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番禺区加拿达外国语学校的一个电子屏上显示招生广告,“本校只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学历之家长”。有网民提出质疑,如此招生,是否有失公平?由此引起了舆论讨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15时,有关“广州私立小学 家长学历”的新闻达1338篇,微博508条,微信367篇,报刊文章46篇。
舆情脉络
“广州私立小学招生要求家长本科学历”事件舆情走势图
舆情发酵:3月4日,广东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最新闻”发表题为《私立小学招生同父母学历挂钩?》的文章,称有广州一网民在其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一张电子显示屏的图片,上面写着“本校只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学历之家长”。句子本身存在语病,令人质疑该校的素质,加之该网民也在学校官方微信上的招收小学新生通知中发现“父母需本科以上学历(携带好本科以上毕业证及学位证和学历验证)”的字样。当该网民以咨询者身份向学校致电咨询,学校工作人员表示“报读咱们学校有什么要求,您先过来学校咨询一下,主要是理念与我们一致。我们挑选家长,怎么个挑法你过来学校了解,电话里讲不清”,待网民想进一步了解时,学校方迟迟未有回复短信。该事件引起舆论关注,舆情开始发酵。
舆情发展:3月5日,人民网、广州日报客户端等转载相关文章,促使舆情不断发展。3月6日,有媒体致电该校,工作人员称此前确实有这一规定,但目前已经取消了这一条件限制。同时,该校所属教育局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要求学生家长的学历是本科以上”这一规定不合规,要求学校立即停止该宣传行为,并提出整改措施。舆情呈现持续走高态势。
舆情高潮:3月6日,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发布《关于番禺区加拿达外国语学校发布招生宣传问题的通告》,称“虽然民办学校有办学自主权,但该校在本次招生宣传中有违教育公平”“我局对该校提出了严肃批评,要求其立即停止该宣传行为,并提出整改措施,在往后的招生工作中,要依法做好招生简章备案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及工作安排,规范招生行为”;3月7日,加拿达外国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我们致以诚挚的歉意!学校本意是做家校共赢的优质教育,经综合考虑各种实际情况,我们已于当天撤销了公告。”教育局的通告和学校的道歉,对抚平舆论情绪起到一定作用,舆情开始回落。
舆情反馈
监测显示,媒体相关评论反馈多关注“教育规范”等内容,并对该校的做法表示质疑:
“唯学历论”的逻辑坚决不可取。《广州日报》评论称,无论这所学校在教学方面多有水平,沿着目前设定的招生逻辑,必然会让入学的孩子在所谓的优越感中自我设定攀比指标;此外,如果把所谓的高学历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阶层,在这样的一个圈层中接受教育,会不会因为群体的单一,进而与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发生脱节?如此,将来这些孩子能否顺畅地适应这个社会?私立教育素来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旗号,但是,如果一味抱着“唯学历论”的逻辑,所谓的旗号,也只能是个口号而已。当然,当私立学校如此怪诞地把“学历”置于如此尴尬的角色时,或许我们当从另一方来反思,我们的现代教育,是否依然在“升学”方面有着谜一般的信奉呢?
应关注荒唐招生条件背后的隐忧。荆楚网评论称,之所以有如此变相“拼爹”招生,原因大抵如下。首先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以学历论智慧明显是错误的,教育虽然要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孩子成才重在后天教育,“伤仲永”的故事就是明证。以高学历家长推断高智商孩子的理念是一种“伪科学”,既不靠谱也很荒唐。其次是教育的懒政思想所导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模式决定着孩子的教育发展程度。家校联合教育被看重,许多学校把家庭教育看得过重,甚至演变为一种学校教育的延伸。于是想当然地认为,家长学历高就等于素质高,就等于更利于家校的对接辅导好孩子的学习。其三是隐藏着一种教育功利。私立学校为了生存发展,需要以学生的升学成绩来打广告。相对与大多数的低学历弱势群体而言,本科学历以上的家长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知识涵养上都会有更多的“话语权”,一旦成为该校的家长就意味着对学校有更多的“赞助”。
网民观点
须严格整治招生乱象,营造良好教育环境(54%)
@及时行乐:太胡闹了,家长和现在学生所处的大环境不一样,怎么能用家长的学历作为评判标准?简直就是招生乱象,是教育不公平,必须严格管理。
该学校的教育理念值得怀疑(38%)
@V我是兔兔我怕谁V:作为一所学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应该秉承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三观正的学生。但是,加拿达外国语学校的入学限制,就是本身教育理念的一个体现,让我们家长如何放心把孩子交到他们手上?
质疑“家长学历”是学校宣传的噱头(5%)
@想瘦:大家不必太认真,或许这只是学校宣传的一个手段呢?
舆情观察
在广州加拿达外国语学校招生要求家长本科学历事件中,“家长学历”成为舆论争议的重点,也是促使舆情不断发展的关键点。
首先,“教育公平”“教育问题”等关键词,容易触及舆论敏感神经,成为此次舆情发生的重要内容。教育本就是舆论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而且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一旦这个权利受到不公正对待,容易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在该事件中,涉事学校用家长的学历作为挑选学生入学的条件之一,舆论认为有教育歧视之嫌,违背了学生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成为触发舆情产生的重要因素。多家门户网站、报刊等都发表评论文章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和追求公平意识的现代公民,然而就在孩子尚未进入校园之时,先要接受家长学历的挑剔筛选,凸显教育者的愚顽不化。
其次,涉事学校的回应引起公众不满。舆情发展初期,该学校对“家长为什么需要本科学历”的质疑迟迟不作出回复;当有媒体致电该学校时,工作人员称已经取消了这一条件限制;直至番禺区教育局发布《关于番禺区加拿达外国语学校发布招生宣传问题的通告》后,学校相关负责人才给出道歉。因此,公众认为涉事学校的反应有缺乏诚意之嫌。
从舆情危机应对上看,虽然涉事学校回应欠佳,但广州番禺区教育局的舆情处置对平息舆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事件曝光后,番禺区教育局立即向公众说明涉事学校招生广告“不合规”;之后发布通告,在了解情况属实后对该校提出严肃批评,并提出整改措施。一方面,态度坚定,对存在的教育不公现象坚决抵制;另一方面,及时表态和采取措施,督促涉事学校道歉,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次生舆情的产生。
最后,此次涉事学校陷入舆情风波,对学校声誉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鉴于舆论对于教育公平的关注,涉事学校可在官方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上与网民充分交流、解答疑虑,重点介绍学校为保障招生公平和教育公平的措施细则,来消除舆论质疑,挽回学校声誉。二是,查缺补漏,建立保障教育公平的长效机制。对于网民的质疑和指责,当地教育部门可及时展开调查总结,颁布相应措施进一步保障教和入学公平,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缓和对立情绪作用,获得媒体及网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