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16首页> 地方传真

激活鄂温克的“民族符号”

发布时间: 2017-01-09 15:00:42  |  来源: 中国网民族频道  |  作者: 任阿龙 玲丽  |  责任编辑: 张钰

皮质的花蕊、棕毛制的花瓣,用精巧的珠线将它们整洁地连接到一起……这就是鄂温克族人吉祥的象征——太阳花。没有过多的修饰与繁冗,却能在冬日里让人感到温暖与安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地域、环境的特殊性,鄂温克族形成了索伦、通古斯、使鹿三个部落,各自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服装服饰、手工艺品等。这些曾经寄托鄂温克草原上人们信仰希望的“民族符号”,如今却成为了颇受欢迎的文化旅游产品,为鄂温克族同胞的生活带来希望。

太阳花和太阳姑娘

鄂温克族是古老的森林民族,作为中俄蒙三国的跨国民族,鄂温克人始终生活在大森林中,过着游猎生活。鄂温克人信仰萨满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灵魂的,森林、阳光、雨露都是神赐予的精灵,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在千百年来的狩猎生活中,鄂温克人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兽皮文化。

独特的鄂温克服饰,神奇的萨满鼓和赋有温暖、光明含义的太阳花、太阳姑娘的挂饰……这些文化味民族味十足的旅游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56岁的乌云巴图大叔是鄂温克族有名的手艺人。他一边灵巧地穿针引线,一边跟笔者聊起了传承千年的鄂温克族服饰和工艺品。“我从小就和母亲一起制作鄂温克服饰,还把剩下的边角料缝制成鄂温克特有的小挂件。”乌云巴图说,从那时起,鄂温克独特的文化符号就深深地刻在他的脑子里。

据了解,著名的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中的民族服装和各类皮质道具均出自乌云巴图的手笔。鄂温克、鄂伦春、蒙、满、达斡尔、赫哲等民族的棰击膜鸣乐器——萨满鼓的制作更成为乌云巴图的专属技艺之一。

鄂温克族崇拜太阳。相传很久以前,鄂温克人生活在阴暗寒冷的森林里,常年见不到光明,人们祈求向往温暖与光明。而太阳是一位勤劳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希温·乌娜吉,她每天都会把光明和温暖带给生活在密林深处的鄂温克人,使森林变成了充满生机的五颜六色的天堂。

“这几年,来我们这儿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当地的民族服饰和小饰品也卖得很好,为了让鄂温克民族文化被更多人了解,我制作出了太阳姑娘、毛皮挂件、毛皮项链等饰品。其中太阳姑娘和太阳花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云巴图说。

传承民族文化

鄂温克族族源由于资料较少,学术界说法不一。据《鄂温克族简史》介绍,早在公元前2000年,即铜石器并用时代,鄂温克族的祖先就居住在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畜牧业是鄂温克同胞主要的生产方式。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其中服饰文化知饮食文化最为突出。

“我们有语言,却没有文字,所有的民族文化传承只能是言传身教。”乌云巴图希望把自己的民族技艺传承下去。“可如今,没有‘钱途’的手艺,那个年轻人愿意学呢?”

2009年,鄂温克旗成立了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该中心负责人乌仁说:“成立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就是想要更多的人记住鄂温克族的传统手工技艺,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丢失了。”

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吸引了当地众多民间艺人加盟,乌云巴图设计的太阳姑娘和太阳花成为该中心的主打产品。

乌云巴图说,如今,我们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制作的太阳花和太阳姑娘多是由各种做衣服的边角料、不穿的旧衣物等生活用品翻新而成的。这种来自最淳朴、最简单,却又最原本的民族文化,在鄂温克文化中心这个小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推广和宣传,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开始走出鄂温克草原。

目前,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生产的手工艺品包括太阳花挂件、太阳姑娘、撮罗子、毛皮挂件、毛皮项链、毛皮耳环、珠子耳环、项链、头饰、首饰盒、鄂温克手套、使鹿鄂温克服装、索伦鄂温克服装、舞台剧服装、民间服装、萨满鼓以及鄂温克民族民间小乐器等100多种,其中太阳姑娘和太阳花挂件最受好评,远销京津唐和珠三角地区。

为把鄂温克文化更加有效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鄂温克族的历史文化,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中心注重带动培养妇女和青少年从事这项民族文化传承事业。

乌仁说,我们定期免费为鄂温克旗伊敏苏木和扎赉诺尔区两个地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利用寒暑假期间为青少年开设鄂温克民族手工艺品兴趣爱好培养课,鼓励和发扬民族文化。截至目前,中心已经培训了数百人次,其中通过培训之后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已到数十人之多。

打响民族品牌

在鄂温克民族中,太阳花多由妇女来制作,并在太阳花后面放置头发、骨头等,当丈夫或是心爱的人出去打猎时,再将太阳花佩戴给他们,意在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如今,充满吉祥意义的太阳花已经成为鄂温克旗最走俏的文化旅游产品。安徽的游客刘莹说,到鄂温克旗,听到关于太阳花这样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就决定要买几个太阳花。来自上海的服装设计师高晓东说,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研发的手工艺品具有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又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这样的产品应该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

乌仁说,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今后将创新和研发更多、更别致的鄂温克民族手工艺品,让越来越多的牧民和群众通过学习更好地传承鄂温克民族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并以旅游发展为载体,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研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鄂温克民族品牌。

近几年,随着鄂温克旗抢抓机遇,立足自然、人文、民俗等优势,着力研发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并全面拓展民俗文化旅游,全力推进鄂温克旗旅游业快速发展。

鄂温克族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在已经举办的瑟宾节、鄂温克冬季冰雪那达慕,《敖鲁古雅》舞台剧、《彩虹之路》演出,内蒙古农牧业现场会、内蒙古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主题活动等文化旅游展演活动中,鄂温克民族文化大放异彩。俄罗斯莫斯科、雅库特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克拉斯诺边疆区、阿木尔边疆区等地学生、研究生和研究鄂温克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前往鄂温克旗参观、采访、交流,已成常态。

鄂温克旗旅游局负责人赵艳文表示,鄂温克旗发展旅游,需要一个像鄂温克民族文化中心这样既具有民族文化代表性,又能够在严酷竞争中创新发展的企业。而作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想通过在大型节庆活动中的打包推介方式,让更多的媒体和旅行商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经营理念,探知民族文化,打造“鄂温克民族品牌”旅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