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10月31日上海市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国际航运中心转型升级相关内容

发布时间:2017-11-17 10:08:48  |  来源:上海市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徐威(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各位记者,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上海着力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海港枢纽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邮轮港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邀请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专题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发布会的有: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先生、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徐国毅先生、宝山区副区长苏平先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方怀瑾先生、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贾锐军先生。

现在先请张林副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108552223.jpg


张林(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过去五年,上海着力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取得了不少成果。具体可分为海港枢纽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邮轮港建设三大板块。

一、海港枢纽迈向可持续发展

(一)新技术、新能源打造绿色港口

为有力推进绿色港口的建设,上海市大力实施《上海市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了本市绿色港口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以此为纲领,交通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成果显著,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基本实现。

一是推进岸电技术应用。使用岸电可使船舶每次靠港减少高达95%的污染物排放量。目前,洋山三期码头6号泊位高压岸电系统已经投运,5号泊位新建岸电设施也将于近期验收;洋山四期码头的岸电设施建设工作将于明年初完成。

二是实施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上海港自2016年4月1日起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第一阶段控制工作。控制措施实施后,2016年4-12月全市SO2浓度同比下降15%,其中浦东高桥监测站同比下降达52%,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此外,上海港积极推动内河LNG船舶应用,已有52艘LNG动力船投入运营,预计今年底将达到100艘左右。

三是推进港内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上海港积极推进轮胎吊(RTG)“油改电”,目前已完成75%的RTG设备电动化改造。推进集卡LNG能源替代,累计更新港内LNG集卡800辆,建设LNG加气站5座。推进港内高污染车辆提前淘汰,2016年即全面完成港内500余辆黄标车的提前淘汰工作。

(二)信息技术推动港口高效运作

一是打造全球最大规模全自动码头。今年底,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将开港试运行,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港口的集装箱从港区装卸到码头运输、仓储均将实现自动化运作,生产作业实现零排放。

二是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港口服务水平。随着枢纽港建设的深入,上海港在“智慧港口”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利用新技术提升港口服务品质。一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港口、航运、货主、代理、口岸部门间建立统一服务平台,改革传统码头柜台受理业务体系,方便客户网上受理,降低了物流成本和时间。二是建设一站式查询服务网站——“港航纵横”,整合上海港7个集装箱码头以及上港集团在长江支线8个码头、内河支线2个码头的数据,加强长江经济带船、港、货、箱各种物流资源的协同。三是打造“e卡纵横”集卡服务平台,对集卡和货物运输需求进行配对,有效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集卡空驶和货物滞留问题,均衡码头作业强度,提高港口物流效率。此外,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的电子化试点工作也在推进中,争取明年实现全覆盖。

二、国际航空枢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设施升级支撑上海航空枢纽能力提升

多年来,上海持续发展机场建设,上海机场客货设计保障能力已达1亿人次、520万吨。浦东和虹桥两个国际机场的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三个主要指标创出新高。2016年,两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6亿人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9年排名全球机场第三。

(二)航线网络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107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两场的航班,航线网络遍布全球282个城市。面向国际,上海机场国际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全国占比分别达27.7%和48.4%,成为我国大陆第一空中门户。与此同时,上海机场全力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导的实施,2016年开通了24个“一带一路”国家、共计47个航点的客货运直飞航线,年往返旅客近900万人次、货邮近70万吨。

(三)新技术助力空港服务品质升级

上海机场通过科技引领,提升空港服务品质。运行保障方面,浦东机场研制部署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感知机场围界防入侵系统;虹桥机场建设了国内领先的机场跑道异物检查(FOD)远程监测系统。旅客服务方面,上海机场已成为国内自助服务产品最丰富的机场,旅客出行体验不断优化。货邮运输方面,电子化进程飞速发展,出港电子运单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依托上述管理和技术创新,机场旅客服务品质全球测评中,浦东和虹桥机场的排名分别提升至全球第5位和第16位。

三、邮轮港建设带动邮轮经济快速发展

(一)邮轮设施配套不断完善

随着上海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邮轮港接待能力大幅提升。2016年,上海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509艘次,邮轮游客吞吐量达到289.63万人次,跃升为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此外,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已于2015年启动,2018年将形成“四船同靠”、年接靠邮轮800-1000艘次的运营能力。同时,以“绿色邮轮港”为目标,吴淞口国际邮轮港1号泊位岸基供电项目已建成投运,这是亚洲首套、世界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邮轮港后续工程还将同步打造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二)邮轮口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为应对邮轮旅客吞吐量的大幅增长,邮轮口岸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管理创新。邮轮旅客实现单一窗口申报,“邮轮便捷通关条形码”服务、邮轮港自助通关通道得到推广,旅客入境通关时间大幅缩减。交通、海事部门成功进行长江口超宽船舶交会实船试验,将在E航海技术支持下,推动大型邮轮和大型集装箱班轮双向交汇常态化。

