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10月26日黑龙江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情况

发布时间:2017-10-31 14:00:57  |  来源:黑龙江省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主持人 王国璇: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国务院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前后历时3年多时间,今天即将对外公布普查结果。为了帮助各位记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请来了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开明先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周亚明先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殷福忠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这次普查有关情况并普查公报主要内容,同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省徐开明局长做介绍。

徐开明: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情况和《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

首次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启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视,11月19日省政府印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黑政发〔2013〕17号),成立了由31个省直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我省的普查工作,并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普查办科学谋划、精心组织,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了普查各项工作任务,我省普查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一、普查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范围为全省国土范围(不包括在内蒙古自治区行政辖区内归黑龙江省领导的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要求,在国务院普查办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不负重托,攻坚克难,累计投入普查专业技术人员1400余人,先后完成了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基本统计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并于2016年12月顺利通过了国务院普查办组织的总体验收。2017年5月11日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专家验收。我省普查工作在组织实施、质量管控、科技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得到了国务院普查办的高度评价。

一是组织高效。在严格执行全国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省情实际,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协调保障,统一技术设计,统一质量管控,统一进度调度,确保全省普查工作统一高效推进。

二是客观真实。遵循“自然优先、现状优先”和“所见即所得”的原则,采用“室内高精度遥感影像判读+人工野外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其中实地核查率超过80%,形成野外核查轨迹54.5万千米,全省统一数据采集、建库,采用计算、对算两种方式进行基本统计,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客观、真实。

三是精细准确。采用0.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执行全国统一的三级分类指标体系,一般地区采集指标为400平方米,城市中心城区采集指标达200平方米,采集精度优于1米,统计指标超过300个。

四是质量可靠。全面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培训考核与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了“两级检查、一级验收、首件验证、过程抽查、验前预检、验后复核”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对承担单位全覆盖、区域全覆盖、工序全覆盖、成果全覆盖,成果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9.4%,一次性通过国家质量复核。

五是创新驱动。引进海量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系统,快速、高效完成黑龙江省全域的普查和时点核准两次多源遥感影像处理。结合普查各生产环节特点,推行内外业一体化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并组织技术人员自主开发“地理国情普查内外业生产应用与管理集成系统”,形成一体化工作模式,实现普查数据生产、质检等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二、获得的主要成果

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首次获得了我省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海量地理国情信息,全面查清了我省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建成了普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编制了基本统计数据汇编和普查公报。主要成果有:

(一)普查数据成果。统筹获取了全省0.5米和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累计覆盖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千米,直观展示了全省地表空间现状;制作了全省10米格网和重点区域2米的精细化数字高程模型及坡度坡向数据,是目前覆盖全省最高精度的地形地貌数据,能够细致刻画全省地形地貌特征;采集了全省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分类图斑总数达到755万个,可以为开展各类空间性规划、调查、分析、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二)普查本底数据库及管理服务系统。建成了多类型、高精度、全覆盖的普查本底数据库,数据总量达19.69TB,相当于一个省级图书馆馆藏数据量,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构建了既可提供三维浏览、成果查询、检索和分发服务,也可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个性化的统计分析定制服务的数据库管理和应用服务系统。

(三)普查基本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统计单元,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基本统计成果,摸清了全省植被覆盖、道路、水系、房屋建筑(区)等方面的“底数”,内容丰富详实、客观准确,可以为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地理国情信息支撑。

(四)普查公报。按照“择重点、受关注、可公布”的原则,公报包含了普查内容和指标中可公开的指标,并以图文并茂、数表搭配的形式客观反映了本次普查的主要统计成果,以便社会公众了解我省基本的地理国情“家底”。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首创性特点突出,在成果、机制、应用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首次摸清了全省地理国情“家底”。全面查清了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禀赋和空间特征,形成了完整覆盖全省的地理国情“一张图”,客观揭示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内在关系,为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提供了数据基础,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客观依据,为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相关管理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地理空间公共基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二)形成了完善的普查机制。构建了组织管理、实施保障、技术标准、质量控制、进度调度、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七大工作体系;建立了统筹协调、部门协作、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实施了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的创新驱动理念;培养了结构合理、技术成熟、作风优良的专业技术队伍。通过普查机制的全面建立,为今后开展常态化监测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对促进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三)开展了普查成果系列应用。按照张高丽副总理关于“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和“对接需求、促进共享,做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推广应用”的要求,立足我省实际情况,围绕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实施,不断深化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在环保方面用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在规划方面用于开展“多规合一”研究和市县空间性规划编制试点;在审计方面用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水利方面用于开展“河长制”试点工作;在统计方面用于开展农业普查、草原资源清查等,发挥了普查成果在空间规划和各类资源调查中的地理空间公共基底作用。利用普查成果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地名普查等工作,同时还用于监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地级以上城市空间格局变化、城市沉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预警及地理信息更新、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变化、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自然生态状况变化等,展现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丰富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普查公报主要内容

