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12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就贵州省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进展情况举行媒体沟通会

发布时间:2017-12-14 09:26:42  |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主持 徐拥军.jpg



主持人:

尊敬的龚主任、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现在我们正式开始媒体沟通会的各项议程。

昨天记者们在遵义市、贵阳市进行了实地调研,今天的沟通会主要介绍贵州省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工作开展的主要情况,并请有关单位回答各位记者所提问题。

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和来宾有: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龚仲明,贵阳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许宁红,遵义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杨跃岚。还有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司、宣传司、贵州省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今天到会的还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健康报、人口报、健康报社、中国妇女报、中国医药报、健康时报、央视网、中国网、腾讯新闻、搜狐健康、精神文明报、生命时报、华夏时报、中国县域卫生杂志、中国县域经济报、第一健康报道、当代贵州、当代先锋网、中国报道、贵州广播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由中国网进行图文直播。我们一并表示欢迎。

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司基层工作处处长徐拥军,很荣幸主持这次媒体沟通会。

按照今天的会议议程,首先有请龚仲明副主任介绍贵州省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进展情况,大家欢迎!



龚仲明.jpg



龚仲明:

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

首先,衷心感谢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基层指导司、宣传司长期以来对我省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中央媒体、行业媒体、省内媒体各位新闻界朋友不畏寒冷、不辞辛劳来贵州采访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特别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按照安排,由我代表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向大家简要介绍我省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情况,特别是近两年来改革的进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重要批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要求,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为契机,以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推动全省人口计生事业迈入新时代。

一、坚持统筹、创新和法治的三个理念,实现计划生育治理能力提升

(一)以政策导向促统筹,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发展。围绕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做好“三个转型、三个升级”:一是从总量控制向均衡发展转型,实现指导思想和理念的升级;二是从目标约束向指导监测转型,实现工作方式和方向的升级;三是从综合治理向统筹协调转型,实现配置社会公共政策和资源的升级。

(二)以信息化手段促创新,推进“互联网+计划生育服务”。建立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机构计生技术服务信息实时共享系统,实现卫生计生避孕节育信息共享。建立贵州省卫生计生与公安等部门人口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人口基础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推动计划生育信息数据从自成体系向信息互通转型,实现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升级。

(三)以政策制定促法治,构建完善政策体系。修订颁布《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印发《贵州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实施方案》,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建立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法律顾问制度,推动计划生育工作从行政推动向依法治理转型,实现治理方式和能力的升级。

二、着力需求、问题、发展三个导向,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和谐发展

(一)以需求为导向,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立完善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的政策措施,制定再生育规定,延长计划生育奖励假;建立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登记受理机构下移到乡村两级,登记所需资料简化为身份证、结婚证,简化再生育审批程序,在全国率先建立使用贵州省生育服务网上登记平台和贵州省生育服务微信登记平台,让群众特别是流出外省的群众足不出户完成生育登记和在线打印生育服务证。

(二)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困难。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实施“万千才富行动”、“农机具进计生家庭”、“人口福利·扶残助残”和紧急救助、计生“两户”家庭意外伤害保险、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等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展宣传引导流动人口返乡生育并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推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从双重导向向利益关爱转型,实现奖励扶助和健康扶贫的升级。

(三)以发展为导向,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幸福微笑-贵州千名唇腭裂儿童救助行动”、“幸福人生-计生特殊家庭扶助行动”、“幸福守望-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四大幸福行动;开展“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以“五有”为标准创建家庭服务中心,打造集宣传倡导、诚信计生、生育关怀、便民惠民、矛盾调处、红白喜事六个服务为一体的基层计划生育家庭服务平台,全省共创建家庭服务中心1857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建立了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出台医养结合支持政策,探索“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三、保障群众生育前、生育中、生育后三个过程,实现生育健康全程服务

(一)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让群众生得出。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出生缺陷防控工程、妇幼健康服务人才工程、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工程等“五大工程”成体系的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能力的提升;取消计划生育吻合术审批,设置再生育(优生优育)咨询门诊;实施“生育关怀-助孕工程”项目,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孕不育夫妇开展免费普查、咨询、助孕治疗。