(三)邮轮经济快速发展

上海邮轮全产业链发展初具雏形。上游,“上海中船国际邮轮产业园”、国内首支邮轮产业基金落户宝山。中游,40余家邮轮管理、邮轮旅游公司汇集,“邮轮总部经济”逐渐显现。下游,母港服务不断升级,邮轮船供实现较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邮轮船供总量达3亿元。

未来,上海将以制度创新优化航运产业发展软环境,以技术创新打造绿色、智慧的枢纽港,以管理创新提升航运服务效率和品质,加快建设具有较强经济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徐威:感谢张林副局长的介绍。现在进入提问时间,请提问的记者先自报一下所在媒体。

新华社:请问张林主任,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对服务“一带一路”还将做出哪些贡献?

张林:我们将“一带一路”倡导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结合在一起推进。在推进过程中硬件、软件同步提升。硬件方面:主要是依托上港集团和中远海运集团加强在全球的港口布局。大家已经在媒体上看到,在希腊和以色列都有一些布局;软件方面:1、发挥上海国际海事亚洲技术合作中心的作用,为“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培养人才。2、正在筹备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港航合作机制,由上港集团和中远海运搭建平台,正在筹划以“港航合作、互联互通、开放共赢”为主题,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港航发展合作机制,这项工作正在筹划中,将力争明年7月11日航海日推出。3、发挥上海航运指数权威优势,打造“一带一路”的贸易和运输指数品牌。这个项目是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上海航交所经过两年的努力推出的指数,这个指数发布以来已经受到业内企业的广泛好评。大家在“一带一路”的投资和发展中利用这个指数对业务和投资环境进行判断。4、上海企业在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具有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自由贸易港区平台作用,营造鼓励交通航运企业走出去的好的环境。

上海电视台: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一下机场集团的贾总,您提到新技术助力品质的提升,和老百姓具体有哪些联系?第二个问题,目前洋山港的四期就要开港,准备工作怎么样?目前正在进行哪方面的工作?

贾锐军(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当前,上海机场高度重视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建设智慧口岸、智慧空港推进智慧服务、智慧运行,核心目的是提高旅客体验、提高空港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管理能力、提高机场国际竞争力。

智慧服务方面,上海机场很早就开始建设旅客服务APP,强化面向社会、面向旅客的服务尝试,能够提供从出门前往机场到登机离开机场的一站式服务和独特的互动体验:通过“上海机场”APP,可以便捷地享受自助产品和查询航班计划及实时信息;通过支付宝、腾讯的微信支付可以便捷停车无感支付、便捷购买餐饮娱乐服务和航站楼内各种商品;通过“微博”可以将出行中的问题和不满即时“直播”。

智慧运行方面,上海机场积极携手基地航东航、春秋、吉祥,落实国际航协(IATA)的“简化出行”(Fast Travel)计划。目前成功实现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自助登机及自助行李查询,获得IATA颁发的“便捷旅行绿色认证”。浦东、虹桥的机坪已经实现无线网络全面覆盖,能够为航空公司HCC系统的电子飞行包、移动客舱等业务提供基础支撑。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持续推动国内首家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建设,上海两场的A-CDM系统已经实现数据接入幅度升级和数据容量扩展,正努力推动进出港航班的目标时间管理,为上海民航跨部门一体化运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口岸方面,客运方面,随着8月19日国家公安部“扩大自助通关人员适用范围”新政的推出和在沪落地,越来越多的入境旅客可在10秒内办结自助通关手续;货运方面,上海通关作业无纸化覆盖率已达92%,除特殊贸易、需要行政许可或原产地证明等情况外,皆已达到无纸化操作。推动电子运单普及使用作为货运电子化进程中最核心的环节,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海关、检验检疫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机场出港电子运单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香港。

方怀瑾(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我们建设了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从2014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以来,经过了将近三年的努力,目前四期相关设备调试和测试工作正在顺利地推进。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完全有把握在今年年内实现部分泊位的开港试运行。到时候也欢迎媒体到现场给我们进行采访报道。洋山四期整个集装箱码头建设分为两大阶段:全部的规划是2350米的岸线将配备26台远程操控半自动化集装箱桥吊、120台自动化轨道吊和130台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全部建成后港口通过能力将达到630万标准箱。在现有的码头条件下,洋山四期工程所能够达到的运营效率将比传统码头高很多。今年年内将有10台桥吊,58台自动化轨道吊和38台AGV投入运营,再经过一年的努力到明年基本上能够实现400万标准箱的通过能力。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上港集团为上海成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将做出我们独特的贡献。

东方网:我想问一下关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问题,它的运营时间不长,但是在五年的时间内已经跃升成为亚洲第一港,想问问看今后的发展计划?

