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宣讲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
2016-09-09 09:47:25 | 来源: 中国网民族频道
让民族团结意识直抵人心,是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一步。由草根宣讲员来解读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事迹和法律法规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渠道。知民情、通民心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坚持让群众说话、用事实说话,才能迸发出强大的情感力量,不断促进民族团结工作。
一、草根宣讲的意义和作用
草根宣讲,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拓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人民群众既是主流文化传播的客体、受众,更是主流文化传播的主体。由群众自己做宣讲,是一种群众观念的确立,是群众主体力量的激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基层开展民族团结工作,首要一步是通民心。民心相通,团结的基石才能更牢固。草根宣讲员来自生活、来自实践、来自百姓,用百姓的语言和百姓的故事在百姓中传播主流价值,更容易把握宣讲内容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使之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够在群众中引起共鸣、获得直接的认可,更容易使听众动心、动情、动容,入耳、入脑、入心,从而使宣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农牧区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阵地,是难点也是“短板”。面对面地进行宣讲,是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一环,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草根宣讲是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和纽带。
二、巴州草根宣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提出在2017年要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将“草根宣讲”工作作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对铸造意识形态领域的钢铁长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全州民族团结工作中,巴州十分注重发挥草根宣讲员的作用。2016年上半年,全州参加培训的草根宣讲员达600余人。在宣讲活动中,草根宣讲员坚持现代文化引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向广大农牧民群众进行宣讲,为推进基层民族团结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草根宣讲员与达西村。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作为民族团结的典型,不仅对尉犁县、对巴州,乃至对全疆都具有辐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赞誉达西是“华西式”的达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巴州把学习总书记给达西村复信精神作为全州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达西村社会稳定长治久安36条黄金法则》向全州推广。2015年8月,巴州组织达西宣讲团,在全州范围内举办巡回宣讲报告会,宣讲队伍吸收了两名达西村草根宣讲员,他们分别用汉语、维吾尔语讲述民族团结的真实故事,在基层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宣传达西村民族团结的主要做法和先进经验,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库尔勒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石榴籽”宣讲团。2016年4月,“石榴籽”宣讲团从开发区所辖社区的各族居民、学校中吸收宣讲员,以非常新颖的方式在开发区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宣讲活动中穿插文艺演出节目,把民族团结内容融合到歌声和舞蹈中,用民族团结知识、“去极端化”知识有奖竞答来宣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宣讲现场还发放《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等宣传资料,有效地加强了社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提高了各民族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且末县独特语言和多种方式的草根宣讲。且末县委宣传部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年”草根宣讲团,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大巴扎”、文化大院、百日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宣讲活动,使民族团结政策法规深入人心。来自各行各业的模范和农牧民草根宣讲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向各族群众阐述民族团结的真谛,教育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该县阿热勒乡古再勒村,草根宣讲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农牧民讲述如何搞好邻里关系,受到村民欢迎,表示要把听到的方式方法融入到日常劳作和生活中,与各族群众不断增进邻里感情,共同致富奔小康。2016年全县草根宣讲员进村、下社区宣讲已有100余场次,聆听群众达2.4万人。
三、创新草根宣讲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广大宣讲员要做政治坚定的引领者,做敢讲、会讲的战斗员,做各族群众的贴心人。
创新草根宣讲队伍建设。要把草根宣讲员培养成群众身边的“理论专家”。草根宣讲员身处乡村,用群众理解的语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就要求宣讲员自身要有高于群众的理论水平。草根宣讲员要提高理论水平,需要更加重视宣讲员培训工作,要让草根宣讲员吃透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方针政策和相关条例、法规。“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宣讲、群众在哪里就宣讲到哪里”。要让草根宣讲员主动深入老百姓中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即时向老百姓宣传法律常识、科技文化知识、国家政策。要把草根宣讲员培养成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家”。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民汉兼通的语言能力是草根宣讲员的基本素质,善于把宣讲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则是草根宣讲员的特殊能力。要按照“听得懂、记得住、易传播”的要求,把宣讲内容融入宣讲员们说、拉、弹、唱、舞之中,使宣讲鲜活而富有感召力。
创新草根宣讲模式。集中宣讲是最常见的宣讲模式,有组织、有计划,在固定的地点、时间,召集广大群众,面对面地进行宣讲。“微宣讲”形式更加灵活,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宣讲。走在路上,遇到群众可以边走边宣讲;到田间地头,可以边干活边宣讲;到村民家里可以家长里短,问民意、讲政策,了解情况的同时进行宣讲。“微信、QQ、短信”等新媒体平台,也是开展草根宣讲的阵地。针对不同受众,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短信平台开展宣讲活动。乌鲁木齐市幸福路南社区建立了全疆首个以民族团结为重点宣传内容的社区微信服务平台。社区居民上微信进入民族团结大讲堂模块就可以看到“民族服饰、习俗、歌舞、语言、故事”等内容,此做法值得借鉴。
创新草根宣讲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可以激发草根宣讲员的动力,增强百姓参与草根宣讲活动的积极性。草根宣讲员面向的是广大群众,宣讲得好与不好,群众说了算。建立宣讲员评优制度,由群众打分,评价宣讲员。群众评价机制的建立,对草根宣讲员是一种直接激励,激发其从群众爱听、想听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宣讲水平。对于广大群众,也要提高其参加宣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开展听宣讲积分兑奖活动,吸引更多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参与其中。
作者: 李明 | 责任编辑: 张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