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地方传真>

“春节老人”落下闳:算准800年后历法变化

发布时间:2017-04-07 09:15:26  |  来源:四川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张钰

“落下闳的贡献远远超过我们现有的认知。”3月28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说。物理专业出身的查老十分推崇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穷心研究十余年,著有《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一书。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靠天吃饭,讲究“观象授时”,重视历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全国的历法。

“但秦朝的历法是把农历十月定为新年的第一个月。到了汉武帝时代,人们发现历法与天象明显不合。”查有梁介绍道,中国农历的特点是,既要包括太阳的运行,又要包括月亮和五大行星的运行,使历法和天象相吻合,“于是汉武帝招募了20多位天文学家,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的落下闳在天文学方面有过人之处,在当地颇有名气,于是被在朝为官的同乡举荐给汉武帝。在众多天文学家制定的18种历法中,落下闳制定的历法最好,最符合天象,被汉武帝采纳,取名为《太初历》。”公元前104年,《太初历》颁布,规定“春季的第一天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落下闳因此也被尊称为“春节老人”。

“《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收录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合理安排闰月,应用天干纪年法等,把天文历法、四季安排、农业气象、生活生产都紧密结合起来,有丰富的科学内容,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延续至今。”

查有梁告诉记者,落下闳在创制《太初历》后预测,经过八百年,此历就要差一天,“能算出误差,这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具有先进性的。”

更有意思的是,落下闳在运算历法中广泛采用的“近似分数”法对祖冲之的“缀术求π”具有启发性,减轻了推算圆周率的工作量。“落下闳还用他创制的浑天仪测定了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观测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以及行星的运动周期,他也是‘浑天说’这一宇宙图像的创始人之一。后来,张衡在他的基础上,改进了‘浑天仪’,发展了‘浑天说’。”查有梁说道。

落下闳的研究也不输西方天文学家。查有梁介绍,与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相比,落下闳的《太初历》要早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