苏平(上海市宝山区副区长):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运营只有6年时间,2011年底开港,2012年第二年就迎来了首艘进入中国市场的10万吨级以上的国际邮轮接靠,开启了中国邮轮旅游的大船时代,今年又有2艘国际邮轮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订做,所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又把中国的邮轮旅游带进了订制的高品质时代。

目前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入境的旅客量已经超过虹桥机场,成为上海第二大出入境口岸,已经形成上海“南有洋山港国际货运,北有邮轮港国际客运”的发展格局。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吴淞口的国际邮轮港接靠的邮轮艘次,出入境旅客的人次分别占全国的47%和63%,当之无愧中国第一,稳居亚洲第一,同时又成为全球第四的国际邮轮母港,宝山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随着邮轮港二期工程的完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在现有2船同靠的基础上,明年将形成4船同靠的运管能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的目标希望在2020年之前力争进入全球邮轮母港的第一阵营,也就是前三名。吴淞口国际邮轮一直致力于五大港口建设,包括快乐港口、共赢港口、绿色港口、智慧港口以及示范港口建设。

围绕绿色港口建设着力打造低碳经济和生态环保的绿色样板港口,去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启动了包括35千伏变电站和1号泊位岸基供电变频设备在内的邮轮岸基供电项目建设,同年为天海新世纪号邮轮成功提供岸电,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其他邮轮的岸电使用。这一套设施系统是亚洲首套邮轮岸电系统,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邮轮变频岸电系统,这个项目的建设得到了交通部和上海交通委的大力支持,目前邮轮港的二号泊位岸电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当中,此外邮轮港还正在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设置了约3000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组件,总装机量为1兆瓦,届时,吴淞口邮轮港在减排的同时还能实现节能。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也提供一个重要信息,11月1号—3号,2017 Seatrade亚太邮轮大会将在宝山举行,也敬请各位媒体朋友参会并采访报道,谢谢!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我想问一下张主任,在岸电设施上上海的发展很迅速,包括苏区长也讲邮轮的岸电,整个上海的岸电未来几年有没有什么样具体的规划以及上海有没有更多、更新的配套措施。另外问一下方总,洋山港四期在岸电方面有没有建设和规划的内容?

张林:前期我们已经制定了《上海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目标已基本实现。目前,我们正在编制“2018—2020年的上海绿色港口的新三年行动计划”。你刚才提到的岸电项目,在新三年行动计划中都有具体的目标任务,这个计划将明年上半年发布。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以及市政府关于绿色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将从明年开始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岸电项目。

大家可能也了解到交通运输部有一个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在这个项目里面对岸电项目有明确的指标,上海将在此基础上按照国际一流港口的标准,做全国绿色港口建设的示范港口,引领中国绿色港口的发展。

方怀瑾:我回答第二个问题。洋山四期按照工程总体规划,岸电设备总共有5套,可以为15万吨级船舶提供岸电,这5套都是高频、高压、大功率。其中4套是5兆瓦,1套是4兆瓦。这些岸电设备都已经完成招标采购,年内将有部分设备到码头安装,在年内开港试运行初期,这些设备就具备供电的条件。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徐主任,前面提到绿色港口建设,我们也知道实施船舶排放控制的解决方案,是控制船舶废气污染也是推动绿色港口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所以想问一下目前船舶排放控制区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接下来还有哪些计划和打算?

徐国毅(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率先在2016年4月1日提前实施了,交通运输部2017年1月1日实施了方案控制要求,2017年9月1日再次提前实施了2018年的实施方案控制要求。为什么要两次提前?第一是民心所向,第二是条件比较成熟,而且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包括航运公司、港航单位的支持,从现在的实施效果来看效果非常明显,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一是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无论是社会民众、新闻舆论,还是政策的相对实施人、港口企业、航运公司等。从执法部门检查效果来看,违章违规率相当低,基本上一个月查处一、两起事件。第二,实施效果非常明显,从现在环境监测部门监测到的数据来看,上海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2016年监测到的数据是1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1.8%。2017年上半年平均数值是12.5微克/立方米,同期下降21.25%。另外,以靠近吴淞国际邮轮码头边上宝山环保局测站的数据为例,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2015年是20微克/立方米,2016年平均为17微克/立方米,2017上半年为13微克/立方米,下降的幅度比较大,效果比较明显。周边一些港口,如宁波、深圳、香港,他们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后,二氧化硫也就是PM2.5的元凶,这个数字下降基本上在20-30%,这一点足以证明实施船舶排放方案效果是明显的。但从我前面报的数字可以看出来,在靠近码头附近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还是偏高,2016年在港口附近数值是17微克/立方米,市区是15微克/立方米。2017年上半年港区是15微克/立方米,市区是12.5微克/立方米。