(二)加强母婴安全管理,让群众生得安全。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出台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验收标准;成立省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领导小组,建成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制定实施应急响应机制和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实施危急重症高龄孕产妇救助、高龄孕产妇二孩生育保险等生育关怀项目。

(三)开展优生优育全程服务,让群众生得健康。实施生育健康全程服务,全省统一使用“五证合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建设,全省各市州至少有1家具备资质的产前筛查机构;免费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代谢性疾病、听力筛查、活产筛查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项目。推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从技术保障向优质服务转型,实现生育健康全程服务方式和内涵的升级。

四、着力机构、队伍、能力三个加强,夯实基层计划生育基础

省、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建立完善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执法督查、奖励扶助、信息化专门管理等机构。保持乡级卫生计生办编制不变,人员队伍稳定;实现村级人口主任、计生专干、育龄妇女小组长、村医四员共做好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推动计划生育从全面加强向基层优先转型,实现可及的服务管理资源和能力的升级。完善基层计划生育绩效管理制度,对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实行按月下达个案任务、按月督促核实落实、按月兑现绩效奖惩的“三按月”基层绩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群众诚信、政府守信的计划生育“双诚信双承诺”工作,加大奖励激励力度,推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从面上倡导向精准管理转型,实现计划生育管理方式和路径的升级。坚持以宣传为主抓好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巩固完善基层计划生育宣传网络,加强基层宣传阵地建设,围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优生优育、健康教育等,开展了面向育龄群众、面向老百姓,进社区、进家庭的丰富多样、贴近群众的宣传活动,促进宣传工作从政策解读向人文关怀转型,实现宣传倡导和服务的升级。

下一步,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包括实施健康贵州战略,“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动力。

谢谢。

主持人:

感谢龚仲明主任,刚才从坚持统筹、创新和法治的三个理念,实现计划生育治理能力提升;着力需求、问题、发展三个导向,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和谐发展;保障群众生育前、生育中、生育后三个过程,实现生育健康全程服务;着力机构、队伍、能力三个加强,夯实基层计划生育基础四个方面介绍了贵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转型升级的情况,体现了贵州省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受到了广大群众欢迎和好评,很有推广价值。下面,有请贵阳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许宁红介绍贵阳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进展情况。



许宁红.jpg



许宁红: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下面由我将贵阳市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贵阳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辖6区1市3县,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总人口469.68万人,贵阳生态良好,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是世界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持最好的城市之一。

2016年,贵阳市生产总值完成3157.7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717.7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502元和12967元。

贵阳市常住人口469.68万人,育龄妇女138.88万人,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61262人,其中二孩出生35344人(合计30岁以上二孩高龄产妇19428人,占54.97%。30-35岁10780人,占30.5%;35-40岁6652人,占18.82%;40岁以上1996人,占5.65%)。新增出生二孩14676人。全市符合政策生育5945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05%。符合我市人口发展规划预期。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市着力完善政策配套,创新服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优质服务强化宣传教育,形成了"一四五"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模式。

(一)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

一是落实责任,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制定执行《贵阳市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办法》和《贵阳市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和党政双线考核。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贵阳市将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相关工作部门的目标考核,纳入到相关部门的“十三五”规划统筹实施,出台实施《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新建改建居住区必须配备医疗卫生设施,目前新建改建卫生机构24个,面积达到35545平米。同时,大力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机制,十三五期间全市将新建(改扩建)90所,占总量的60%,确保每个社区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还联合发改委等9个部门推动母婴设施建设,2019年公立医院将按要求配置母婴设施。

三是稳定机构队伍。去年我们将村级计生信息员报酬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800元,极大鼓舞了基层计生专干,队伍进一步稳定。目前贵阳市计生干部共有5797人,每个村都至少配备一名计生指导员,实现了村级计生指导员全覆盖。

(二)着力实施四项改革,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实施生育登记服务改革。我市制定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实行一次性告知制、承诺制、委托代办制、开展一站式服务,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将卫生计生资源整合,提供方便的服务。

二是实施妇幼保健康全程服务改革。围绕妇女、儿童重点人群,以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为基础,实施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改革。

1.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市妇幼保健员通过三甲复审,建成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12家,大力推进基层妇幼健康机构标准化建设和等级创建工作。

