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16首页> 地方传真

苗族的血脉魂系外婆的歌谣

发布时间: 2016-09-13 09:38:26  |  来源: 中国网民族频道  |  作者:  |  责任编辑: 吴爱凤

苗家的火塘置于舞台中心,当火塘的火点燃,外婆吟唱的苗族古歌也开始回荡。在炉火或灭或起之时,象征苗家人灵魂的舞者在象征黄河的黄绸上倒退行走,关于苗族血脉缘起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追问,似乎有了答案。

这是贵州省代表团选送的舞蹈诗《巫卡调恰——外婆的歌谣》中最经典的一幕。该剧于10日晚上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圆满收官,全剧共分为《古歌》《不息》《呼唤》《幸福》《兴旺》《外婆的歌谣》六幕,通过巫卡(即指外婆)吟唱古歌这一主线,诠释了苗族人的创世观,反映古代苗族人的农耕文化、苗族迁徙史以及社会生活习俗等。

讲述一个民族的故事和传统,到底是采用民族原生的舞蹈语言,还是加以艺术化的创作加工,总导演龙阿朵的选择显然是后者。不同于大家印象里的苗族歌舞,《巫卡调恰》中舞者的动作具有明显的内涵,并以相对抽象的方式表达对生命、血缘以及民族性问题的理解。整体气氛的营造,也与普通观众所接触的苗族舞蹈大为不同,一般人们印象中的苗族歌舞都以欢快为主,比如木排舞、锦鸡舞等,而在《巫卡调恰》中这些符号性的表达被尽量抹去,而是采用了模仿苗族人烧火塘、种枫树、开田地、敲木鼓等日常行为的舞蹈表现,把苗族最具代表的“火塘文化”展示出来。

龙阿朵透露,最终剧目没有沿袭通用的男女情感线,而是采取以外婆吟唱古歌为线索贯穿,也不乏这种考虑,“外婆在苗族文化里的角色很重要,她地位很高,是一个家庭的支撑凝聚点。对苗族的孩子来说,巫卡这个词是有温度的,苗寨的孩子们就在外婆温婉吟唱的神秘古歌中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