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16首页> 地方传真

民族团结一家亲 他们从邻居变成亲人

发布时间: 2017-02-20 09:54:33  |  来源: 新疆日报  |  作者: 岳燕云 艾克拜尔·司马义  |  责任编辑: 张钰

他们本互不相识,一个叫赛迪克·玉素甫,一个叫张燕红;一个35岁,一个33岁;一个来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一个来自陕西省。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和田的“女婿”,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先后搬迁到了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居住,成了邻居。

团结新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一处新建的村庄。虽然他们交往的时间只有两年多,却非常投缘。2月12日中午,记者采访时,两人刚吃过午饭,正在张燕红家宁静的院落里聊天。

相识

2014年9月,张燕红决定迁入团结新村居住。入住前的一天,他特意来到村里看房子,之后又来到不远处自己的蔬菜大棚了解情况。

当时,一座座蔬菜大棚之间的主干道还未修建成现在的柏油路。当张燕红走近自己的大棚时,看到一辆拉着粪肥的三轮车,由于沙漠土质,道路虚土深厚,三轮车陷入其中无法前行。

张燕红见状赶紧帮忙推车,好一会儿工夫才使车驶出虚土。“太感谢了,你也是这个村的人吗?”车主跳下车来一边和张燕红握手一边说。

车主就是赛迪克,他可以说简单的汉语。

“不客气,我很快就要成为这个村的人了,房子在……”张燕红回答说。

“是吗?我的房子就在你家的旁边。”听了张燕红的描述,赛迪克赶紧接话说,脸上露出欣喜。

就这样,他们认识了。很快,张燕红也装修好了房子搬了进来,两个人成了邻居。巧的是,他们的蔬菜大棚也紧挨着。每天他们各忙各的事,碰面了就会聊几句。

情深

2014年12月,张燕红的妻子怀孕即将分娩,他一边忙大棚里的事,一边照顾妻子,从内地来到新疆,身边没有父母和兄弟姊妹帮忙的他,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一天,妻子突然肚子疼,要生产了。他急忙把妻子送去医院,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才回到村里。

“记得那天特别冷,我走得匆忙,没有放下大棚保温被,回来后第一件事就跑到大棚前放保温被,要不一晚上一棚菜都会冻死。等我走近大棚一看,让我惊讶的是保温被已经放得好好的。”张燕红回忆说,第二天他听村民说是赛迪克帮的忙,这件事他至今想起来都很感动。

说起张燕红,赛迪克也讲了一个让他感动的事。

2017年2月8日早晨,赛迪克两岁的女儿发高烧了,他到张燕红家借来温度计让妻子为女儿量体温,自己转身要去大棚里干活。没想到他还没走出大门,妻子就大喊:“孩子不行了。”他跑回家一看也吓坏了,就见女儿两眼紧闭,四肢摊开,没有了知觉。

赛迪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燕红,慌乱中的他竟然6次拨错了张燕红的电话,在第7次拨通电话时,张燕红正在自家门口准备开车去大棚里干活。

张燕红挂掉电话,跑到赛迪克家中,才知道发生的事情。他很快将他们送到和田市一家医院里,并陪伴了整整一天,直到赛迪克的女儿脱离危险才回到村里。

回村的路上,赛迪克说:“多亏有你!”

致富

随着感情不断加深,有赚钱的事,张燕红与赛迪克彼此也都想着。

张燕红懂建筑装修,只要承揽到这样的活,他总会带着赛迪克一起干。每年赛迪克从这些活中少则挣几千,多则上万元。

2016年10月,张燕红在和田市玉龙喀什镇承揽了一个建筑工程,虽然只干了一个星期,赛迪克就挣了2000多元。因为张燕红每天给他开300元的工资。据了解,目前一个小工一天的工资是150元,最高不超过200元。从技术角度来讲,赛迪克最多只能算一个小工,张燕红却按大工的标准给他发工资。

“当地企业少,再加上语言不通,他就业机会很少,我只希望我们一起赚钱。”记者采访时,张燕红说。

张燕红带着赛迪克一起赚钱,赛迪克也真心实意地帮着张燕红卖菜。

每当蔬菜熟了,如果自己到和田市进行零售,每公斤菜可以多卖几角钱。但因自己不会讲维吾尔语,这对生意影响很大。为此,赛迪克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跟着张燕红去和田市卖菜,为他当翻译。

亲人

如今,以两个人为纽带,这种简单、真挚的感情已融入了两个家庭。每年古尔邦节,张燕红会到赛迪克家做客,春节时,赛迪克也必到张燕红家坐坐。

家里做了羊肉、抓饭等好吃的,赛迪克的妻子总会给张燕红家送一份,张燕红也经常把一些水果、干果送给他们吃。

有时赛迪克还会带张燕红到自己的岳父家做客。“他的岳父每次见我都会和我握个手说,小伙子,常来。”张燕红说。

赛迪克有两个女儿,一个四岁,一个两岁,张燕红有一个女儿,两岁,三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张燕红说,他女儿说话经常会冒出几个维吾尔语。赛迪克也说,孩子们在一块玩,他的两个娃娃的汉语一定比他好。

说起点点滴滴的生活,张燕红感慨道:“真是远亲不如近邻,我的亲人都离我很远,赛迪克就是我在新疆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