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资本与政策热潮促供给改善 我国医疗服务渐趋多元化国际化
老百姓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热了资本对医疗服务业务的关注度。从2016年境内医院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到近期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来华签约、上海民营资本与公立三甲医院合作,再到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社会办医的措施,业内认为,随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行业的政策不断出台,以及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更迭,医疗健康行业的市场热度将呈上升趋势。
2016年医院并购专科类最活跃
普华永道发布的研究显示,2016年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活动呈现爆发式增长。虽然境外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并购金额增长迅猛,但境内医院仍是并购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在大型医疗管理公司并购和行业整合活动的推动下,2016年境内医院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并购数量增至106宗,与2015年相比翻了一番多;交易金额达161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237%。
其中综合医院的并购活动涨势平缓,但其交易金额高达73亿元;医疗管理集团的交易金额增长最为迅猛,较2015年增长近30倍,达27亿元;专科医院的交易数量在2016年占到交易总数的一半以上,达到59宗,是境内医院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
普华永道中国医疗行业并购服务及北方区并购服务主管合伙人钱立强表示:“盈利好、可复制性强且医疗风险较小的连锁型专科医院一直最受投资者青睐。2016年,除了妇幼与口腔专科,整容和眼科由于具有相对清晰的盈利模式及较强的扩展性,也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增长十分迅猛。”
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公告显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37%。2017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97亿元,同比增长30.86%。
另外,统计显示,对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并购在2016年出现井喷式增长。在大型医疗管理集团和医疗综合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的背景下,对公立医院的投资金额升至约74亿元,较2015年增长7.8倍;除了二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外,大量三甲综合型医院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也成为上市公司完善产业链布局的收购目标。对民营医院的投资在专科医院交易活跃的推动下,交易金额也翻了一番,达87亿元。
医疗服务布局更多元化国际化
5月2日,上市公司览海医疗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内设立骨专科医院。作为民营资本与公立三甲医院合作运营的骨专科医院,此举将有助于缓解骨科医疗资源的紧张局面、推动社会资本办医进程,以及促进入境医疗消费。据了解,骨专科医院占地约33300平方米,建成后将拥有400个床位,预计2020年底建成投入试运营。
5月4日,览海投资发布关于获得康复医院新建项目批复的公告,获准其在上海市闵行区虹桥国际医学园区投资建设康复医院,项目总投资估算49765万元。随着医疗项目的陆续落地,览海将逐步打造涵盖门诊、综合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在内的医疗健康服务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
目前我国非公立医院数量占比达56%,服务总量仅占22%,整体竞争力弱。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对非公立医疗机构认可度还未完全确立起来;二是随着2017年的多点执业新政策出台,医务人员在省域范围自由执业刚刚开始,医疗人力资源尚显匮乏。但是,中国医改是医疗服务机构拓展业务的机会。
“独立医院和诊所面临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而大型医疗管理公司为了获取上述组织现有的客户资源对收购与自身互补的医疗机构具有强大热情,这将成为推动医疗健康行业并购活动的持续动力。此外,预期将出现更多的大型跨境交易,除了并购之外还将出现相当比例的新设和合资机构,主要集中在肿瘤治疗、康复治疗等科技含量高的医疗服务领域。”钱立强说。
不久前,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与上海一家中外合资三级综合医院嘉会国际医院签署战略协议,该医院将于今年10月投入试运营,惠及上海本地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患者。据了解,近五年来,嘉会医疗聘请多位国际知名的外籍医师;累计输送600名医护人员赴麻省总医院接受国际标准的专业医疗技术和管理培训;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等国内老牌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使嘉会的外籍医师能在公立医院的平台上开展前沿教学及临床实践。
未来五年,嘉会医疗将与麻省总医院合作,共同建设真正扎根在中国的肿瘤中心。嘉会国际医院肿瘤中心将联合麻省总医院肿瘤专家,在中国本土为中国患者直接提供国际标准的肿瘤全方位诊断、治疗及关护服务以及海外转诊。
嘉会医疗首席执行官葛丰表示,医疗机构不应一味分取公立市场的患者、医师存量,能为行业带来增量才是有意义的。
社会医疗获大力支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大于8万亿;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
可见,单个企业行为、整体行业热闹背后,折射的不仅是老百姓对医疗需求的变化,也体现了政策蓝图下市场的反馈。
5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给行业又注入了一股催化剂,会议认为,瞄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推进医疗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是深化医改、补上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看,一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吸引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兴办高水平医疗机构。二要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医师区域注册,促进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三要围绕提高社会办医服务质量,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严厉打击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告诉记者,非公立医院面广量大但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与医生没有执业松绑有关。随着医生从原来固定执业走入多点执业,到现在的“一点注册、区域有效”,为非公立医院提供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人才的支撑。预计未来一至两年医生还会走向跨省执业,又会进一步加强非公立医院的竞争力。
郝德明还表示,今后非公立医院的数量不会像过去增长那么快,但核心竞争力伴随医生自由执业会增强,承担的服务总量会有显著提高,预计三至五年翻一倍,从现在的22%提升到40%。可预见的是,未来非公立医院行业发展特点,将以专科专病、高端、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为主要方向。此外,今后非公立医院和国外优秀医院技术合作将会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人才交流成为一个发展趋势。随着非公立医院品牌会逐渐树立起来,将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记者 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