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事业处处长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南水北调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建良先生,省水利厅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徐希进先生,省南水北调局副局长罗辉先生,介绍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省直、济南市及省外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刘建良局长介绍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南水北调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建良:
新闻界的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各新闻媒体一直以来对山东水利工作,特别是南水北调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现在,我就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近几年运行情况和今后的工作安排,作简要说明。
一、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情况
自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山东济平干渠开工建设,到2013年11月22日工程建成试通水,直到2017年5月18日,南水北调工程已完成了四个年度调水任务,累计调入山东长江水19.9亿m³,其中2016~2017年度调入我省长江水8.89亿m³,计划到6月30日,全部完成本年度省内调水、分水、配水等各项任务。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国务院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关系到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南水北调山东一期工程主要是缓解鲁南、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城市缺水,兼顾生态和环境用水,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供水区范围涉及我省的13个市、61个县(市、区),每年可为我省调引长江水13.53亿m³。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建成后,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相结合,与全省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互联互通,构建了我省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骨干水网,从战略上调整了我省的水资源布局,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
(一)南水北调工程构建了全省骨干水网,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自2013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已顺利完成了四个年度的调水任务,调水量分别为1.7亿m³、3.28亿m³、6.02亿m³、8.89亿m³。本年度从2016年10月1日~2017年6月21日,我省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向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滨州、淄博、聊城、德州、济宁、枣庄等11个受水市调配长江水、黄河水等各类水资源共6.54亿m³。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标准。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运行后,每年可以为我省增加净供水量13.53亿m³,这不仅从水资源总量上增加了山东的供水保障能力,而且通过以南水北调工程构建的骨干水网体系,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特别是遇到特殊干旱年份,可基本缓解城市的水资源危机和水生态危机,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可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山东最大的意义和作用,或者最大的贡献,就是通过1200公里的工程,把全省骨干水利工程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形成了互联互通的水网,南北相通,东西互济。这样,水资源的配置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二)工程调度运行达到设计指标,运行状态总体良好。南水北调工程自2013年11月22日试通水以来,山东境内7级大型梯级泵站均达到设计流量并顺利实现联合调度运行,泵站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状态良好。2017年,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及济南以东段242公里渠道工程,持续达到设计流量50m³/s运行,渠道及其建筑物工程运行安全。水库、穿黄隧洞等重要建筑物工程运行安全,鲁北输水干线最大引水流量30m³/s,实现了聊城、德州各供水口门的同步分水,工程运行高效有序。
2017年5月15日~20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组,对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通水三年多来,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基本实现了由建设管理向运行管理的平稳过渡,实现了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受水市县的规划供水范围目标,工程运行状况良好,较好地发挥了综合效益。在工程运行安全方面,山东境内泵站、水库、穿黄隧洞等重要建筑物工程运行状况总体良好;运行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的建设基本满足运行需求。
(三)配套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全省38个工程单元有33个完成了通水验收, 29个接纳了长江水。按照201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续建配套工程规划的批复》,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共分为14个单项、38个供水单元,概算总投资224.79亿元。截至2017年5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08.36亿元,占总投资的97.8%(不含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主要是2013年以来,因为保胶东地区供水安全,无法安排时间干工程。报国家已批准延期适时实施),有33个供水单元已经完成通水(蓄水)验收,基本具备了承诺调引江水的能力。
本调水年度已向枣庄、济宁、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潍坊、青岛、烟台、威海11个受水市的29个配套工程单元供水,占全部配套工程供水单元的78%。聊城的东阿、阳谷、莘县、临清、茌平、高唐,滨州的邹平、博兴,烟台市区及招远、蓬莱、莱州、龙口等13个单元工程以及聊城、滨州等8座新建中型平原水库,都是第一次通水蓄水。
刚才说了,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对全省61个县市区来说,我省有这个接纳长江水的条件了。这个意义十分重大。
(四)为保胶东地区供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2014~2016年三年,胶东地区一是降水明显偏少,二是能够形成径流的降水更少。2016年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四市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偏少90.5%、79.8%、73.3%和50.6%,今年以来到6月21日,胶东四市降水较多年平均分别偏少33%、53%、35%、21%,大中型水库蓄水比同期偏少52%,大部分水库在死水位以下,有的水库已经见底,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性水危机,城市和工业供水必须通过外调水解决。三年来,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计保障胶东地区供水安全的要求,通过调整用水指标、调整用水结构、调整调度方式等各种措施,保障了胶东地区供水安全。到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正与胶东调水工程联合调度运行,长江水成为胶东地区供水安全的重要支撑。自2016年3月1日起,到2017年6月21日,已为胶东地区供水6.82亿m³。
到今年可以说是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过去大多数人都认为不会用长江水,工程搞的必要性值得研究,水价这么高等等,甚至觉得当时决策错了。今年胶东干旱引起了转变,感到多亏了南水北调,特别感谢当时决策的领导的眼光,有水平。可以说,南水北调又一大贡献就是保胶东地区供水安全。
(五)实施生态补水,保障了区域水生态安全。2014、2015年,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向南四湖补水9536万m³。2016年旱情持续,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调引长江水向两个湖泊补水2亿m³,避免了因湖泊干涸导致的生态灾难。为小清河补源累计达2.4亿m³,有效维持河流生态健康,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济南市保泉补源1.31亿m³,有力保障了济南市泉水四季喷涌。
(六)推进地下水压采,地下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倒逼机制,促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根据水资源公报统计,全省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由2010年的91.3亿m³下降到2016年的82.3亿m³。2017年1月1日,全省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6.34m,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上升0.18m,南水北调受水区9市地下水埋深较去年同期全部上升,最大回升0.68m。全省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漏斗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270km³。
