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地方传真

“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活动走进陕西
聚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工作

2016-09-02 16:05:49  |  来源: 中国气象局

8月29日, “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以下简称“绿镜头”活动)——走进陕西启动。此次活动聚焦陕西各部门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涵养区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关注气象部门在服务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启动会后,来自陕西省环保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旅游局、气象局等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规划与举措,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做法进行了研讨。

省农业厅副厅长王韬认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地,农业部门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农业部门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退耕还林的同时,通过集约化种植,保障陕西全省的粮食产量。王韬希望,此次绿镜头活动能够对陕西土壤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农耕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度了解。

省气象局副局长杜毓龙表示,陕西气象部门在生态环境监测、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等多个领域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未来,气象部门也将继续全方位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趋利避害保驾护航,通过不断推进“智慧气象”建设,实践气象助力“美丽陕西”建设工作。

省水利厅水资办总工程师刘永刚表示,由于水资源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不均匀,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为保障南水北调的供水安全,陕西省不断加强推进水资源利用建设、加大江河整治力度,并通过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水土流失。

“绿镜头”活动将立足陕西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报道近年来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做法。采访组先后赴陕西省商洛市,先后探访丹江源头第一村、桃花谷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竹林关新区美丽乡村、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突出报道陕西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养护“秦岭绿肺”,涵养“丹江水源”的措施成果,关注气象部门在服务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气象防灾减灾以及服务当地农业发展、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绿镜头”活动由中国气象局和人民网联合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和人民在线承办。截至目前,该项活动已持续举办了三年,采访团队已经深入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了30次实地采访调研和全媒体报道。

护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截至今年6月,汉江、丹江流域布设的16个监测断面中,全部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汉江出省白河断面、丹江出省湘河断面水质为优。

经过11年的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近亿人口受益。

陕西省环保部门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在陕南发展定位上确定了生态优先、循环发展的战略;加强地方立法、制定行动方案,确保汉江、丹江水质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同时,省环保厅在汉江、丹江流域范围内落实严格的产业政策,针对钒矿开采的规模、布局、开采方式、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以此为突破,带动陕南矿产资源的规范化开发。

省环保厅不断加大排查力度,对违法排污企业依法处罚、挂牌督办、公开曝光。于是,陕南地区累计关闭污染企业240余家,停建和整顿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30余个,黄姜皂素加工企业由原来的109家减到目前的20余家。今年6月底至8月底的专项执法检查中,环保部门对汉江、丹江的省界、市界、县界断面污染物浓度和流量进行核查;对所有向汉江、丹江干流及一级支流排放的排口及流域内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排放流量和污染物浓度等进行核查;对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监管责任和整改责任。

此外,陕西省环保部门配合发改、住建等部门全面推进陕南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陕南三市28个县(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共29个和垃圾填埋场共28个。近年来,陕南三市正在对一批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建设,在15个工业集聚区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79个,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场30个。

强化科技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禁止和整治结合”,省环保部门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以生态理念培厚农业土壤

陕西省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粮食年产量未减少,始终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同时,陕西省果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并在陕南退耕还林区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20万亩。

如何寻得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前的平衡点,陕西省农业部门对此颇有心得。

陕南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同时也是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保障水源、助农致富,需要综合考虑。而在陕北地区,土壤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如何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同时把当地产业发展带动起来,也是难题。

陕西省农业部门把眼光落在了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上。农业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农业产值自然会迈上更高的台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陕西省农业部门就开始推广果树种植,如今的果产量在全国居首;近两年,农业部门和林业部门合作,在陕南退耕还林区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如今,茶树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20万亩。

农业结构的调整出了成效。截至目前,陕西省人工种植的草原已达1000余万亩,植树造林的面积同样占比很重,但通过集约化种植,陕西省的粮食产量没有减少,年产量始终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

在适应生态发展的过程中,陕西省农业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投入。通过大规模的沼气建设、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减少化肥的施用,推广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施肥;同时通过“水肥一体”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可以将肥料的使用较少40%至50%。

 

作者: 责任编辑: 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