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贾硕: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这里举行发布会,向社会发布兰考县退出贫困县的有关新闻。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张继敬先生、副主任汪继章先生、政策法规处处长陈仁辉先生,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先生。我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贾硕。
首先请张继敬先生致发布词。
张继敬:
新闻界的朋友们,各位来宾:
大家好!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第三方,对我省兰考县退出情况开展了专项评估,并报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兰考县脱贫退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兰考县退出贫困县新闻发布会,我谨代表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和全省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向新闻界的朋友们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由我宣读《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反馈河南省兰考县退出专项评估情况意见的函》(国开办函[2017]14号)。
河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17年1月23日,你们报来《关于兰考县、滑县退出贫困县的报告》(豫扶贫组[2017]1号),申请对兰考县、滑县退出进行评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退出意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第三方,结合贫困县脱贫情况普查,对兰考县退出情况开展专项评估(滑县另行安排)。经报领导小组同意,现将专项评估有关情况反馈如下:
兰考县退出专项评估共入户调查3704户,其中2016年脱贫户2472户,2014-2015年脱贫户772户,抽选5个自然村普查471户(贫困户14户,脱贫户77户,非贫困户380户),发现错退26户70人,漏评3户12人。专项评估显示,兰考县抽样错退率(人)0.72%,抽样漏评率(人)0.75%,抽样群众认可度98.96%,综合测算贫困发生率1.27%。
请你们将兰考县专项评估结果报告省委、政府,按照《退出意见》的规定,履行贫困县退出相关程序。
国务院扶贫办
2017年2月23日
现在,由我宣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兰考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豫政文[2017]23号)。
各省辖市、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16号)和《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等5个办法的通知》(豫办[2016]28号)有关规定,经省级核查、社会公示和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兰考县达到贫困县退出相关指标,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现批准退出。
特此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7年2月27日
兰考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一件大喜事,昭示着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兰考县党委政府着力民生、着力民心,接续奋斗取得重大成就,昭示着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改变命运的生动实践,昭示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具有标志性意义。真诚希望广大新闻界的朋友继续关心、关注和支持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参与宣传报道。
谢谢大家!
主持人贾硕:
谢谢张继敬先生精彩的发布!
下面请蔡松涛先生通报兰考县脱贫攻坚情况。
蔡松涛:
各位领导、同志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兰考县85万人民满怀感恩参加发布会,心潮澎湃、久久难平,今天对兰考来讲,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摆脱贫困”是以焦裕禄同志为代表的兰考县委、县政府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夙愿,是全体兰考人民的殷切期盼,更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切。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兰考戴了几十年的穷困帽子终于被摘掉了,兰考县脱贫了!
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要深深感谢习总书记对兰考的冷暖挂牵,深深感谢党中央殷切关怀,深深感谢省委省政府倾力支持,深深感谢省直各厅局委大力相助,深深感谢社会各界鼎力相扶,深深感谢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深深感谢新闻媒体关心关注。
三年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精准”,务实攻坚,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夯实脱贫致富基础
产业是强县之本、脱贫之基。按照总书记“把强县和富民结合起来”的要求,立足本地优势,围绕家居、食品两个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统筹城乡的兰考特色产业体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在产业集聚区,以强县为目的,重点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建立专业园区,恒大、正大、禾丰、格林美、富士康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开工建设,为县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在乡镇,围绕产业延链补链,按照“一乡一业”或“多乡连片一业”,引进产业体系配套企业,建设6个乡镇专业园区,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在农村,围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大力发展群创产业,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产业的稳健发展,为全县整体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步伐
城镇化是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实现减贫的重要途径。按照总书记“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的要求,我们坚持规划引领,确定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中心镇为重点,以一般乡镇为支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在主城区,持续实施城市综合提升工程,通过“管理、改造、建设、教育”四条途径,不断提升美化绿化亮化水平,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环境。在中心镇,按照“绿、亮、净、美、畅”标准,打造堌阳、谷营等4个中心镇,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镇区综合改造,城镇辐射力和人口集聚力大幅提升。在农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深入开展造林绿化、水利建设、廊道工程、农村经济、美丽乡村五项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面貌焕发出昂扬生机。兰考城乡的巨变,给广大群众带来环境改变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三、紧扣精准,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综合施策,靶向治疗。一是精准识别,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为确保“扶持对象精准”,我们始终坚持收入标准这条红线,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开展精准识别,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子” ,对识别结果通过大数据比对研判,及时发现纠正问题,同步建立“一户一档”,做到了应进全进、应退全退、应扶全扶。截至目前我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27%。二是精准派人,解决“谁来扶”的问题。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分包乡镇制度;选派345名科级干部和优秀后备干部组成115个驻村扶贫工作队;抽调335名乡镇优秀干部驻非贫困村,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和扶贫工作;开展“三联三全”活动,实现对重点项目、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帮扶“全覆盖”。三是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级层面扶贫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因村因户制宜,县内制定了12项有针对性的具体帮扶措施。对已脱贫户,实施保险、产业扶贫、外出务工补助等6项政策,确保其稳定增收不返贫;对一般贫困户,除落实以上6项政策外,增加医疗救助、中小学教育救助、光伏扶贫3项政策,确保贫困户不因学、因病致贫;对兜底户,除落实以上9项政策外,全部纳入低保,60岁以下人员给予临时救助资金,人均土地不足1亩按每亩收益500元差额补助等3项政策,确保兜得起、稳得住。按照“五不五有”(不能住危房,要有大门和围墙;不能没门窗,要有玻璃和纱窗;不能没家电,要有电视和电扇;不能没家具,要有床柜和桌椅;不能脏和乱,环境要有改变)的标准开展“春风行动”和“五净一规范”(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院内摆放规范)活动,大力改善兜底户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这些政策的实施,确保我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相对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和增收渠道,能够顺利实现脱贫。三是严格标准程序,解决“如何退”的问题。在贫困户退出方面,组织乡镇(街道)、村“两委”、包村干部等工作力量,严格按照贫困户退出标准和相关程序,实施有序退出。在贫困村退出方面,我们在省定贫困村退出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脱贫发展规划、兜底户精神面貌改观等5项内容,形成了“1+7+2+5”更严格的退出标准体系,并组织8个调查核实组、3个督查组、3个调研组,逐村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在贫困县退出方面,在聘请第三方对兰考贫困退出进行预评估和贫困退出省级核查的基础上,国务院扶贫办对我县先后开展了省级互查、第三方抽查、普查、核查4次调查核实工作。
