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11月23日辽宁举办“贯彻十九大 迈向新征程” 辽宁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三

发布时间:2017-12-06 16:29:55  |  来源:辽宁省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李卉: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贯彻十九大 迈向新征程”辽宁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发布会,请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政府金融办三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就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任务的有关情况进行发布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三位新闻发言人。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耿福泉先生,省工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升先生,省政府金融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黄颂文先生,欢迎三位。下面,首先请耿福泉先生介绍情况。


耿福泉:

  一、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全省国企国资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国资国企改革亮点纷呈。
  一是全省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形成。目前已形成“1+20”的政策体系。
  二是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得到切实加强。全面落实企业党委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责任。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省(中)企业共创建近700个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和党员综合服务阵地。
  三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基本完成机关所属企业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脱钩移交。
  四是组建了一批企业集团。省政府陆续组建了省交投集团、水资源集团等7户企业集团。14个市围绕文旅、城建、金融等产业,新组建了79户企业集团,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五是国有资本与各类资本实现融合发展。五年来,全省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共引入各类资本1700多亿元,促进体制机制转换,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六是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明显。全省国有企业已建成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41个。沈阳鼓风机、北方重工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创新领军企业。全面完成了省属煤炭企业去产能任务。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三项费用”等指标均大幅度压降。
  七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五年来,全省国有企业累计上缴税金1400多亿元。完成部分省属企业股权无偿划转至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对应权益424亿元,上缴国有资本收益35亿元用于补充社保基金。
  二、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主要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将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以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战略性重组为重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市场化体制机制,以规范董事会建设为核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牛鼻子”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成为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龙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积极贡献。着力在六个方面持续攻坚发力。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制度体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落实保值增值责任,提高监管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2、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服务全省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推动国有资本与产业联动调整,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支持创新发展前瞻性战略产业。推进国有企业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打造骨干企业集团。
  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点推进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企业,特别是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做强做优做大上市公司。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稳妥有序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4、着力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全面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切实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决策主体。持续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动企业内部管理人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5、加强监管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出资人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的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监督。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加大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
  6、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持续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继续实施创新主体壮大工程,重点推进工业企业技术产品创新,推进商贸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一批创新领军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李卉:

  下面请刘升先生介绍情况。


刘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工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先行官”、市场秩序“守护神”、市场监管“主力军”的作用,保护好消费者权益和市场主体权益,营造方便快捷的准入环境、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以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服务水平为重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极大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激发了市场活力,成效逐步显现。下一步,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针,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全面做好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3年推出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等6条新政,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股东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限制。2014年推出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宅商用、集群备案等新政,有效释放了场所资源。积极推进企业名称管理制度改革,去年底向社会开放省、市、县三级企业名称库,便于企业自主选择名称。今年3月起,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方便企业退出市场。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市场主体存量由改革前的223.7万户增长到309.6万户;企业存量由50.3万户增长到78.8万户;每天新登记的企业数从159户增加到430户,是改革前的2.7倍。实践证明,这些改革举措为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创新创业、社会就业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要继续在深化上下功夫,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大力推进“先照后证”和“证照分离”改革。我们对原有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157项,取消41项。履行“双告知”职责,建立了覆盖46个审批部门的省、市、县三级架构的后置审批事项告知系统,共向相关审批部门告知和推送后置审批事项108万条,涉及各类市场主体43万户。我们将继续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目录和后置审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和发布,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让市场主体准入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特别是重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在辽宁自贸区全面复制上海浦东自贸区“证照分离”经验,进一步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
  三是分批实施“多证合一”改革。从2015年10月起陆续推行企业“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后,今年10月又新整合20项涉企证照事项,至此,覆盖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涉及20个部门的“26证合一”改革在全省全面实施。截至11月20日,全省共核发“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6.2万张。通过“减证”推动了“简政”,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了行政服务和协同监管效能。对此,我们要持续发力,按照先易后难、分批推进的思路,成熟一批、公布一批、实施一批,使尽可能多的涉企证照事项实现“多证合一”,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四是积极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核发电子营业执照。今年10月份,全省实现了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各个业务环节均可通过互联网办理。企业在家上网就能办理全流程登记业务,实现了“不见面”登记,工商登记更方便、更快捷。同时开始核发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到11月20日,已发放9.1万份,下一步我们要赋予电子营业执照更多的功能,向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互通、互认、互用的目标迈进。
  五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放宽主体准入的同时,必须完善市场监管。我们实行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建立了企业信息统一公示、异常经营名录管理、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工商登记后置审批“双告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监管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相对完整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目前,累计有134.7万户次企业公示了年度报告,年报率均超过了85%。全省有1812个部门累计归集公示涉企信息2171.5万条,为强化失信惩戒,加强信用监管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努力建设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李卉:

  下面请黄颂文先生介绍情况。


黄颂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辽宁金融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按照省政府新闻办的安排,下面,我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金融业发展情况以及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的工作安排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金融业在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有关金融工作各项部署的同时,在地方金融发展方面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密集出台发展产业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等政策文件,基本完成了“从扩大金融总量、实现提速发展,到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创新,再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三个阶段的转变,金融业在实现自身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促进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全省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提升,截止三季度末,金融总资产达到8.3万亿元。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升至8.8%,金融业税收对全部税收比重提升至14.6%,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4.9和5.6个百分点。金融总量供给稳步增加,2012年以来,新增各类金融法人及区域总部机构600余户,新增本外币贷款1.45万亿元,新增非信贷融资2.5万亿元,发行债券1.2万亿元。金融机构种类不断丰富,辽宁振兴银行、锦银金融租赁公司、盛银消费金融公司、百年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辽宁富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辽宁人信金控管理公司相继设立,融盛财险公司获批筹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完善,2012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21户,上市公司数量达135户,实现首发及再融资2229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233 户;辽宁股权交易中心、辽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和辽宁北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相继设立。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深化,2012年以来,全省批设10个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达36家,创业风险投资基金80余家;组建农商行2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65家,7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2个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金融改革创新日益活跃,2012年以来,批设3个省级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和10个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沈阳经济区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沈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辽宁自贸区金融创新有序推进;近两年,重点金融机构推出创新产品178个。 
  今年以来,全省金融工作紧紧围绕扩大资金供给、推进产业金融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4个重点领域,持续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好发挥了支持辽宁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作用。前三季度,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457亿元,同比增长5.2%;新建、引进各类金融法人及总部机构77户,其中法人机构54户;实现综合融资5838亿元,其中新增本外币贷款2210亿元,实现非信贷融资3628亿元。
  按照十九大报告任务要求,结合今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初步确定未来五年,全省金融工作将全面实施“1+3”政策文件体系框架,有效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重点领域工作。“1+3”政策文件体系框架,即以全面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17〕37号)为核心,兼顾落实省政府《关于发展产业金融的若干意见》(辽政〔2015〕43号)、《关于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7〕14号)、《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辽政发〔2016〕87号)。 
  2018年,全省金融工作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从增加总量供给、优化金融结构、促进金融创新、加强直接服务4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包括:拓展融资渠道,推进市场主体建设,努力增加资金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机构主体结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优化企业融资结构。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工具,开展多工具综合应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综合性的融资服务。继续组织开展企业融资路演、金融机构园区行、“群对群”精准融资对接等融资对接服务活动,提升企业融资服务质量。
  2. 防范金融风险。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及时作出风险提示、协助金融风险处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依托辽宁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协调合作机制和“一办一行六局”防控金融风险联席会议机制,及时识别金融风险,防止风险扩散蔓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3. 深化金融改革。主要从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扩大金融对外开放3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包括:不断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实力,加快辽宁股权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北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要素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大商所服务功能。吸引优质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建立服务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业双向开放。推进辽宁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推动沈阳、大连金融核心功能区与国内外金融中心城市、重点金融集聚区的交流合作。继续落实沈阳经济区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国家战略,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李卉:

  感谢三位新闻发言人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辽宁日报记者:

  有一个问题想请教省国资委的新闻发言人,是关于“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我们知道,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重要举措。请问耿主任,辽宁省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工作思路是怎样的?目前进展如何?

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省政府金融办的黄主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请问辽宁省下一步在这方面具体如何安排?

黄颂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促进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省陆续出台了发展产业金融、发展普惠金融、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等政策文件,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初步形成了以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贴近一线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为两条主线的基本框架,既坚持“金融基础建设与直接服务企业”同步推进,不断丰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与质量。目前,我省在金融机构、产品和工具、市场以及环境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金融基础供给不断丰富;直接服务企业的工作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企业融资路演、群对群对接服务、金融机构园区行、中小企业应急转贷机制等工作进展顺利,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2018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主要从增加总量供给、优化金融结构、促进金融创新、加强直接服务4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包括:通过拓展融资渠道、推进市场主体建设,努力增加资金和服务供给。通过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机构主体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着力改善间接融资结构。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工具,开展多工具综合应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综合性的融资服务。通过继续组织开展企业融资路演、金融机构园区行、“群对群”精准融资对接、搭建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以及个案推进等方式,建立贴近一线直接服务企业融资的工作体系,提升企业融资服务质量。

东北新闻网记者:

  商事制度改革中,有不少是涉企证照方面的改革,比如“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等,术语非常多,很容易弄混,请工商局的新闻发言人给我们解释一下它们的含义,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工作要求是什么?

