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规划3500多新城 "画大饼"加重楼市库存
2016-08-11 09:04:14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近日在沙县县城看到,在城区新区,数十个楼盘正在促销,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地产广告。即使一些售出的房子,居住率也并不高。“为了去库存,沙县从2014年就停止住宅用地的供应”。据该县建设局罗积清总工程师介绍,目前沙县楼市均价在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相对于高峰期房价已接近“腰斩”,房地产商多是保本甚至亏本甩卖。
在广西北部湾区域的防城港市,截至2016年5月,该市新建住宅存量276.95万平方米,按前36个月的月平均销售面积12.5万平方米计算,去化周期约22个月;再如三区一县的北海市,城区常住人口不到60万,但目前房地产总库存量超400万平方米,远远超过本地常住人口的改善型需求。
此外,中小城市既要去库存,又要保证房地产固定投资不减,陷入两难困境。防城港市一些官员介绍,广西今年给防城港房地产行业下达的投资任务是75亿元,预计全市将新增300万平方米,处于“旧账还不上,又要添新账”的境地。
“新城新区规划的激进,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指标的狂热追求。”华南城市规划学会会长、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每多一个人进入城镇化序列,与此对应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就多一些。例如,按照目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计算,20万人口和40万人口的土地指标差别很大,后者潜在的土地出让收益就更多,根由还是土地财政在作怪。
规划泡沫需降温
受访专家表示,过度超前的新城新区规划会给土地供应、城市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坚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突破应主要靠市场机制而不是政府主导。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增加中小城市数量会造成严重的资源“空间错配”。人口之所以不向大都市之外的中小城市集聚,是因为那里没有多少工作机会;要为那些城市创造工作机会就要进行新的投资,而这有可能造成新的产能过剩;而在那些中小城市进行过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人口流出或零增长会造成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的空置。
蔡翼飞等专家建议,从人的角度出发合理制定规划,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胡刚等人指出,国家可以在城市规划的上一层次,在区域和省一级对发展方向、人口规划给予控制,为下面提供参考,探索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而不是完全从下到上越做越大。
一些受访基层干部表示,在规划修订方面,也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规划进行适度调整,统筹好“一张蓝图干到底”和城市实际发展需要,注重规划的延续性和科学性。“我们2008年曾制定了一个发展规划,经过几年发展以后,发现规划中城市居住用地的比例太高,随后就调整规划,优化城市发展结构。”北海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要解决中国城镇化的泡沫问题,克制大规模造城运动,必须树立理性的政绩导向,明确科学的城镇化方向,创新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这些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提高城镇化率,并不是简单的要人进城购房,满足了人的生活、工作需求,人自然会留下来。”许学强表示,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既要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要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提高就业水平和城市宜居环境,让人愿意留、留得下。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