经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省政府批准,由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国土资源厅、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公报》。

本次普查《公报》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我省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分布情况

全省国土面积45.25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在内蒙古自治区行政辖区内归黑龙江省领导的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区、松岭区)。

从海拔分布看,按面积统计,自然地理要素的37.19%分布在0(含)~200米低海拔区域,45.58%分布在200(含)~500米低海拔区域,16.46%分布在500(含)~1000米低海拔区域,0.77%分布在1000(含)~2000米中海拔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的66.56%分布在0(含)~200米低海拔区域,30.76%分布在200(含)~500米低海拔区域,2.63%分布在500(含)~1000米低海拔区域,0.05%分布在1000(含)~2000米中海拔区域。

从地貌类型看,自然地理要素的32.45%分布在平原,23.72%分布在台地,23.12%分布在丘陵,20.71%分布在山地。人文地理要素的53.38%分布在平原,33.02%分布在台地,9.37%分布在丘陵,4.23%分布在山地。

(二)全省地形地貌情况

从海拔分级看,低海拔区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9.25%,中海拔区域占0.75%。

从坡度分级看,平坡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64%,较平坡地占19.05%,缓坡地占22.77%,较缓坡地占6.52%,陡坡地占0.93%,极陡坡地占0.09%。

从地貌类型看,平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2.84%,台地占23.89%,丘陵占22.86%,山地占20.41%(如山地面积92354.13平方千米,相当于大庆、伊春、佳木斯、七台河4市的面积总和)。

(三)全省植被覆盖情况

全省植被覆盖面积为432862.50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5.65%。

(四)全省水域情况

全省单条500米以上的河流总长度为204606.17千米,单条500米以上且宽度3米以上的水渠总长度为99836.00千米。全省水面总面积为10070.24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2.23%,相当于宝清县域的面积。

(五)全省荒漠与裸露地情况

全省荒漠与裸露地面积为1041.3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23%。

(六)全省铁路与道路情况

全省铁路路网总长度为6279.64千米。

全省宽度大于5米的乡级以上(含乡级)公路总长度为78348.12千米。

(七)全省居民与设施情况

全省房屋建筑(区)地表覆盖总面积为3089.1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68%,相当于双城市域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丰富、内容全面、数据准确、现状真实,可以为我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但基于《公报》发布面向的对象和范围,本次选择省级层面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主要普查内容进行发布,而绝大部分普查成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法定程序提供利用。此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就《公报》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其它内容,大家可以参阅《公报》。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测绘法》的要求和我省实际需求,深度挖掘普查成果价值、大力推进普查成果共享应用。重点推进普查成果在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各项重大任务、防灾减灾与应急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我省将按照“结合省情、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利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作为本底,按年度实施基础性和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通过定期监测发现变量、研究变化,支撑科学决策,发挥地理国情信息的关键作用。

普查工作基本情况和《公报》主要内容,介绍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国璇:

谢谢徐局长。

下面,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黑龙江日报记者:

我是黑龙江日报记者,刚才听徐局长介绍了解到这次地理国情普查首次获取了覆盖全省陆域的地理国情信息,摸清了全省地理国情“家底”,请问本次普查有什么意义和特点?

徐开明: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和房屋建筑、铁路、公路等人工设施在地理位置、空间分布方面的国情信息。地理国情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依据;是实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服务,开展其他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数据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要求,提出了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这些都是基于对省情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地理国情的支撑保障。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摸清地理国情家底,可以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于我们做到心中有数,立足底线思维、进行宏观思考、更好把握大局,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将在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增强公众省情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普查有六个特点:

一是全面,普查内容和指标的设定选取了行业和部门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了对全省陆地国土范围无缝隙全覆盖;

二是真实,遵循“所见即所得”、“自然优先、现状优先”的原则,如实反应地表覆盖的客观情况;

三是精细,普查最小图斑面积对应实地面积200平方米,即使篮球场大小的一块绿地也能统计出来,同时选取了超过300个统计指标逐级汇总,精确表达地理国情;

四是系统,在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是互补,普查分类体系与其他部门的各种调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从多个维度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支撑;

六是丰富,普查获取了全省的优于1米的卫星影像、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地表覆盖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遥感解译样本数据、元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普查图集等丰富成果。有电子、有报告、有图集,从多方面为政府提供信息支撑。

人民网记者:

我是人民网记者,请问,本次普查与国土部门开展的土地调查有何不同?普查成果将在相关部门以后使用或者开展的调查中发挥什么作用?

