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16首页> 网上直播

5月12日重庆举行2017秀山县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17-05-15 10:22:20  |  来源: 重庆市  |  作者:  |  责任编辑: 孙宇

徐建明: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的发布会。

2017秀山县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将于5月20日在川河盖旅游景区举行,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秀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向业顺同志发布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还有:秀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周毅同志,秀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付强同志,秀山县政协副主席王木林同志,秀山县旅游局局长钟议同志,秀山县旅管委主任范中军同志。

下面,首先有请秀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向业顺同志发布2017秀山县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的有关情况。

向业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对秀山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今年5月20日,秀山自治县将在川河盖旅游景区隆重举行2017秀山县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将川河盖旅游景区隆重推向市场,全力提升秀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秀山旅游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探奇“神秘五彩川河盖”,打造“武陵旅游新地标”。

秀山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处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是重庆市东南门户,武陵山

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物资集散地,重庆连接东南的“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成渝经济圈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重要通道。

县城距贵州铜仁凤凰机场80公里、黔江武陵山机场120公里、张家界莲花机场180公里,经怀化乘高铁5小时可达东南沿海主要城市。清代名人章恺曾赋诗:“蜀道有时尽,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就生动地描绘了秀山“襟黔带楚、连接四省(市)”的独特区位。秀山因地势平坦、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而素有“武陵明珠”和“小成都”之称。

县内有沈从文名著《边城》的原型地洪安古镇,有地形地貌奇特、风景优美的高山草场川河盖,有传承千年的土苗文化、风光旖旎的大溪酉水,有中国美丽田园—清溪龙凤花海,有充满历史韵味的秀山西街,有古朴自然、民族风情浓郁的土家苗寨,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和秀山民歌;秀山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秀山还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1934年贺龙元帅在此开辟过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诸多红军战斗遗址,1949年刘邓大军由此入川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近年来,秀山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严格按照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要求,全面推进渝东南重要门户和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建设。在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上,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重点景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国农行总行对口帮扶秀山的优势,争取到超过100亿元的授信额度用于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全力打造以“洪安边城+川河盖”为核心的边城旅游度假区。二是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深挖民俗文化精髓,积极开发拓展民族文化项目和民俗特色娱乐体验项目。三是加强旅游营销策划。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推进品牌建设,精心打造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发布了“书中边城·画里秀山”旅游宣传广告,让“品味边城文化、体验土苗风情、欣赏三省美景”成为秀山旅游的一张名片。同时,大力引进和发展旅行社和旅游公司,激活旅游市场。今天,向各位隆重推荐的2017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和川河盖旅游景区,就是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引爆点”之一。

川河盖景区距县城40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方圆28平方公里的平地,夏季气温不超过20摄氏度,是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也是渝东南唯一一片高山草场、特色花海兼具的大型高山生态景区,被称为“武陵第一盖”。过去,川河盖一直以丰富的煤炭、黑滑石、硅矿石等矿产资源而闻名,而优美的自然风光、宜人的夏季气候等旅游资源却长期“待字闺中”,不为世人所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李元胜曾感慨:川河盖如此美景,却未出现在渝东南的旅游名单上,不仅是秀山人民的损失,更是广大旅游爱好者的损失。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级相关部门的关爱和支持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精心雕琢、倾力培育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瞄准打造“中华旅游第一盖·武陵旅游新地标”目标,举全县之力将川河盖景区作为建设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支点,实施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

截至目前,已建成游客中心、停车场、星空酒店、A级旅游厕所、木屋商铺,开启了溜波球、人体弹弓、蜘蛛车、翼装飞行等14个户外运动体验项目,启动县城至景区10公里旅游通道及景区旅游索道建设工程,推进自驾车房车营地、草场花海、景观造林等重点项目。形成了由盖上“春看映山红遍、夏赏格桑花开、秋观草场芭茅、冬赏南国冰雪”的四季美景,盖边“锯齿岩、将军岩、梳子山、三猿聚首、万年神龟、金蟾求凤、朱氏婆婆”等天然石锲景观,盖中盖下重庆市十大梯田景观——龙洞梯田(著名的涌洞“贡米”产地)、黑洞河漂流等奇异美景以及周边链接龙池、洪安古镇的现实版“天路”、“山路十八弯”奇观等资源组合而成的一处超级体验空间,给您呈现一幅“盖顶空中奇景、盖上山地草原、盖下生活气息”的主体画卷。