下一步要做两件事,第一要从低排放、达标排放,向零排放推进。刚才方总介绍了要使用船舶岸电,就是把低硫燃油停掉,使用岸电。我们主要是推进实施,现在码头有岸电设施,船舶到底用不用?是用合规的低硫燃油还是用岸电,这主要涉及到利益分配机制。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已经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将在近期对船舶岸电使用的费用形成一个合理的分摊机制,这样我们可以在全面推进船舶到港使用岸电。第二个措施是在现有基础上实施更为严格的控制要求,即船舶进入船舶排放控制区使用低硫燃油。

从长远规划来讲,第一要把低硫燃油的标准从0.5%m/m下降到0.1%m/m。第二,长三角要率先争取国际海事组织将其确定为国际船舶排放控制区,由此能够上升到国际标准,也能够得到国际航线船舶包括其他国家的认可。

上海交通广播:有一个问题想提问给张林张主任,刚才张主任介绍到信息技术推动港口的高效运作,这期间有一个“e卡纵横”的集卡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对港口的实际运作有哪些实际的意义?

张林:目前在港口的集卡运输最大的问题,就是回程车辆空载。通过“e卡纵横”,让集卡跟港口的运行配合起来,使集卡在到港和出港时与港口运行相互协调。目前不少集卡要么集中到港,要么在某一个区域集中以后造成拥堵,所以现在开发的“e卡纵横”以及其他的APP,将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相信经过一两年的努力,通过我们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港口技术的发展,将使整个上海的道路拥堵,特别是港区周边地区的拥堵有一个改善。

方怀瑾:刚才张林主任的回答已经很全面了,我补充一个具体情况。我们做过一个统计,现在在上海港流动的集卡车辆数量比较大,每年有2.7万辆常年来往上海港作业,另有3万多辆是来过上海港。这些集卡主要是货运车,需求和资源信息不对称,很难做到实时配对。“e卡纵横”是上港集团专门开发的集卡预约平台,我们成立一个实体公司进行开发运营,现在“e卡纵横”注册的集卡车队有2000多家,总共涉及2万多辆集卡。主要满足货与车资源和需求的实时对接,大大提升了集卡运输的效率,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港口作业的效率。

一个最明显的反映,集卡在港口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我们可以及时掌握什么时候集卡车辆会集中到港口送箱,什么时候集卡车辆会集中在港口提箱,针对时间上的需要,可以有效地配备相关的设备和人员。另外“e卡纵横”将产生大量数据,不仅帮助港口运营掌握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这些大数据也能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日常管理提供透明、实时、有效的数据,可以大大提升我们城市的管理水平。“e卡纵横”的应用,整个物流链打通了、价值链升级了,城市变得更美丽了。

界面新闻:我想问上海机场的贾总,今年9月21日民航局发布了一个航班正点率的措施,浦东机场连续几年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想知道这个措施对浦东机场的运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接下去,上海两个机场会有些什么计划提高正点率?

贾锐军:“航班正常”是几乎所有出行的旅客都非常关心的,也是我们从事机场运行管理和保障的全体人员最关心的。正如您刚才讲到的一样,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上海“两场”航班正点率不如人意。上海机场围绕影响航班正常影响的诸多影响因素开展了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

第一,建立航班正常性工作协同指挥平台。发挥空港社区平台作用,在空港社区机场运行专委会的领导下,在上海两场成立“运行协同管理委员会”及现场协同指挥中心。华东管理局、华东空管局、基地航空公司及机场共同进驻,合力提升航班运行的现场协调效率和应急联动处置能力。

第二,加大新技术应用,提高空港运行能力。浦东机场积极推进二跑道仪表着陆系统的II类和III类升级建设(ILS-II/ⅢA类),完成设施设备安装、验证试飞、运行规则审批等;虹桥机场实施平视显示器特殊批准Ⅱ类运行(HUDⅡ类),获局方批复,正加快推进,提高两场低能见度运行效率,提高不良天气条件下的旅客服务体验。

第三,提升地面保障协同效率,优化航空器地面滑行时间。包括会同航空公司和空管研究优化飞机滑行线路,改善滑行道的拥堵点;规划建设垂直联络道、绕滑设施等,提升跑道的连通性、缓解服务车道与航空器的运行冲突。

受多种因素影响,9月份,浦东机场放行正常率为70.81%;虹桥机场放行正常率为80.05%。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集中解决各类影响航班正常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持续提高上海两场的空中和地协同指挥效率,一定能够持续提升航班准点率,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好的安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体验。

新华网:刚才张林主任提到自由贸易港,最近有消息称上海的自由贸易港相关建设方案即将出炉,是否方便透露下一步有什么新动向?有没有时间表?

张林:自由贸易港区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之中,有消息我们会做进一步发布。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建设必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新引擎,将有利于提升上海国际城市的竞争力,当然也包括上海港的竞争力。

徐威: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记者如有进一步采访的需求,也可以和市交通委或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