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12月5日中国气象局举行发布会介绍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等情况

发布时间:2017-12-06 17:16:01  |  来源:气象局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洪兰江.jpg


洪兰江: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气象局2017年12月新闻发布会,我介绍一下出席发布会的嘉宾: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廖军;中央气象台气象服务首席牛若芸;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今天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有三项:11月和秋季全国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2017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备选事件和评选活动;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首先请廖军副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洪兰江.jpg

廖军:

大家好!首先我介绍一下2017年1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一)11月全国降水量偏少

2017年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5.9毫米,较常年同期(18.8毫米)偏少15.3%。东北地区北部和东部、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北疆南部、青海东南部、四川中西部和云南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1倍;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其中华北大部、黄淮、江淮、西北大部及辽宁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贵州大部、四川东部、西藏中西部等地偏少5成以上。

11月,全国共有58站次出现暴雨;12站日降水量超过月极大值。

(二)11月全国平均气温偏高0.7℃

2017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3.6℃,较常年同期(2.9℃)偏高0.7℃。东北北部及河北东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较常年同期偏低0.5~2℃,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西北大部、黄淮中西部、江淮西部及四川西北部、云南西南部、福建等地偏高1~4℃。

11月,全国有55站次日最高气温超过当月历史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新疆和云南;有7站日最低气温突破秋季历史最低值,分别出现在黑龙江、湖北、山东、四川和西藏。

(三)11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冷空气过程次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11月共有7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较常年同期(4.1次)显著偏多,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14日到16日出现寒潮,寒潮过程影响东北及内蒙古大部,降温幅度一般有8~14℃。

江南华南雨日多,农作物生长受影响。11月,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贵州东北部等地降水日数普遍在10天以上,其中浙江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东部、海南东部等地超过14天。上述大部地区降水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3~9天,广东西北部超过9天。

长时间阴雨天气导致江南、华南部分田块田间湿度大,油菜、越冬蔬菜生长缓慢;对秋粮等秋收收尾工作不利,部分已收获的秋粮无法及时晾晒、入库。

海南出现2次暴雨过程,部分地区出现雨涝灾害。11月,海南出现2次暴雨过程,其中6—7日,海南中部和东部大部地区出现50毫米以上降水,东南部降水量达100~250毫米(万宁降雨量超过250毫米),强降水导致琼海市和万宁市发生雨涝灾害;20日,受台风“鸿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东南部出现50毫米以上降水,万宁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出现了特大暴雨(长丰镇316.4毫米、礼纪镇284.3毫米、南桥镇253.2毫米)。强降水致使海南东南部再次遭受雨涝灾害。

(四)11月国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7年11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洪涝、泥石流、台风(飓风)、高温、低温冷冻、雾霾等。

暴雨洪涝。11月6日,马来西亚槟州遭暴雨袭击,海水涨潮导致严重水灾,造成7人死亡。 11月14—15日,希腊雅典西部遭暴雨袭击,引发山洪,致15人死亡。 11月13日,美国西北地区遭强风暴雨袭击,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 11月23日,哥伦比亚遭遇暴雨,导致3人死亡、7人失踪。

泥石流。11月7日,哥伦比亚连日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造成11人死亡、18人失踪。

台风、热带气旋。11月4—10日,台风“达维”登陆越南,造成106人死亡,25人失踪,2000余栋房屋被毁,近12万栋房屋不同程度受损,1231艘船只沉没,超过4.3万头家畜家禽死亡。 11月末,热带气旋“查帕卡”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登陆,暴雨和大风引发山体滑坡和洪灾,造成19人死亡,数千栋房屋被洪水淹没。

高温。11月23日,美国加州多地气温打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洛杉矶最高气温达到32.7℃,卡梅尔山谷、大苏尔和金恩市等地,北部的蒙特瑞、硅谷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也接近或超过了32℃。

