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陆忠伟:必须把创新放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

发布时间:2017-06-30 16:14: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哲

今天上午,以“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海洋经济”为主题的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陆忠伟在开幕式表示,在人海关系的对立统一事物中,人类对海洋利用的外延非常宽广,但是必须把创新放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破解难题,增强动力,走向创新驱动。

陆忠伟介绍,就深海而言,完成初步调查的水域也就20%左右,近海也就50%,人类探测到的海床面积仅占全球海床的0.05%,这正了中国的谚语所言“海水不可斗量”。前不久澳大利亚等西方媒体攻击中国的东海1-1,就搜寻MH370的在搞情报,这无疑是天方夜谭,但是狗眼看人低的一面说明了先进的水下生活技术和设备、战术和程序,以及关于气象、雨量、季风、洋流等海洋科学知识,是人定胜海的必备利器,较之于其他海洋大国,中国尚有差距,发展空间扩大。

两年前,中海981大型钻井平台在南海首战告捷,面临鼓舞,981的钻井深度可达一万米,这是我国开采石油油气资源的国之重器,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技术领先国际水平,由此可见大型海洋装备是重点的发展产业,承载着高端装备制造的国家战略使命。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必将走向主要靠人来推进经济发展。在人海关系的对立统一事物中,人类对海洋利用的外延非常宽广,但是必须把创新放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破解难题,增强动力,走向创新驱动。

陆忠伟表示,建立大型海洋装备的特性,还要形成促进创新体制架构,走一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融合发展道路。军转民,民参军,政府加大秩序,靠人掌握深水测试和深水钻井技术,推进油气资源开采,由浅入深,提高作业效率,加强高端深水市场的竞争力,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几千年人海关系的演变导致了海洋权益、海上通道、海洋资源等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模块内容,海洋的军事利用为各国所高度重视,海军的活动虽然主要以海面为主,但是也上达天空,下至海底。围绕海洋的大国战略博弈给我们启示,人海关系的另一面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大民族的国际关系,换句话说这就是国海关系,世界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关系。

人类围绕着海峡、航运、航线展开的贸易、战争、外交、文化等活动都是在争夺国家的战略影响,并且引发了对海的权益的决策,维护兵力和物资运输的便捷,防止海上源头被掐断,海上安全是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安全战略的最优先选项,以及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使命。中国在海洋中有永久与根本的国家力,海洋安全当然也是中国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坚持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主张,主要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输血,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中国奉行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海军战略,中美在寻找机会,避免陷入陷阱,中国与老牌的海洋国家也应该共同合作,提高反海盗、反恐怖、反扩散的战事水平和合作水平。

中国官方发布了“一带一路”的海上合作方案,旨在以经济家的结伴模式取代军事家的联盟模式,这是冷战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也是隆重礼物。海洋是环球的高速公路,参与国家和经济体系所连接,形成了经贸互补关系,活跃全球物流,各个城市在这条环球以及区域中的资源链、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上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城与城是零距离,点对点,链相接,加深了联通程度,不能在供应链中掉链子。

美国地缘政治专家说过,地缘政治较量正在从领土之争转向互联互通以及全球的供应链之争。2030年,全球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大城市,大部分人与海岸线的直线距离在50以米之内,全球将出现50个超级城市群,这一点实际上勾画出海洋经济的另一个成面,就是城海关系。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大力吸引全球的供应链落地,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形成了城市群,并以其在供应链中的角色而定名,比方说迪拜的互联网城,巴格达的加工区等。

陆忠伟称,从趋势看,世界级的城市将会打造出超级的资本、技术、人才体系。麦肯锡全球经济院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来自西方主要城市和新兴市场的超级城市,另外三分之一来自新兴市场的中等规模城市,这表明世界经济青睐人口稠密和互联互通程度高的沿海城市,沿海城市必须创新航运模式、物流合作模式,通过构建港口增加海上航线,建立港口城市合作机制。

据了解,此次论坛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发智库研究院和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国发智库研究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