保生态,改善生态,这是南水北调又一大贡献。南水北调的综合效益还有许多,在有关材料上已经说明,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从2013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始进入运行期,由工程建设转向运行管理,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南水北调工程效益的不断发挥,其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越来越重要,受水地区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大压力。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在前列”的要求,确定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愿景。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继续做好保障胶东地区供水安全工作。从目前形势看,胶东地区如无持续的有效降雨过程,汛期仍然需要继续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调引长江水,以确保胶东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四市供水需求。保胶东地区供水安全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最大政治任务。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已经做好启动应急调水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胶东地区用水安全。
(二)加快建立南水北调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俗话说,水利工程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关系调水安全和调水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在依法管理、工程保护、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工程管理规范,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经济高效。
(三)继续加大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力度。确保2017年底全面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具备接纳长江水的条件,实现与干线工程的统一配置、联合调度,拓展延伸南水北调水网体系。
(四)继续推进地下水压采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地下水压采,从根本上遏制地下水超采局面,持续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运行。当前已经进入汛期,为胶东地区的调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跨流域调水线路长,风险点多,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要加强工程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做好防汛物资储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安全度汛。谢谢大家!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大众日报记者:
南水北调工程近几年调水量逐年增加,社会关注度高,效益显著,请介绍一下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以来发挥的效益情况。
山东省南水北调局副局长罗辉: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以来,累计调入山东省水量19.9亿m³,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水资源调配和供给保障能力。南水北调工程每年可为我省增加净供水量13.53亿m³,不仅从水资源总量上增加了山东的供给保障能力,而且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构建的水网体系,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特别是在遇特殊干旱年份时,可成功缓解城市的水资源危机和水生态安全,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一是南四湖、东平湖可以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及时调引长江水,避免湖泊再度出现水质恶化、鱼虾死亡等生态灾害。二是为小清河补源,改善了济南市区段小清河水质和生态环境。南水北调运行以来,先后为小清河补源达2.4亿m³。三是为济南市保泉补源。南水北调运行以来累计为泉城补源1.31亿m³,通过向玉清湖、卧虎山、兴隆等水库和有关河道渗漏带补水,有力保障了济南市泉水四季喷涌。
3、社会效益显著。一是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与防洪除涝、灌溉、生态保护等结合实施,每年可消化中水2亿吨,增加灌溉面积200万亩。二是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工程调水与航运结合实施,增加通航里程62km,打通了东平湖与南四湖水上交通。三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沿线防洪除涝结合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和农村防洪排涝标准。四是干线工程与灌区改造相结合实施,维护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齐鲁晚报记者:
近两年胶东地区旱情严重,城市用水出现危机,能否介绍一下南水北调工程在保障胶东地区供水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山东省水利厅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徐希进:
2014~2016年,胶东地区一是降水明显偏少,二是能够形成径流的降水更少。2016年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四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偏少90%—50%;今年以来到6月21日,胶东四市降水较多年平均偏少32%,大中型水库蓄水比同期偏少52%,大部分水库在死水位以下,有的水库已经见底,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性水危机,城市和工业供水必须通过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外调水解决,并且是当前唯一的外调水源,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保障胶东地区供水的重要支撑。
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计保障胶东地区供水安全的要求,通过实施临时应急工程、调整用水指标、调整用水结构、调整调度方式等各种措施,保障了胶 东地区城市供水安全。自2016年3月1日向胶东地区送水以来到2017年6月21日,已供水6.82亿m³。
农村大众报记者:配套工程建设及投入运行是南水北调工程发挥作用的关键,请介绍一下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与投入运行方面的情况。
罗辉:
1、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共分为14个单项、38个供水单元,概算总投资224.79亿元。截至2017年5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08.36亿元(不含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占总投资的97.8%,有33个供水单元已经完成通水(蓄水)验收,基本具备了调引江水的能力。
2、2016—2017年度配套工程初步具备了接纳长江水的能力。截至2017年6月21日,本调水年度已向11个受水地市(菏泽、东营除外)的29个供水单元供水,累计净供长江水5.88亿m³。本年度还首次实现向聊城6个县区、滨州2个县区、烟台5个县市区共13个供水单元第一次输送长江水。聊城、滨州等8座新建中型平原水库第一次投入使用。
3、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配套工程建设管理,确保2017年底基本完成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并具备全面接纳长江水的条件。
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构建了山东水网体系大格局,目前,山东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已经运行四年,请介绍一下工程运行情况。
刘建良:
1、南水北调工程构建了全省骨干水网。不仅每年可为我省调引长江水13.53亿m³。而且成为山东水网的骨干,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共同构建了我省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现代水网大格局,从战略上调整我省的水资源布局,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
2、大大提高了我省水资源保障能力。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从水资源总量上增加了山东的供给保障能力,而且会随着山东境内水网体系的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更大程度地“盘活”境内各种水资源,特别是在遇特殊干旱年份时,可成功化解城市的水资源危机和水生态危机,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工程调度运行达到设计指标,运行状态总体良好。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以来,山东境内7级大型梯级泵站均达到设计流量并顺利实现联合调度运行,泵站运行安全可靠。2017年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及济南以东段242公里渠道工程,持续达到设计流量50 m³/s运行,渠道及其建筑物工程运行安全。水库、穿黄隧洞等重要建筑物工程运行安全,鲁北输水干线最大引水流量30m³/s,实现了聊城、德州各供水口门的同步分水,工程运行高效有序。
2017年5月15日~20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组,通过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运行状况良好,较好地发挥了综合效益。在工程运行安全方面,山东境内泵站、水库、穿黄隧洞等重要建筑物工程运行状况总体良好;运行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的建设基本满足运行需求。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今天下午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