低温冷冻。11月6—11日,一股来自北极的寒流席卷美国,从明尼苏达州北部至美国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气温急降,费城、波士顿、纽约等多个城市气温创历史最低记录。

雾霾。11月上半月,印度新德里地区出现持续霾天气,部分地区PM2.5浓度超过700微克/立方米。

(五)11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2017年11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7837条,其中,国家级发布63条,省级发布446条,市级发布1364条,县级发布5964条;包括红色预警63条,橙色预警778条,黄色预警2956条,蓝色预警4039条,未知级别预警1条。

2017年11月,国家级共发布预警提示63条,其中台风21条,寒潮19条,海浪11条,海上大风9条,大雾3条。全国各省市县共发布预警7774条,其中,大风2906条,大雾1799条,寒潮1634条,道路结冰662条,其他773条。

(六)2017年秋季(9—1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秋季全国降水量123.2毫米,较常年同期(119.8毫米)偏多2.8%。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华北中部及青海东南部、四川西北部、重庆、广西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1倍,局地偏多1倍以上;东北中部、西北中西部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山东大部、福建大部、云南北部、西藏南部等地偏少2~8成。

秋季,全国共有946站次出现暴雨;125站日降水量超过月极大值,其中31站日降水量超过季极大值,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地。

秋季,全国平均气温10.6℃,较常年同期(9.9℃)偏高0.7℃。

东北北部、江淮西部、江汉等地较常年同期偏低0.5~1℃,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青藏高原大部及新疆东部、甘肃中部、福建、浙江南部等地偏高1~2℃。

秋季,全国有261站次日最高气温超过当月历史最高值,其中65站次超过秋季最高值,4站次超过年极大值;极值站点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浙江、云南、新疆、江西、湖南等地。有23站日最低气温突破当月最低值,7站突破秋季最低值,分别出现在黑龙江、湖北、山东、四川、内蒙古等地。

二、11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一)北方冬麦区大部水热条件利于冬小麦生长,苗情接近去年

目前,华北、黄淮大部冬小麦处于分蘖期,黄淮西南部、江淮和江汉处于出苗至三叶期。冬麦区11月上旬气温偏高、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分蘖扎根以及晚弱苗苗情转化升级;中旬开始大部气温转为正常略偏低,多次冷空气过程利于冬小麦抗寒锻炼。受前期连阴雨影响,河南南部、安徽北部等地部分秋收作物腾茬偏晚,冬小麦播种较常年偏晚10~25天,导致晚弱苗比例偏高,11月中旬强冷空气造成部分晚弱苗受冻;但冷空气持续时间短,总体影响不大。

(二)沿江地区多晴好天气,利于农业生产;江南南部、华南中北部中下旬多雨寡照不利于晚稻成熟收晒

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多晴好天气,土壤过湿状况好转,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油菜苗期生长及移栽成活,也利于江南晚稻成熟收获。江南南部、华南中北部中下旬雨日数有10~15天,日照偏少5~8成,不利于油菜幼苗生长、晚稻成熟收晒和柑橘等水果采收;上述地区月降水量有50~100毫米,利于改善土壤墒情和增加库塘蓄水,还解除了福建北部和广西北部等地土壤缺墒状况。

三、未来十天(12月6—15日)天气趋势预报

未来10天,我国东部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东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其中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气温偏低幅度可达3~5℃;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气温偏高2~4℃;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

未来10天,西藏西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和南部等地降水量有5~15毫米,其中西藏西南部局地有20~30毫米,内蒙古东部、吉林、辽宁等地降水量有1~5毫米,接近常年同期;我国其余大部地区基本无降水。

我们重点关注:

冷空气活动频繁。7日前后、10—11日,将分别有冷空气影响中部地区。

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未来10天,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无明显降水过程。

