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3项主要指标中有15项在金华占比提高。2016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亿元,是2011年的1.4倍,年均增长8.6%;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7.96亿元、22.64亿元,是2011年的1.46倍和1.67倍,年均增长7.9%和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30亿元,年均增长9.9%;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2.4亿美元,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600元和16500元,年均增长10%和10.9%。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累计引进内资300.27亿元、外资1.18亿美元,浙商回归项目121个、资金103.9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2亿元,年均增长20%。列入省、金华市重点项目368个。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1.6%,居金华第一。“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指标”和“科技产出综合评价指标”排名居全省前列,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1.1%提高到2.05%。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471家和40家。
——城乡面貌更加靓丽。建成区面积扩展到35.83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58%。“三江六岸”等城市景观全面提升,数字城管城乡全覆盖。出境断面水质考核居金华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突破80%。建成美丽乡村风情线4条、美丽乡村102个。
——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全面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累计建设安置房36.4万平方米、安居保障房1826套,改造农村危旧房2182户。城镇新增就业5.86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农村文化礼堂90个。实现“平安县市”十连冠。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实施“村村过硬、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程,60个软弱落后村成功“摘帽”。创新村主职干部考核“成绩单”制度。严肃查处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纪违法案件。率先完成乡镇纪委回归主业,推进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
五年来取得的金招牌和荣誉五年来,通过努力,兰溪创下了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小农水重点县、中国黄蜡石之乡等国字号招牌,赢得了省示范文明城市、省园林城市、省森林城市、省“腾笼换鸟”先进市、省扩大有效投资先进县市、省投资价值潜力20强县市、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市、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大禹杯”金奖等荣誉称号,入选省服务业强县、省“海绵城市”、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浙江制造”品牌培育、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等专项试点,获评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连续四年在金华市综合考核中荣获先进。
今后五年,兰溪的总体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兰溪总体发展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金华平均水平,排名、占比逐年攀升,综合实力更强,转型步伐更快,城乡环境更美,百姓生活更好,党建水平更高。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30亿元和67000元,年均增长7.5%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4.5亿元和34.2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2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市场主体培育、特色小镇建设、临港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兰溪这么干:
一是增主体、调结构,跑出产业振兴新速度。始终紧扣主体培育、产业提升、平台升级,大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具有兰溪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破瓶颈、谋合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践行开放发展的理念,破解交通瓶颈,强化融合意识,增强区域合作,力促兰溪长三角功能节点优势得以发挥,产业地位大幅跃升。
三是精治理、兴旅游,营造古韵风情新沸点。念好“拆、治、归”三字经,打好生态治理组合拳,决不把“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和脏乱差”带入全面小康,让兰溪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四是琢精品、提功能,树立品质活力新形象。坚持精雕细琢,提档品质,提升管理,努力打造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精品城市,使兰溪的城市形象成为吸引人气、增加财气、扩大名气的靓丽名片。
五是保基本、促公平,打造幸福和谐新家园。坚持以高质量、均衡性、法治化为目标,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完善治理体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朱瑞俊强调,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党员干部。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保持绝对忠诚的政治立场。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二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锻造干事担当的兰溪铁军。树立正确导向,加强干部培养,夯实基层基础。三要加强党风廉洁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作风建设变成常态,把惩治腐败推向深入。四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凝聚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打造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