2.全面落实妇幼健康项目。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大力实施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支持拓展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覆盖3个区县、全市所有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贵阳市产科出血综合防治项目”、全面开展出生缺陷医院和人群监测等市级项目。

3.创新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已经在清镇、乌当、开阳实施基层妇幼健康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强化基层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初步实现基层妇幼健康服务和管理“三精四明五提升”目标。

4.推广使用《贵州母子健康手册》。从今年7月1日起全面推广《母子健康手册》,11月底建档发卡6.9万册,通过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与实施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改革有机结合,整合了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儿童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服务等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各个环节的应用,切实加强妇幼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通过努力,我市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分别从2011年的30.8/10万、千分之6.58、千分之8.18下降至2016年的19.55/10万、千分之5.08、千分之6.82)。6年来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零,母婴安全得到加强。

三是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改革。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对接,完善工作机制,协调联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融合示范工作。2017年,我市有云岩区蔡关服务中心、南明区花果园社区服务中心区、花溪区明珠社区服务中心、白云区大山洞社区服务中心、观山湖碧海社区服务中心、清镇市红塔社区服务中心等已经创建为国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社区,受到国家表彰。

四是实施全科医生执业方式服务和服务模式的改革。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出台《贵阳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组建了家庭医生团队725个,培养全科医生960人,将妇幼人群纳入签约的重点人群进行签约。

三、创新发展,推进五项行动计划

一是推进计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年底已经实现基层卫生“五个全覆盖”,【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县级以上远程医疗、大病保险、农村中小学校校医、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全覆盖。】2017年实现“五个全面建成”,【建成贵阳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全省电子病历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使用全员人口信息平台,市人口健康云平台一期试行,2018年将全面建成,届时,将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应用。推行“互联网+”,全面使用“贵州省生育服务网上登记平台”,搭建运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管理平台,研发应用“住院分娩登记管理系统”、“妇婴保健机构和人员注册管理系统”,“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培训和报名考试系统”,初步实现“健康贵阳智慧妇幼”目标,目前正按照国家、省卫生计生委的部署,加快推进“孕产妇风险防控”、“出生缺陷医院和人群监测”、“贵州省母子健康手册信息化管理”、“贵州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

三是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工作计划。出台实施《贵阳市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建设行动计划》,促使相关医保、医疗、养老等配套政策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全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全市128个养老机构100%设立了医疗室或卫生医疗点。组建了“贵阳市老年病防治医疗——医养联合体”,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云岩区康园老年公寓、曦阳老年公寓、康颐老年公寓、南明区亲情树老年公寓等40余家民办养老机构与市第三人民医院,市曜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金阳医院等三级、二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开通绿色通道,双向转诊,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南明区夕阳红老年康复公寓探索“幼儿园+养老院”的“一老一小”模式,探索养老与幼教的“双赢”之路;花溪区明珠社区开展大数据与居家养老整合试点;乌当区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智慧医疗健康云平台的对接,整合手机APP、居民健康卡等信息资源,全区已发放居民健康卡10万余张,其中老年人近1万张;云岩区依托贵州都市报“96811”平台,2016年为3310万人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洗衣做饭、就医陪护、家庭用品配送等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我市鼓励设立老年病医院,在有条件的市、区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老年人诊疗提供便利。

四是推进健康扶贫工作行动计划。加强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生育观。2014至2017年,我市每年投入计生奖励扶助经费2000万元以上,实施“三结合”帮扶计划,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直接惠及计划生育家庭1.1万户/年,通过帮扶工作,大大改善了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环境。

五是推进健康教育行动计划。组织市、区开展“健康贵阳”系列主题活动。推进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充分利用电视台、网络、报纸、微信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全面两孩政策,发布优生优育和科学育儿知识,让国策新政走进千家万户,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23次,宣传覆盖40万人次,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宁红主任!贵阳市在实施全面两孩过程中,出台配套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着力实施生育服务制度、妇幼健康全程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四项改革,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生育服务。贵阳市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着力补齐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短板,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互联网+"、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健康扶贫、健康教育等五项行动计划,切实解决群众生育方面的需求服务。

接下来,有请遵义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杨跃岚介绍遵义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进展情况。