二、建成“重要”旅游目的地,开启秀山发展新篇章。

去年,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渝府办

发〔2016〕226号),把秀山定位为“武陵山区域性服务中心、特色产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渝东南门户交通枢纽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对我县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客观地说,当前秀山的生态旅游产业在渝东南地区不是最突出的,但我县拥有涵盖地文、水域、生物、遗址、建筑、人文等7个大类和160多个基本类型的丰富旅游资源,有发达区县的先进经验参考、借鉴,后来居上的动力十分强劲。“十二五”以来,我县成功创建了边城洪安、凤凰山、大溪酉水等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钟灵湖国家2A级旅游景区,获得中国美丽田园景观等国家级、市级品牌20余个。从2014年起,秀山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增速一直处于渝东南前列;今年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1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4亿元,分别增长63.2%、138.5%,增长率远高于周边区县和省际毗邻县市。

去年,我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旅游发展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要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高,城乡形象明显提升,建成武陵山区最美城市;民俗文化价值深度挖掘,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县城为中心、以“洪安边城+川河盖”为重点、以其他景区景点为补充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可以说,秀山现在已进入了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是多重机遇叠加。渝东南整体获批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及《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将进一步助推秀山等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发展,刺激区域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秀山被重庆市定位为“渝东南门户交通枢纽”,在“外联”方面已开通9条省际重要通道(1条过境铁路、2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3条出市省道),秀山到万盛、到贵州印江、到湖南龙山等3条高速公路以及渝湘高铁、通用机场等交通设施已纳入规划,即将陆续开工建设,秀山已成为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贵州梵净山、武隆仙女山等重要旅游景区几何中心上的游客集散之地。三是旅游产品特色鲜明。有深受游客喜欢、日渐火爆的“四季花海”,如龙凤花海、川河盖映山红、格桑花等。有“情定边城、梦回初恋”的沈从文边城主题游,有秀山的“宽窄巷子”古城西街和以花灯为主题打造的“十里花灯·锦绣武陵”,有民歌《黄杨扁担》和《一把菜籽》等独一无二、别于周边的旅游产品,还有许多古朴自然、民族风情浓郁的土家苗寨。

川河盖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将树立秀山旅游的新形象、新标杆。我县将按照“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继续强化宏观设计,深化“全景区”布局,优化“大空间”布局,实施好《秀山自治县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里花灯·锦绣武陵”、边城洪安、川河盖3大独立景区发展规划以及《秀山自治县乡村旅游规划》,用3—5年时间,投资150—200亿元推进景区建设和产业融合,打造1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和一批3A级景区,使秀山真正成为武陵山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三、走生态发展之路,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今年4月,市委政才书记在渝东南调研时,要求包括秀山在内的渝东南区县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加快建设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产业。

作为矿业大县的秀山,曾经是一“锰”独大。5年前说到秀山,首先想到的就是“锰”,说到川河盖首先想到的就是“煤”。当年涉锰产业一度占到了二产的78.6%,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被国家列入非煤矿山重点整治区县督办整治。这期间,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直线下滑,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且困难重重。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抓住了历史机遇,从电商物流、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方面实现了较快转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增速位居组内第1、全市第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7%,增速位居全市第3。2011~2015年的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48.92%,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川河盖景区自2014年试运营以来,景区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2015年,景区接待游客23.94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2万人次;2016年,景区接待游客5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万人次。曾依赖煤炭开采谋生的川河盖居民,现在吃上了“旅游饭”,通过参与景区开发,经营农家乐、高山蔬菜等产业实现了脱贫并逐步富裕。景区内的贫困村——川河村、楠木村,于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并顺利通过了市级脱贫检查验收。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发展之路,围绕建成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目标,按照景城一体的“大边城”全域旅游思路,深度联动大武陵旅游经济圈和渝东南旅游经济带,着力将旅游业打造为支柱产业,统筹推进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商贸物流中心、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特色工业基地、教育高地、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全面建成渝东南重要门户和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

各位朋友,“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我们将激流勇进、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要求,全力实现“渝东南重要门户和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及“武陵山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5月20日的2017秀山县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将是秀山旅游发展的新起点。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秀山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诚挚邀请各位朋友前来美丽的秀山作客、参加2017秀山县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共同见证川河盖旅游景区建设成果,66万热情好客的秀山各族人民将陪伴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给您留下难忘的回忆。让我们走进“书中边城,画里秀山”,相约川河盖,不见不散!