雾霾天气。受频繁活动的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等地无持续性严重雾霾天气。

四、关注与建议

(一)气象服务提示

关注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2月份,冷空气活动将明显加强,需防范大风降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公众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地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防范雾-霾天气对交通和健康的影响。12月,中东部地区进入雾、霾天气多发季节。各地需防范因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物增多,对道路交通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注低温雨雪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2月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增多,需防范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农牧业及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公众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

(二)12月农业生产建议

预计12月份,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低、东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不利于设施农业生产及牲畜安全越冬。北方冬麦区大部温度正常或偏高,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同时对黄淮南部、江淮北部等地晚播小麦苗情转化升级有利。南方大部地区气温正常,利于油菜、蔬菜等生长和冬种工作开展;江南、华南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旱情。

建议:

北方设施农业和畜牧业要做好冻害和雪灾的防御工作。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要做好设施温棚、养殖棚圈的保暖加固工作,降雪过后及时扫除积雪,避免发生大棚压塌情况;牧区要做好牲畜防寒保暖、饲草储备等工作,防范大风降温降雪的不利影响。

北方冬麦区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北方冬麦区要做好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根据墒情、苗情和温度变化适时浇灌越冬水,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尤其是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播种偏晚、长势偏弱的田块,应及早追施苗肥,促根增蘖,确保形成壮苗越冬。南方各地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江南、华南要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南方各地要利用冬闲季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尤其是江南、华南应做好库塘蓄水工作,确保越冬作物生长和明年春播生产用水,防范干旱影响。

下面我介绍一下2017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

为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气侯变化的应对知识,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意识,增强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的预防和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从2007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开展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的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1届。

中国气象局组织评审专家从当年人们印象深刻的气象灾害事件中,初选出国内、国外10多个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作为备选事件,供公众投评选,最后根据公众投票结果票选出国内10个、国外10个天气气候事件,并向社会发布。

12月1日,2017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已正式启动。截至12月22日,公众可以通过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网以及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票。

以下是国内天气气候备选事件,有十四个:

1、6月份南方6轮暴雨,橘子洲头被淹。

2、台风天鸽重创粤港澳大湾区 。

3、吉林永吉一周两场暴雨连破记录 。

4、两台风一天内创造多项记录。

5、风云四号卫星和碳卫星监测数据全球共享。

6、华西秋雨降水量为1984年以来最多。

7、北方高温过程出现早范围广极端性强。

8、夏季徐家汇持续高温破百年记录。

9、5月广州多地强降水破多项极值。

10、8月内蒙古赤峰龙卷风逞能显威。

11、5月初我国遭遇大面积沙尘天气。

12、夏季三北防护林区陆地生态明显改善。

13、4月全国18省份频遭风暴袭击。

14、汛期华北及时雨助力水库增水缓和旱情。

国外天气气候事件挑出16个作为备选事件:

1、飓风接连重创北美和加勒比海。

2、非洲苏丹等多国遭受旱灾威胁。

3、史上最强飓风“厄玛”横扫美国等地。

4、新德里遭遇严重霾官员自嘲“毒气室”。

5、南亚多国暴雨频繁洪水肆虐。

6、美国暴风雪致大面积航班取消。

7、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再创新高。

8、美国西岸遭受“地域热浪”袭击。

9、隆冬时节龙卷风光顾美国南部。

10、索马里南部干旱引发饥荒霍乱。

11、罕见热浪开启欧洲南部烧烤模式。

12、阿富汗巴基斯坦相继发生雪崩。

13、强风暴“多丽丝”席卷英国全境。

14、哥伦比亚暴雨引发多地泥石流。

15、持续强降雨致塞拉利昂洪水泛滥。

16、暴风雪致欧洲多国交通瘫痪。

今天我的介绍主要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洪兰江:

谢谢廖军副司长介绍,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朋友在提问前通报一下来自哪个单位和媒体机构。

洪兰江.jpg

中国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今年北京初雪状况怎样?偏早和偏晚的原因。

牛若芸:

虽然说北京的西部和北部高海拔山区今年出现过零星小雪,但是还不满足北京初雪的标准,今年10月份以来,冷空气势力比较强,北京地区水汽条件不是很好,不利于产生降雪。

洪兰江.jpg

农民日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11月份刚刚进入冬天,感觉北京包括北方地区今年的风比往年大,特别是近十年好像没有过这么大的风。还有今年冬季供暖,整个北方地区煤改电、煤改气,是不是大风导致雾霾少了,是不是大风把雾霾吹掉了?北方今年风比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洪兰江.jpg

艾婉秀:

刚才廖军副司长给大家介绍了,11月份冷空气非常多,一共有7次。影响区域除了有一次是影响到南方,大多数都影响了北方,所以从这个条件来说,北方受冷空气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东北地区温度偏低。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亚冷空气比较偏强。在冷空气偏多的情况下,大家对大风的感觉比较多。因此这样的情况,大家感觉11月份特别在北京雾霾天气比较少,大气环境状况、冷空气偏强影响等情况比较密切相关的。

洪兰江.jpg

科技日报记者:

听大家介绍说,今年气温其实是比以往同期是高,然后又说冷空气也很频繁,这怎么理解?是怎么回事?

艾婉秀:

大家说的今年温度不是说今年的温度,而是11月的温度。整个全国平均来说是一个偏高的温度。空间分布图里面也有,特别是刚才我说今年东亚大槽偏强,冷空气偏多,冷空气影响路径偏东。空间分布把全国作为一个空间状态来看,跟长年相比全国的平均温度是偏高的,偏高跟冷空气多应该来说没有矛盾。因为冷空气评判标准就是影响达到一定的区域,影响它的降温幅度达到了,就可以定义它为一次冷空气过程。根据标准定义的总体来说,11月份影响的区域并不是全国性的,只是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比较多。所以冷空气次数多和全国平均温度偏暖并不矛盾。

洪兰江.jpg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现在已经有研究可以证明,气候变暖到底可以引起哪些极端事件?以及我们如何应对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的大背景?

艾婉秀:

这个问题问的确实比较大,我们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下统计。从统计的情况来看,已经有研究能够证明全球变暖对某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产生了一些清晰的影响,特别是温度,特别是高温热浪事件,对于降水在内的其他极端事件的影响,并不是意见那么一致,是具有一些争议,或者是由于研究的不足。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气候变暖能够引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明确结论的或者是明确结果来说,对高温热浪增加可信度比较高。对于强降水的影响可信度是中等。对于干旱,由于观测资料的不确定和对干旱年代变化的识别有一些困难,所以它的归因研究来看是低信度。 对热带气候来说,全球不少地方受台风影响,它的归因研究结果达到一致性的程度相对来说是较低一些。对于我们国家近六十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是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比如说暴雨日数、高温日数显著增加,还有霾日数增加,都是稍微高一些。所以从这样的情况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面临着这种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等风险来看是进一步的加剧。所以我们对于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国家防灾减灾的形势也是更加严峻。这是前面一个问题。

后面说的对策建议来看,中国气象局在气候变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了不少的对策建议。我们强调要增强气候的安全观,然后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的风险防范能力。因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们国家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国家,受气象灾害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国家一直比较注重气候变暖,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可能给我们国家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比如说粮食安全、水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重大工程安全等等,我们强调增强气候观。其中还有一个强调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因为气象灾害每年都发生,从我们这些年做的国内外天气十大事件评比来看,我们国家也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比较大。所以应对这种极端天气气象灾害要注重能力建设,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的服务力度。特别对目前城镇化建设比较大,也要多考虑气候变化特点以及气候容量等等,开展城市规划可行性气侯论证和灾害风险评估。另外,还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我们一直强调的加大节能减排宣传,提高使用效率,低碳发展都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对于公众来说,绿色低碳出行,使用环保产品、节能、节水,大家实际上在平时生活工作中都是可以做到的。

洪兰江: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