杨跃岚.jpg


杨跃岚: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

遵义,古称播州,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取义《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3区2市9县和新蒲新区,2016年户籍人口810万,中心城区人口110万,是贵州第二大城市。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享誉世界的茅台酒在这里酿造,这里同时拥有丹霞地貌、海龙屯土司遗址“双遗产”,值得大家停留驻足,旅游观光。

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来,我市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整合融合为重点,以提升水平为目标,着力改革创新,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取得一定进展。

一、改革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把握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及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形势任务,在完善体制机制,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一)着力“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依照中央和省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计划生育工作预警约谈、重点管理和“一票否决”措施,并对相关情形进行界定。同时市、县、乡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继续保持其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一些县区(市)更名为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二是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网底和队伍建设。乡级计生办全部更名为卫生计生办,村级自治组织有专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副主任或专干,乡、村两级计划生育协会有专职工作人员,村级计生专职人员报酬最低1800元,最高3000元。横到边、纵到底的基层计划生育组织网络体系在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基层基本网络、基本职责、基本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没有因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和卫计机构改革而受大的影响。三是坚持和完善“三按月”绩效管理。注重按月下达目标任务的科学性,按月督促落实核实的精准性,按月兑现奖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努力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转型升级。

(二)推进“三项整合”。

一是整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全部整合,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指导和考核。二是整合相关证件。从2015年初开始,探索完善将《生育服务证》、《计划生育证》、《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整合为《母子健康服务手册》,实现“五证合一”,让群众一册在手、全程服务,为全省2017年9月1日起全面启用《贵州省母子健康手册》提供了较好基础。三是整合相关职能职责。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药具发放、随访、孕情信息监测服务等计生工作服务职能与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内容及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并调整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承担。

二、改进生育登记,强化简政便民

全面实施一孩二孩生育登记,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和满足群众需求。

(一)提供“三项便民服务措施”。

一是手续便民。生育登记只需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和照片3种资料,其他需印证的资料由乡级计生办查询收集,最短时间10分钟左右登记完毕并发放《母子健康服务手册》。二是承诺便民。确实难以查询相关婚育信息的,由群众签署承诺书,即可办理生育登记。三是地点便民。需要生育登记的群众既可以在一方户籍地或现居住地的村(居)登记,也可以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务服务中心或办证窗口登记,还可以在医疗保健机构登记。

(二)“推行两项网上服务载体”。一是生育登记平台登记服务。充分运用全省生育登记服务平台,实施网上登记,网上登记服务量占登记总量的40%左右。二是微信公众号登记。现正在研发运用“健康遵义”微信公众号进行生育服务登记。

三、提升能力建设,强化妇幼服务

适应全面两孩政策,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把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作为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7年前10月,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0.6/10万,婴儿死亡率5.24‰。

(一)强化“两项能力建设”。

一是强化产儿科能力建设。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扩充产儿科床位,除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扩充产儿科床位外,还通过科室床位调整,扩充产科床位,产科床位数达每千分娩量17张,同时,充实强化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加大培养力度。二是强化危急重症转诊救治网络体系建设。市级建立了4个危重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5个县、区(市)分别相应建立了1个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市、分片负责、及时响应、有效救治的“绿色通道”。

(二)开展“三项优质服务”。一是实施全程管理服务。全市统一规范明确婚前、孕前、产前、产时和产后各期的服务内容和流程,将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融入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以登记结婚为起点,妇幼保健机构和乡、村两级卫生院、卫生计生室全面提供孕前、孕期和产期免费孕优检查、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等各类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打破原来的分别服务、多头服务格局。深入实施生育健康全程服务,探索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婚前医学有机结合模式,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生儿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活产筛查等。二是强化生育前的咨询服务。在县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增设了二胎备孕门诊,市妇幼保健院制作了高龄孕产妇服务指南,为有生育需求的夫妇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规范提供生育力评估及科学备孕指导、妊娠风险提示等服务,向生育困难的夫妇提供综合治疗,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充分认可。三是实施联动服务管理。在市卫计委的统筹下,相邻县、区(市)之间、各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机构之间还建立了联动服务机制,医护人员、床位相互调剂,切实保障群众安全生育。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互联互通。

明确规划目标,强化信息化带动战略,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11月2日,全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暨乡村医生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对我市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一)推动“两项互联互通”。

