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最新动态

北京副中心建设提速 多项重大项目完工

2016-09-02 09:46:23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副中心医疗规划年底成型

计划2020年达到千人床位6.35张

提高副中心的医疗水平是目前副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北青报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目前正在对副中心的医疗卫生建设进行规划,预计将于今年底形成规划。市卫计委透露,通州千人开放床位现在仅有2.6张,低于全市5.1张的平均水平。通州区卫计委表示,计划在2020年达到千人床位6.35张。

北京市卫计委透露,根据十二五末期的评估,通州区现有160万人口,千人开放床位仅2.6张,低于全市5.1张的平均水平,通州的床位数还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州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加上副中心落定在通州,面临的医疗发展任务也更加艰巨,需要加入一些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当地的就医水平。

按照市政府部署,市卫计委正在对城市副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预计将于今年底形成规划。为提升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通州疏解。例如,引入安贞医院等市属三级医院,推动友谊医院托管新华医院,引导特色专科资源向通州扩散。目前,安贞医院通州分院正在选址阶段,其他相关工作也在稳妥推进。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尽管目前规划还未最终成型,比如个别医院是整体搬迁或是建分院,还在规划中。但可以确定的是,通州区的医疗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包括市属三级医院在通州开设分院、大医院托管通州区内医院、引入社会资本提升医院硬件设施等。其中,人才培养与共建是上述合作的重要部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床位数将是副中心医疗发展的核心部分。目前通州现有的医疗资源主要包括新华医院、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州区老年病医院、潞河医院等,从地理分布上呈现为东北到南,未来将对通州区的医院进行更加全面的布局。

内存

十个关键词把脉副中心建设

规划

通州邀请四个国家专家团队实地勘察

在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工作中,经过筛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联合设计团队将参加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年底有望出台。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就在这几天,通州邀请了四个国家的设计专家团队,实地勘察境内交通情况,共同为副中心建设的交通规划把脉。

办公区

主楼开始底板浇筑混凝土

未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各楼宇之间将不设围墙,公共活动区域会面向市民最大限度开放。8月30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首段开始浇筑混凝土。通州区官微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此次开始底板浇筑的是市政府工程,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十层,底板部位划分46个施工段。本次浇筑的第一段位于主楼部位,浇筑方量35立方米。

交通

八通线要延长到环球影城

地铁密度将居郊区前列。广渠路将于今年建成通车,并将规划大容量公交通道。后期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广渠路还会东延。副中心还将引入大站快车等模式,快速打通与周边及中心城区的沟通。轨道交通方面,已经确定八通线要延长到环球影城,7号线也要东延,6号线未来还会加大城市副中心南北向的轨道衔接。

生态

农村地区将全面实施煤改电

明年全部煤改电。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据介绍,通州已全部取缔了经营性燃煤茶炉大灶,优质煤替代覆盖率达100%。2017年底,农村地区将全面实施煤改电、煤改清洁能源工程,本年度“煤改电”近期正式启动。

水环境

张家湾再生水厂一期工程完工

2020年全区河道全面还清。通州正在开展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按照规划,通州区内北运河、凉水河城区段等重点河道明年底基本还清,到2020年,全区河道全面还清,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四类。碧水污水处理厂主体阶段完成封顶,该厂建成后将成为北京最大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8月31日,张家湾再生水厂一期工程完工,待周边配套管网完善将投入使用,该水厂的建成将有效解决新城东南部的污水排除出路问题。

作者: 李泽伟 责任编辑: 宗超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