四、持续推进改革和创新,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改革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按照总书记“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的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努力破解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瓶颈制约。一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根治精神贫困这一“病症”,我们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增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创新融资方式。注重发挥金融杠杆的撬动作用,破解融资难题,组建农商银行,建立资产运营中心,组建PPP中心,成立城投、工投等7个融资平台,兰瑞、金鼎2个担保公司和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成功获批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资本运作能力显著提升,为县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支撑。三是创新金融扶贫。探索建立“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产业发展信用贷”金融扶贫模式,县财政先后拿出3000万元风险补偿金,为贫困户发放贷款3.2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引入保险机制,与中原农险公司合作,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为建档立卡的2.3万户7.7万贫困人口购买财产、人身、产业三类保险,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路上“零风险”。
五、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党建是关键。按照总书记“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的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各级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强基础,转作风,众志成城,合力攻坚。一是建强基层组织。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有机结合,先后按10%的比例倒排出91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县农村党组织中评选表彰两批69个“四面红旗村”,对“红旗村”给荣誉、给待遇,充分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当先进、立标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基层阵建设,所有贫困村都建设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步占领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二是配优干部队伍。对全县450名村党支部书记开展集中轮训,切实提高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党建、带领群众的能力;建立绩酬激励机制,将村干部报酬提高到“900、1200、1500”元。树立鲜明用人导向,124名驻村扶贫优秀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激发了干劲、焕出了活力。三是狠抓作风转变。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强化对13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15个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管理考核,使他们心中有责任、肩上有压力、工作有干劲。通过严格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创建“拼搏兰考”“脱贫攻坚”微信工作群等措施,实时晒工作、比成绩、报进度,营造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在全县蔚然成风。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脱贫攻坚只是补齐短板,而全面小康则是要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永无止境,拼搏成就未来。兰考人将继续满怀激情,高昂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稳定脱贫奔小康!
谢谢大家!
主持人贾硕:
感谢蔡松涛先生全面、详实的通报!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新华社记者:
汪主任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刚才发布了兰考县退出贫困县有关情况,想请您再介绍一下我省贫困县退出都有哪些标准。
汪继章:
2016年6月1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等5个办法,其中《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贫困县90%以上的贫困村通过扶贫实现退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从省级核查和国家专项评估检查情况看,兰考县均已达到上述贫困县退出相关指标。
我回答完毕,谢谢!
香港卫视记者:
陈处长,您好。我是香港卫视记者,想了解一下,我省贫困县退出要经过哪些程序?
陈仁辉:
我省贫困县退出严格执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和《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由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退出,市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审,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核查,确定退出名单后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无异议的,国定贫困县退出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省定贫困县退出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省政府报告。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检查符合退出标准的国定贫困县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核查符合退出标准的省定贫困县,由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
我回答完毕,谢谢!
河南电视台记者:
蔡书记,您好。我是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请问兰考县退出贫困县后,下一步有什么发展思路和措施?
蔡松涛:
脱贫摘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稳定脱贫奔小康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没能力的人参与到产业发展中,真正实现每家每户都有致富门路;继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步推进;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持续增强县域发展活力;继续开展帮扶,启动“支部连支部,一起奔小康”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我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贾硕:
感谢各位领导对记者朋友所提问题的精彩回答。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的,发布会结束之后,可以与有关部门联系进行采访。
朋友们,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兰考县率先脱贫摘帽,对于激励各地尽快摘掉贫困帽子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此希望各新闻媒体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