒙古族服饰还卖到了蒙古国,也常常接到广东、上海等地的顾客订单。虽然供不应求,但她们坚持所有工序都手工完成。

三姐浪腾苏布德几年前开始设计改良蒙古族服饰,希望能让蒙古族服饰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儿子的帮助下,她们制作的服装开始通过网络展示销售。

去年,三姐妹带着亲手制作的蒙古族传统服饰亮相亚洲艺术节,草原上的艺术瑰宝,有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蒙古族服饰的魅力,也对草原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三姐妹开始带徒弟,现在年龄最小的徒弟只有十几岁。三姐妹对徒弟们充满期待,希望她们能超过自己,让蒙古族传统服饰永远保持鲜活的魅力。

作者: 曹桢 责任编辑: 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