刘升:

  在涉企证照改革方面,术语比较多,又先又后,又合又分,确实有必要进一步说明、解释。首先谈一下证照关系。营业执照是市场主体资格的唯一合法凭证,据此可以从事一般行业经营活动。但从事特殊行业需要取得许可证或者备案。这些许可证有照前审批的,如银行、证券、危爆品等,也有照后审批的,如建筑、工程、运输等等,另外还有一部分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备案后才能开展经营的,如对外贸易、艺术品经营、气象服务等。概括讲,“先照后证”改革,所解决的是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过多的问题,2014年7月以来,国务院多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将原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削减为目前的32项,我省目前34项。对此,我们实行动态管理。“多证合一”改革,所解决的是与工商登记有关的备案类事项过多的问题,今年我们共梳理了56个省(中)直部门与工商登记有关的备案类涉企证照事项43项,将其中的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管理频次较高的20项进行整合,形成了“26证合一”实施意见,对此,我们要继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主要解决工商登记审批事项过多的问题,目前我省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还有194项,其他省(市)也在200项左右。按照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要求,通过取消一批、备案一批、告知承诺一批,以及通过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对涉及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等5项改革措施,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进一步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2018年要在辽宁自贸区等地进行试点,2019年有望在全省推广。

北国网记者:

  “电子营业执照”是一项改革新举措,请省工商局的刘升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功能,包括以后在推广应用中它会发挥什么作用?

刘升:

  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是互联网条件下对政府服务的必然要求,营业执照是企业的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就是企业的电子身份证,法律效力等同,但功能不一样。企业从事各种活动都要凭营业执照,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签署合同、招标投标、银行开户贷款等都需要,纸制营业执照有时很不方便,甚至被人假冒。在互联网条件下,实际上需要有一个信息化系统去支撑满足全社会双向动态互动的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通过必要的安全手段,确保电子营业执照不能被随意复制,确保合法授权的人才能使用电子营业执照。为此我们按照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方案,核发加载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的电子营业执照,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提供市场主体身份识别服务,确保在全国互认通用。

中国网记者: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们知道,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请问省国资委的新闻发言人,辽宁省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深入推进?

耿福泉: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着眼点,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进上市、并购重组、投资项目合资等途径,积极引入各类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引资工作,五年来全省国有企业共引入各类资本1700多亿元。大连冰山、东北制药等骨干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连重工起重、沈煤集团等多家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成大生物、铁墙环保和倚天软件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员工持股试点稳步推进。下一步,全省国资国企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努力改善营商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度改革,重点推进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企业,特别是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开股权比例限制,依法依规有序推进,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成为辽宁振兴的“龙头”。

香港商报记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请问省政府金融办的发言人,辽宁在落实这项工作任务方面具体是如何安排的?

黄颂文:

  一直以来,我省始终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问题,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促进金融业及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去年7月东北特钢连续违约事件发生后,我省全面启动了对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的风险排查、提示、处置工作,在取得成效基础上,逐步将排查、提示、处置工作扩大至重点实体企业、地方银行机构、上市企业、各类交易场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加上过去一直监控排查的非法集资、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领域,实现了金融、类金融领域全覆盖。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总体要求,我省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主要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17〕37号)有关防控金融风险的22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防范化解地方法人银行流动性风险、实体企业信用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和房地产领域金融风险,打击乱办金融及非法金融活动,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整顿规范各类交易场所,明确防范化解各领域金融风险的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同防范金融风险,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等。

辽宁之声记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请问省工商局的刘升局长,辽宁工商部门针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个任务,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安排?

刘升:

  工商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总体要求,主要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探索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强化涉企信息公示,搭建好所有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和企业自主公示信息的大平台,把企业行为和政府权力展示在公众面前,以强化多维共治的社会监督,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二是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设“辽宁省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综合执法,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一体化协同监管联动,减少对企业干扰,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三是深化企业年报制度,加强企业自律,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主动承诺守信,自觉接受监督,以企业自律夯实信用监管根基。四是强化联合惩戒,加强信用约束,通过完善一系列制度,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联动惩戒,实现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倒逼企业守法经营、诚信自律。

沈阳广播电视台记者:

  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方式,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资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问省国资委的耿主任,辽宁今后将如何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如何加强国资监管,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耿福泉: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扎实实做好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的转变。
  一是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省国资委要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法规制度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以管资本为主深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二是加强监管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省国资委要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为目标,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性有效性,强化流程管控刚性约束,确保内部监督及时有效。强化出资人监督,加快国有企业行为规范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的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监督。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加大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巡察监督,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协同联动和监督会商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建设阳光国企。

李卉: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非常感谢三位新闻发言人的发布和精彩答问,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会后与三位新闻发言人沟通。今天这场发布会,主体发布单位较多,发布的内容信息量大、含金量高、亮点多,一篇报道恐怕难以全部承载。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抓住这难得的采访机会,参加一场发布会,刊发多篇稿件,从不同角度给予充分的报道,多多宣传辽宁振兴发展的最新进展,为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贯彻十九大 迈向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已经召开了三场,下周二我们将继续召开第四场,邀请省商务厅、省经合局、省交通厅三个部门发布介绍有关情况,欢迎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三位新闻发言人,也谢谢大家,大家都辛苦了。

国新发布,关于中国的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