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川河盖景区的一副对联。

上联:拿月万崖边,俯瞰川河,百度梦回差汉使

下联:揽云千雉上,仰瞻冠盖,一怀襟抱接天宫

横批:中华旅游第一盖

谢谢大家!

徐建明:谢谢向县长。今天在台上就坐的还有秀山县相关部门的领导,大家可以就自己关系的问题进行提问。

重庆庆青年报记者:各位好,我是重庆青年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目前川河盖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已经进入了公示期,主要为此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范中军:第一是县委成立了由书记担任组长的创4A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分解表,实行任务清单管理,并纳入目标考核。同时,形成了合力创建4A级景区的强大机制,我们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半月在景区召开一次推进会,分管领导每周到景区召开一次推进会。作为管委会,每天收集当天推进情况,每周县政府督查室以专项督查通报的形式直报县政府主要领导。这为我们短时期内对景区提档升级推进提供了强大的活力。

第二就是超常规快速推进升级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升级改造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68亿元,并启动了县城至川河盖景区10公里旅游快速通道建设,以及上川河盖专用索道建设。先后完成了环线公路升级改造、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木屋商铺、A级旅游厕所、通讯4G全覆盖等按照国家4A级景区目标要求应当实施到位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同时配套完善了安全、卫生、环保、统计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

第三,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原则、多媒体推动的“三位一体”营销推介方式。央视一套、重庆卫视先后对川河盖景区进行了宣传报道,CCTV《发现之旅》频道对川河盖景区进行了大篇营销,《工人日报》也进行了专题报道。最近我们有在跟重视传媒等多家媒体合作,全力推进川河盖的营销工作。

同时,我们也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媒体加入到秀山旅游,以川河盖4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的机遇,宣传秀山的营销旅游工作。

华龙网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华龙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川河盖景区作为重庆旅游景区的一个新兴热点,请问景区是以什么作为品牌核心概念进行传播的?

周毅:俗话说物以希为贵,人以缺为美,稀缺创造价值,稀缺就是品牌、就是核心,也正是由于稀缺,也就成为了旅游的新兴热点。川河盖就景区就是武陵旅游的新地标,就是因为稀缺,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非常稀缺。正如县长所推介的情况,川河盖上面方圆有28平方公里,川河上边的盖就是高山上面的平原、草场,这是渝东南地区的唯一,也是武陵山地区的唯一,被誉为“武陵第一盖”,还有“中华旅游第一盖”、“中国桌山”,川河盖面积有28平方公里,面积的大小位于全世界桌上的第二名。不但如此,资源的喜鹊还表现在从山上往下可以看到另外的山,这样就形成了盖顶空中奇景,还有众多天然的石器景观等等。川河盖还可以赏河,可以说四季川河盖,三生未了情。川河盖还有红色文化,有红军的战斗遗址,还有体验文化,不管是盖上盖下,形成了一个超级体验空间,详细的项目我就不介绍了。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国家级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做国家级的5A级景区。这就是稀缺两个字的魅力。

香港商报记者:我是香港商报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要请问一下在座的领导,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请问这届有什么亮点和安排?

王木林:2017年秀山县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将于5月20日在秀山川河盖正式开幕,这次活动主题是“武陵旅游新地标·神秘五彩川河盖”。

本届旅游文化节我们共设计了九项特色活动,主要是:通用航空嘉年华活动、川河盖媒体采访团活动、摄影、书法展示、商贸美食展销活动、旅行社考察团活动,还要组织“渝湘黔”三省市自驾游活动、周末文艺节目展演、川河盖“华城杯”山地自行车邀请赛、“驴友”川河行活动。相比前四届活动,第五届活动更加丰富,规模更加宏大,亮点更加突出。

