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与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新闻发布是现场直播、即席发言,很难保证发言人的每一句话都完美无缺,有时说错一两句话在所难免。我们经常讲改革要有容错机制,新闻发布工作也需要容错机制。要给新闻发言人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敢于说话、愿意说话。只要大原则不错,多说几句、少说几句没关系,就是说错几句天也塌不下来,及时纠正就可以了。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这样的肚量,媒体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4月11日中国文明网)
在信息、观点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新闻发言人愈加成为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社会公众沟通的重要窗口。每当重要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新闻媒体都渴望从发言人口中得到权威的、第一手的“爆料”。而现实的境况却是一些发言人“不敢说话”。要么是“低头念稿,抬头看天”,说一些正确性的空话大话;要么是“避重就轻、云山雾罩”,你问东我说西;要么是“少说为佳、不说为美”,以“无可奉告”作为挡箭牌……这其中固然有新闻发言人“综合素质”的原因,但缺少必要的容错机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闻发言人“不敢说”的另一面,折射出的是并不宽松的“发言人环境”。发言人说多了、说过了、说错了,就可能被一些媒体揪住不放、肆意放大。即便是“念稿子”,也可能被“鸡蛋里挑骨头”,断章取义,渲染性报道。说精彩了,是“正常的工作需要”,没人奖励。说错了,就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为此担责。试问在此种语境中,谁还敢放开了“大胆地说”“生动地说”“精彩地说”,在新闻舆论的潮头起舞。
如果说刘奇葆同志要求“敢于善于发声”,是在为新闻发言人“鼓劲加油”,那么刘奇葆同志再次强调“新闻发布需要容错机制”,则是在为新闻发言人“解枷松绑”,给新闻发言人“容错空间”,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敢于说、放心说,勇立新闻舆论潮头。
新闻发布容错,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新闻媒体都应以包容的眼光、包容的心态看待错误。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说错话、办错事的经历。新闻发言人也是普通人,即便是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也难免出错。对于他们的“失误”,应理性、平和、辩证地看待,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责备、少一些诘难,给新闻发言人更加宽松的环境。
新闻发布容错,并不是鼓励新闻发言人“犯错”。作为新闻发言人来说,更应主动减少失误、错误。新闻发布之前,提前做足“功课”,对新闻发布的事实、政策、口径等做好充足的“备料”,打有准备之仗,最大限度地避免应该避免的失误,不仅“敢于说”,还要说得准、说得好,提高新闻发布的质量。
“容错”才能更好的“减错”。我们有理由相信,“容错”机制会催生新闻发布“不一样的烟火”。(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