一是推动卫生计生系统内部信息互联互通。整合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和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搭建完毕,同时,公共卫生系统、妇幼保健系统数据向平台汇聚,市级平台与省级基础平台全面对接,为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妇幼保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载体。目前,正在推进与免疫规划、新农合和卫生监督系统与平台的联通对接,保障出生人口监测数据更为科学准确。二是推动卫生计生系统与相关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卫计部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与公安部门实有人口管理系统全面联通比对共享,依托市大数据办,正与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相关信息系统对接共享数据,特别是与公安部门实有人口管理系统比对一致,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数据,还为电子病历主索引提供了准确信息。

(二)满足“两项服务管理需求”。

一是人口信息异地查询需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在进行生育服务登记、再生育审批、依法管理和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时依托省级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可实时查询省内跨市、县,市内跨县、乡个案人口婚育情况信息,不再要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对象或外地卫生计生部门按传统方式出具纸质婚育情况证明。二是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规范需求。与贵州省全员人口统筹管理系统(pcmis系统)对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市卫计委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政府法制办共同开发运用《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系统》,规范执法文书,征收程序和征收标准,保障适用法律法规准确。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诉讼行政案件提供规范执法文书样本。

五、拓展服务载体,强化家庭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均等化服务,注重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和能力提升。

(一)拓展“两项服务载体”。

一是拓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载体。出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市内“一盘棋”工作意见》,全面实施城镇化网格管理,将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范畴,优先落实好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6类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二是拓展生育关怀系列服务活动载体。以幸福人生为主题,开展计生特殊家庭扶助行动,帮助特殊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精神慰藉、医疗保健、养老保障等困难和问题;以圆梦大学为主题,开展公益助学行动,帮助计生两户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幸福工程为主题,开展计生家庭发展扶助行动,村级组建计划生育家庭服务中心,帮助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以幸福微笑为主题,开展出生缺陷救治行动,组建出生缺陷救治中心,开展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和先天心脏病的救治;以幸福守望为主题,开展留守儿童呵护行动,抚慰幼小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提供“两项医疗健康保障”。

一是签约服务保障。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计生“两户”家庭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分级诊疗、上下转诊、优先就诊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二是“四重医疗”保障。农村计生“两户”生病住院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报销比例高达95%以上,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改革无止境,服务无终点。下一步,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征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法治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优化思路,把握重点,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主持人: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这次宣传调研活动和媒体沟通会的主题是介绍贵州省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为计划生育基层工作提供鲜活的实例,不涉及其他省市和全国的工作。所以,请各位媒体围绕贵州的工作提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有关同志将予以解答。记者提问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

健康时报记者:

我是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请问贵州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计划生育转型发展上有哪些新思路?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上有哪些新举措?请各位领导解答,谢谢。

龚仲明:

你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提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央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为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明确了目标,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谋篇布局的重要意义。我省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历史性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个要求,我们要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具体来看,改革主要抓“十个转型”和“十个升级”:一是从总量控制向均衡发展转型,实现指导思想和理念的升级;二是从目标约束向指导监测转型,实现工作方式和方向的升级;三是从行政推动向依法治理转型,实现治理方式和能力的升级;四是从综合治理向统筹协调转型,实现配置社会公共政策和资源的升级;五是从双重导向向利益关爱转型,实现奖励扶助和健康扶贫的升级;六是从技术保障向优质服务转型,实现生育健康全程服务方式和内涵的升级;七是从自成体系向信息互通转型,实现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升级;八是从政策解读向人文关怀转型,实现宣传倡导和服务的升级;九是从面上倡导向精准管理转型,实现计划生育管理方式和路径的升级;十是从全面加强向基层优先转型,实现可及的服务管理资源和能力的升级。

在这十个方面的转型生计过程中,我们着力采取了五大重点举措措施:一是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加快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卫生计生数据资源,加强人口统计监测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创新人口分析技术方法,提升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能力。人口战略研究很重要,它是揭示人口发展规律、人口发展阶段以及把握人口发展趋势,从而为生育政策和人口政策、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措。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尽快调整扩增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内产科床位数17张/每千人分娩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加强高危管理,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切实加强母婴安全保障水平和提高危急重症临床救治水平,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要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床位,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机构原则上要设立重症监护室;全面实施生育健康全程服务,完善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链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水平,强化一级预防,推进二级预防,落实三级预防;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完善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资源配置,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三是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支持发展政策,做好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扶助,加强利益导向政策与扶贫工作的结合,帮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实现同步小康。四是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改革,特别是要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口的有效迁移流动会同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五是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稳定基层特别是乡、村两级计划生育机构队伍,着重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做好基层卫生计生工作。