周亚明:

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应该说与我们已经开展、今后还要继续开展的全国土地调查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国情国力的调查。这次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它形成的成果应该说是一套分类体系科学、数据质量可靠、覆盖全国、内容比较丰富,同时精度比较高、现实性比较强的国情数据成果。

那么,地理国情普查和土地调查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有两个方面:国情普查侧重于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等方面,而土地调查则侧重于土地的管理属性和利用方式。如对耕地的调查,只要地表种植了农作物的,在国情普查中都纳入到耕地进行调查统计,这与国土部门既承认现状又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和管理权属存在根本差异。另外,二者在统计时采用的影像精度、小上图面积等技术指标设定层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地理国情普查对经济社会发挥的作用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大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情普查数据可作为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普查的公共空间基底。为其他国情国力调查提供真实、精准的空间数据基础是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其成果具有的系统性、客观性、空间性的特点,能够有效避免重复获取基础空间信息,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第二,能够起到数据互补作用。对国土部门来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土地调查数据二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把两者结合使用具有相互校核补充的作用,从多个维度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的真实状况。打个比方,把两种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能够准确反映土地批而未用、未批先用等多种情况,这对我们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第三,能够起到数据支撑作用。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土地用途管制、为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包括退耕还林还草等,都提供了有利的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可以丰富我们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规划强度测算基础性评价数据支撑,有力支撑国土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极大地实现我省国土资源优化配置。

东北网记者:

我是东北网记者,请问地理国情普查除了今天发布的普查公报外,还有哪些成果?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经结束,下一步将如何打算?

殷福忠:

除了今天刚刚发布的普查公报外,还有四大类成果:一是数据成果:主要是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包括正射影像数据库、地形地貌数据库、地表覆盖数据库、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库、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等;二是统计分析成果:包括普查基本统计报告、专题报告、普查数据汇编等,这其中包含向省委省政府提交的专项分析报告;三是图件成果:如《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地图集》,包括《地理国情现状图》、《海拔分级图》、《坡度分级图》、《地貌类型分布图》、《地表覆盖图》、《种植土地分布图》、《林草覆盖分布图》、《铁路与道路分布图》、各个区县地理国情现状图等,既有纸质版也有IPAD版;四是软件系统成果: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展示系统、应用服务系统等。

在国情普查完成后,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辅助政府决策、提供行业应用和公众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新《测绘法》和省政府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要求,今后我省将依法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在首次摸清“家底”,查清“存量”的基础上,依托常态化监测做到掌握“变量”、发现“趋势”。结合我省是农业大省、林业大省、生态大省、资源大省、边境大省的实际,通过扩展分类指标、补充采集内容等方式,采集并监测各类要素的变化状况,同时以需求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关键方向、重点领域开展专题性监测,形成年度监测分析报告、专报、图件等系列监测成果,对我省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在地理空间的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为重大战略实施和相关行业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想请徐开明局长谈谈地理国情监测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徐开明:

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作了阐述,把建设生态文明置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予以强调。明确要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省自然资源禀赋独特,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大湿地,这是大自然恩赐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依托。 

新《测绘法》明确要求测绘事业为生态保护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查清现状、保护存量、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和资源,在治理、保护、修复、利用、评价等各环节都需要精准、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其诸多重点任务都需要有据为证、“看图说话”。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恰恰是我们洞察自然地理和人文要素现状和演变的“一双眼睛”,能够提供这种支撑。目前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已成为许多生态文明建设承担单位的得力工具,刚才我在国情普查工作情况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典型应用,下一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将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重大任务的工作落实、成效评价、趋势研判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监测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情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后的执行状况、生态保护修复情况、退耕还林还草落实情况、支撑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可以说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职责所在,也是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所在,相信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丰富数据资源和技术优势必将发挥更大作用,有了地理国情监测这双敏锐的眼睛我们能够对龙江大地看的更清、管的更好、建的更美。

谢谢各位!

主持人 王国璇:

时间原因,提问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如对今天的发布内容还需做进一步了解,请在会后联系省测绘局的有关处室。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省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和记者们的出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