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地方传真

云南3位少数民族作家斩获“骏马奖”

2016-08-15 09:26:41  |  来源: 中国网民族频道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2012~2015)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评选中,云南省纳西族小说家和晓梅、白族诗人何永飞、佤族作家伊蒙红木摘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里的最高桂冠——“骏马奖”。

“骏马奖”是国家级的四大文学奖之一,本届仍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符合参评条件的作家均由所在地的各省各行业作协推荐参评,各种文学体裁的文学作品均可参评,原则上不超过15部。云南省作家协会本次推荐了纳西、拉祜、白、彝、藏、哈尼、回、佤、景颇9个民族的15部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和1部景颇文的民族文字的作品参评。

“骏马奖”分为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五个体裁门类,每个门类最终评出5部获奖作品,每个门类中又必须有2部是民族语言写作的作品。此外还设有一个翻译奖。云南参评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在诗歌集和中短篇集两类体裁中实力较强,在评选第三轮进入各门类前15部提名作品中,云南作家共有7部作品获得提名奖,提名成绩在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在第一位。

最终,我省纳西族作家和晓梅的《呼喊到达的距离》、白族诗人何永飞的《茶马古道记》、佤族作家伊蒙红木的《最后的秘境》最终以高票胜出,为我省赢得中短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3个体裁的“骏马奖”!在各省市自治区中,我省获奖作家人数(汉语写作)排名第一。

对话何永飞

为了心中的使命感

创作《茶马古道记》

记者采访了《茶马古道记》的作者何永飞,他表示,写这部长诗的目的只是为了一种内心的冲动和使命感,完全没有想到能够拿奖。在谈到为什么要创作《茶马古道记》这部长诗的时候,何永飞觉得茶马古道的历史其实就是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历史。马帮途中要经过3个省和数十个民族,却能够和沿途的各民族和谐共存,这让他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而当他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仿佛成了这条路的一部分,有一种力量在推着他前行,灵感不断涌现,这使得这部长诗的创作过程十分顺畅。

声音

云南作家在本届骏马奖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作协会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对少小民族和独有民族作者的培养,以及加快长篇小说作者队伍的建设,这样既丰富提升了这些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生活,也为下一届的“骏马奖”夯实基础。

——本届骏马奖评委之一、

我省著名作家范稳

7部获提名奖作品

长篇小说

《怒江往事》

(马瑞翎,回族)

中短篇小说

《呼喊到达的距离》

(和晓梅,纳西族)

《是否爱》

(吕翼)

报告文学

《断裂带上的断裂》

(杨莉,白族)

《最后的秘境》

(伊蒙红木,佤族)

诗歌

《茶马古道记》

(何永飞,白族)

《风吹过原野》

(张伟峰,佤族)

3部获奖作品

《呼喊到达的距离》

作家:和晓梅(纳西族)

亮点:既有纳西民族的地域风情,又有女性作者的细腻、温婉,以及对人世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文本结构上也能做到匠心独运。

《茶马古道记》

作家:何永飞(白族)

亮点:这是一部写在大地上的诗行。在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在“向内”、进入个体写作时,何永飞“向外”走向了旷野,走进了历史,同时将一条连接不同民族文化的茶马古道写得诗意盎然,被认为是诗歌界的大收获。因此,《茶马古道记》在评选中全票当选,殊为不易。

《最后的秘境》

作家:伊蒙红木(佤族)

亮点:是一部通过深入生活才写成的报告文学佳品。作家走访了佤山大地,解密了佤族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史,在传奇、民俗、历史、文化与现实的观照之间,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学描述。同时,作家提供的大量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又具有强大的人类学方面的信息,这也是这部作品受到评委们喜爱的地方。

作者: 张京徽 责任编辑: 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