亮点之一,景区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游客面前。去年以来,川河盖景区提档升级暨创4A工作启动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全面升级了“六大”要素,各类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硬件设施优于周边景区。5月20日,川河盖景区将以全新面貌出现,“中华旅游第一盖·武陵旅游新地标”作为秀山品牌口号正式亮相,游客届时可以体验到观星海、摸云海、穿林海、翻山海、玩草海、赏花海、品茶海、耍泉海。

亮点之二,全面感受“舌尖上的秀山”。本届节会将开展农特产品、旅游商品、特色美食展示展销活动及电商消费体验,游客朋友们可以饱尝极品美食的同时,感受“全秀山”“大武陵”美食风情。

亮点之三,深度升级了游客体验。景区以差异化发展为导向,陆续开启了溜波球、人体弹弓、蜘蛛车、翼装飞行等14个户外运动体验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一些创新的,有些项目也是比较独有的,特别是通航的嘉年华活动,一些胆大的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直升机飞行、低空热气球鸟瞰川河盖、模拟机体验等通航嘉年华活动项目,这些活动将全面点燃和引爆“游客兴奋点”。

所以,今年第五届活动与往年前四届相比就有这些亮点和兴奋点,希望届时广大的游客爱好者能够到川河盖参加这些特色活动,谢谢。

国际热线记者:你好,国际热线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川河盖景区和洪安景区如何实现联动抱团发展?

付强: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秀山的旅游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县城为中心,二是以边城和川河盖为重点。说到秀山的旅游首先想到核心的东西是两个字边城,说它是边城是因为沈从文先生写了一部小说叫《边城》,那里就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原形体。还有一个原因是秀山处于湖南、贵州等交界地。

我们在旅游上把边城与川河盖作为一个发展理念,所以在秀山有这么一句话,秀山旅游以边城而起、以川河而兴。我们有这样一个总体发展战略,川河盖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依靠星海、云海这些奇观,依靠奇峰奇洞的奇山异石,再加上林海、花海、茶山风景带,构建形成了国家级的山地公园,主要发展生态休闲和体验观光。

洪安主要发展边城旅游,以情感为主题打造幸福产业,重点塑造“东方爱情圣地”和“国家旅游名镇”的历史定位。这两个景区相距十多公里,政府在打造这两个景区,准备用一条快速通道,把两个景区串连起来,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共同打造国家级的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的旅游度胜地,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我是光明日报记者。刚刚听县长介绍川河盖上面的居民通过旅游的发展吃上了“旅游饭”,相当于他们从旅游中实现了脱贫,并走向了致富的路。现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也是县里的中心工作,我想请教一下,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这个工作县里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谢谢。

钟议:非常感谢光明日报这位记者对秀山旅游扶贫的关注。

关于旅游扶贫方面一是在政策上,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意见》;二是从规划上,我们规划编制了石耶鱼梁村、川河盖楠木村和清溪场镇大寨村等旅游扶贫规划。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以景点建设为龙头,推动农旅、文旅、林旅、康旅等深度融合,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30个、乡村旅游接待户444家,采取“参股入社、配股到户、按股分红、脱贫转股”的方式,确保贫困群众获得稳定的配股分红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从而促进脱贫致富。谢谢。

徐建明:最后政协王副主席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川河盖的“八个海”。

王木林:今天我们在回答大家的提问时讲的内容很多,我想这次游客要去川河盖,还有的新在哪里、特色在哪里,我就讲为什么要去。在武陵山哪个地方离星星最近?川河盖,所以可以到川河盖观星海。去川河盖还可以观云海、穿林海,川河盖还可以翻山海。哪里的草场最大?川河盖是高山草场,也是最美,可以在这里玩草海。还有川河盖的映山红从3月份要开到6月初,品种非常齐全,所以可以在川河盖赏花海。哪里的茶品质最好?到川河盖还可以品茶海,几万亩的绿茶非常美丽。在高山上能够玩水的地方也可以到川河盖,所以到川河盖可以玩泉海。

徐建明: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为止。

媒体朋友们,秀山县是重庆市的东南门户,川河盖景区被誉为武陵第一盖,第五届川河盖映山红文化旅游节将充分展示秀山的秀美风光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升秀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大家积极关注、充分报道,为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氛围。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