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以“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海洋经济”为主题的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发智库研究院和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国发智库研究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承办。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明昊在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过去几年来我们在“海丝”建设上有四个方面进展,第一个就是跟相关国家的战略对接,包括印尼,全球海上支点计划,文莱-2025愿景。第二个是深化港口重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的合作。第三是加强海洋产业的合作,其中包括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离岸金融,共同打造按体系完整的海洋产业链。第四个提供更多的海洋公共产品,包括设在青岛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包括人才的培养。一些重点港口项目,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特港,缅甸的皎漂港的建设,包括皎漂特区建设都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互联互通并不是我们想得这么容易。
从过去几年实践看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地区国家对中国仍然心有余虑。我们讲喜欢中国钱容易,喜欢中国人不那么容易,“一带一路”跟过去的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相比较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非常注视民心相通的问题。
第二,一些国家有种中国发红包他来抢红包的心态,合作之前让中国人多出钱,多让利,合作的时候盲目地攀比。比如我国在印尼推高铁,东南亚某些国家就跟我们谈了,你在印度的这些条件很好,能不能给我,所以这种攀比,包括它国内政治上的变局对我们项目建设的影响都比较明显。
第三个问题各国经济体制机制,包括思维、营商的方式跟我们还是有差距,尤其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政府决策不透明,契约精神欠缺的问题,可能我们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会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第四个挑战,美国、日本也在深度地介入地区的互联互通的建设,东南亚和南亚的国家经济上落后一点,但是他们在需求上、胃口上、眼光上都很高,是因为美国、日本、韩国这些竞争者都在试图进入这个市场。包括东盟“互联互通计划”就明确提出要加强跟各个外部利益有关方的互动,所以我们面临着中日韩的竞争。去年安倍政府把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这是日本提出来一个项目,增资,从原来一千亿美元到两千亿美元,所以我们企业“走出去”很多是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这些突出的问题都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