我们会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更好地在新时代赋予卫生计生工作新的内涵,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做出计生工作在新的历史阶段应该做出的贡献。

谢谢。

中国人口报:

刚才您介绍贵州省已经开通了生育服务登记网上办理业务。请问,网上办理生育登记服务的条件和流程是什么?目前,有多少群众通过网上办理了生育服务证,网上办理的生育服务证能否办理生育保险业务?



谭小亮.jpg


谭小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处处长:

为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贵州省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7月11日上线试运行了“贵州省生育服务网上登记平台”,全面推行生育登记网上办理业务。准备生育一孩或二孩的夫妇,可登录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网站或者关注“健康贵州”微信公众号,即可进行生育登记的网上申报。

申报人在网上填写夫妇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现居住地、婚姻登记信息等主要信息后,即可完成生育登记的申报业务。生育登记业务提交成功后,申报人可用【贵州生育登记平台】发送的短信“查询码”查询生育登记业务状态或打印电子生育服务证。

群众可持“贵州省(电子)生育服务证”到省内卫生计生妇幼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接受相关服务,参保人员也可持“贵州省(电子)生育服务证”在省内的医保办理机构办理生育保险业务。

自我省推行网上生育登记业务以来,截至2017年11月30日,我省网上生育登记平台共接收申报生育登记业务39.05万条,成功进行生育登记并签发电子生育服务证37.55万个。

健康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龚主任,自从去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生育高峰已经来临,孕产妇数量和高龄产妇比例增加,请问贵州省对维护母婴安全有些什么新的重大举措?

龚仲明:

全面两孩政策是2016年1月1日全国统一全面实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对象主要集中在2017、2018年集中释放。在一定时段内,确定会形成一个小高峰。今年实施也证明符合我们的预判。这个问题想请省卫计委妇幼健康服务处回答这个问题。

李艳萍妇幼健康服务处副处长:

我介绍一下贵州省保障母婴安全的相关工作,2017年我省母婴安全面临形势非常严峻的反弹压力。从全面二孩实施以来,我们主要在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供给层改革,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强化管理,优化流程等方面综合施策,保障母婴安全。一是明确“省、市、县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确保服务保健机构的公益性;二是要求“加强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强化基层服务能力;三是提出“将规范化孕产妇期保健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纳入'三个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推动医疗服务机构“建立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产科、儿科绿色通道,设立新生儿科ICU,规范新生儿病房建设”,也提出在急救中心要优先保障并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床位。

在完善以上基本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每个市(州)、每个县城内今年至少建立1个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1个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畅通转诊绿色通道。为保障救治中心管理建设的规范性,有效发挥救治功能,省卫生计生委制定了严格的验收标准,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全省卫生计生目标考核。

同时,在全省进行防范管理关口前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妊娠风险评估,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子、管理一例,确保母婴安全。

谢谢。

精神文明报社记者:

请贵阳市许主任回答,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具体举措和母婴设施建成以后的日常管理由谁监管?

许宁红:

今年,贵阳市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出台文件,联合9个部门制定了贵阳市母婴设施工作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有几个方面: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实行综合治理。二是按部门职能,谁主管谁建谁负责;三是标准,母婴设施建设的大小、功能设置都有要求,到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时候,在功能发挥上、在群众的需求上、在环境上都有要求,现在市级医院基本全部建成。

人民日报记者:

通过昨天的走访和今天会上了解的内容,我很关注一个问题。我们到了养老服务中心,讲到贵州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我也了解到贵州在做这块工作的同时推行了以医养结合模式为龙头,推进医家模式。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推进医养结合”,请问贵州省在医养结合工作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了哪些好的模式?

龚仲明:

医养结合是发达国家整个养老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和机制,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老龄人口所占比例的快速增长,医养结合发展的要求就更加迫切。实际上需求侧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相对来讲供给侧改革发展必须加快,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合作推进,因为它是跨部门、跨机构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和模式,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和合作,采取多种改革创新政策和模式加以推进。这项工作在贵州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我们有相关的规划目标,具体内容请家庭发展处处长吴平作解答。



吴萍.jpg



吴平: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下发后,2016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卫生计生委等9家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黔卫计发〔2016〕41号),全面部署我省医养结合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制定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系列配套文件。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将医养结合工作42项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有相关部门,并建立了省级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7月19日,省卫生计生委与省民政厅联合召开了全省医养结合工作会议,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三是加强检查督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于今年4至5月份,开展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管理专项检查,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台账进行整改落实。四是加强统计监测。我省开展了医养结合监测工作,实行医养结合数据在线填报,对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资源供应及利用情况进行动态了解,及时掌握各地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情况,为医养结合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五是加强示范引领。我省不断加强医养结合试点探索,建立了省级首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市2个,命名了第一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15个,并成功将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申报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目前我省医养结合工作开局良好,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探索了一些符合我省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探索“养中有医”模式。贵阳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云岩区中心敬老院、瑞颐养老院分别建立了医疗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贵阳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探索的“1+5”医养服务新模式(“1”是搭建医疗养老机构联盟平台,“5”是向医疗机构、社区、家庭、乡镇、智慧平台五大领域延伸医养服务)构建的医养结合新体系取得有效成果,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在全国征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典型案例。二是探索“医中有养”模式。黔东南州凯里中心医院、贵阳修文扎佐林场医院等医院开办养老机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三是探索“医养合作”模式。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别与贵阳市云岩区康园老年公寓、曦阳山庄老年公寓、东山养老院、中天皇钻社区养老中心、南明区亲情树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协作养老机构派驻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医生、护士、康复技师,协助协作养老机构建立规范的康复理疗室,并开通送诊接诊“绿色通道”。四是探索“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模式。我省充分发挥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民族医药资源丰富等优势,把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养老服务业,各地大力开发怡养、旅养、康养、护养等养老服务产品,建设了一批集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综合项目,探索“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其中遵义市桃花江成功申报为全国13家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之一。

中国县域经济报:

为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贵州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市县一级的基层措施。

龚仲明:

这个问题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后的关键政策,使得全面两孩政策有系统性实施,真正体现和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全面实施。全面实施不单是原则上生育政策的要求,要全面实施就需要有配套政策加以支撑。我想请贵州省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处处长刘统志回答。

刘统志贵州省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处处长:

一是出台鼓励政策。延长计划生育奖励假,婚假在国家规定的假期基础上增加10天,女方产假增加6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15天;接受节育手术的,按照规定享受休假;将住院分娩费用纳入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在全国率先开展宣传引导流动人口家庭返乡生育并提供优质服务工作,建立返乡生育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和分娩绿色通道,对女方年满35周岁及以上怀孕生育的或生育中发生危急重症的返乡生育困难家庭,给予3000元一次性补助,有效缓解大中城市医疗助产机构资源压力。

二是提供优质服务。实行生育健康全程服务,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有机融合,围绕0-6岁儿童期、青春期与育龄期、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等6个服务周期,开展生命周期生育健康服务;开展生育登记服务,将登记资料简化为身份证、结婚证,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登记受理主体明确为乡、村两级,方便群众就近登记;全面推行承诺制、委托代办、网上登记、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切实解决“办证难”问题;规定现居住地和户籍地对受理生育登记负有同等职责,实行首接责任制,充分保障流动人口就近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登记、领取生育服务证、享受计划生育服务的权利;在全省统一使用的网上生育登记平台和微信登记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完成生育登记和领取电子生育服务证。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资源配套。加快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补齐资源短板;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2015年就与省总工会联合开展“母婴温馨小屋”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今年我省将母婴设施建设列入《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四十二条进行规定;9月1日,省直9家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医院、旅游景区及游览娱乐等公共场所建设母婴设施,到2020年底,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建成标准化的母婴设施。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省教育厅部署开展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同时,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强乡镇幼儿园建设,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推动学前教育“提质升级”。

主持人: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刚才我看到还有媒体朋友在举手,如果大家还有问题,可以在会后与贵州方面进行交流。希望媒体朋友进一步支持和关注贵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工作。本次媒体沟通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