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12月21日湖北举行“湖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7-12-22 09:50:21  |  来源:湖北省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张修富.jpg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张修富:

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第九场新闻发布会——“湖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改革思路举措”。

党的十九大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昨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发展县域经济作出部署。我省将如何适应经济转型升级新形势,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地谋划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今天,我们请来了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民同志,请他介绍湖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下面,请王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民.jpg


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民: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县强则省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将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域经济进入实力提升、转型加快、结构改善、后劲增强和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的新阶段。县域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4590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19540亿元,占全省经济的比重由59.1%升至60.5%,年均增长10%。一批“排头兵”县(市、区)实力增强,10个县(市、区)GDP过500亿元,宜都、大冶、仙桃、枣阳步入全国县域经济先进行列。今年前10个月,县域完成投资17448亿元,同比增长10.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6亿元,增长11.1%。县域经济的“基石”地位日渐巩固,正在由湖北经济发展的“短板”成为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县域经济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强省”中是主战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变化和要求,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地谋划、布局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作部署,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现代化强省建设发挥重要支撑,要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

一、坚持全域谋划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抓县域经济,关键是项目。深入推进“全领域、产业链”招商,创新园区招商、龙头招商、第三方招商、融资租赁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积极有效地吸收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围绕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自贸区等开放开发战略机遇,认真谋划和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支撑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和落地培育,确保“引得来、留得住”。二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飞地经济。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总部、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落户,发展总部经济,提升企业规模层次。打破县域局限,引导各地取长补短,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通,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三是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人才,组建特色产业园区专业管理团队,实现“专家治园”。四是按照“小空间大聚集、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发展思路,培育一批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县域经济基础。县域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必须走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低碳化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一是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大健康、再生资源利用与再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项目,加快产业链条上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占据传统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提升竞争力。加快“两化”深入融合,推进信息网络技术、互联网平台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二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紧紧围绕“双九双十”行动和“1+X”规划的实施,大力实施“做强名企、做优名品、做响名牌”工程,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嫁接名牌名企,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三是坚持集群优先发展战略。引进和培育集群领军企业,围绕集群壮大与升级补缺完善产业链和服务链,进行上下游产业、产品的配套和延伸,获取竞争新优势。重点扶持100个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百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四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到县域建设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县(市、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五是支持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吸引各类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到县域创办科技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发。

三、坚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主体。民营经济不大、不优、不强,补短板、强弱项正当其时、刻不容缓。一是补齐民营制造业短板。支持民营制造企业以智能化为方向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万企万亿工程、工业千项精品工程,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二是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民营企业打造成合格的现代企业和充满活力的企业群体。三是着力抓好骨干企业培育。培育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弱势企业,培育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四是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不折不扣执行国家、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加大“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细分市场领先企业。五是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培养更多领军人才、创业人才。

四、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打造美丽县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绿色发展拒绝污染,做优做美县域环境。一是强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推广节能、节水适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高县域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水平,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从生产源头和生产工艺环节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二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推进低碳园区试点、清洁生产试点示范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循环发展模式,构建闭合循环型产业体系。培育发展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加强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办法去产能,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政策导向和长效机制,引导促进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不断强化林地、湿地、森林和水资源管理等生态红线刚性约束,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域。

五、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真正把企业至上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平台,营造尊商重企的浓厚氛围。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向社会、向基层放权赋能,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削减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二是大力降成本。推动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全面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降费扩围等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策性基金,严格执行目录清单制度,深挖电价、社保、用地、涉企收费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降成本政策空间,将政策的含金量转换成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扎实推进政银企合作,推进县域融资模式创新,切实帮助缓解县域经济面临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瓶颈制约。四是积极探索县域经济机制体制改革试点。选择一批经济强县,开展改革先行先试,将其打造成全省先进要素集聚地、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改革开放高地,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张修富:

谢谢王主任的精彩介绍。

下面,请记者朋友就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提问。

湖北日报记者: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县域经济占到了全省的60.5%,但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实体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较突出,请问,如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效,促进县域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

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民:

一是坚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以万企万亿工程、工业千项精品工程、“两化融合”示范试点等为抓手,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渗透融合,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改善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推进县域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用好产业集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00家成长型产业集群。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发展后劲。抓好市场主体培育。抓骨干企业培育和抓中小企业成长并重,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成绩突出单位进行奖励,截止10月底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74家。着力培育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领先企业,前不久我委组织了湖北省首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评审工作,评定了46家隐形冠军示范企业、95家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182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抓住国家系列开放开发重大机遇,积极有效吸引外来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抓好增长点的调度,谋划和实施好一批发展前景好、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放权力度,精简审批事项,扎实推进减税降费、降本增效等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营造尊商重企的良好氛围。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制定支持经济强县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更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改进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千方百计帮助缓解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制约,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力争“十三五末”,县域经济占全省比重提升至62%以上,县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出2000亿元,工业化率达到46%左右,GDP过300亿元县(市、区)发展到40个、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20亿元县(市、区)发展到38个。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刚才王主任提到,省经信委正在研究探索县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请问在此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民:

当前,在湖北深入实施“一主两副多极支撑”区域发展战略中,经济强县不多、强县不强、强县不优,“强县力弱”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20个左右发展后劲足、承载能力强的县(市、区)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更多的县(市、区)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先进行列”的要求和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我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支持措施,拟在全省打造一批经济强县板块,成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引领县域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主要从六个方面加大支持:一是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培育100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做强名企、做优名品、做响名牌”工程,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升企业规模层次。二是激活金融要素。更有效地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省级投融资平台等作用,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引导金融机构更有力地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更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三是鼓励创新创业。以万企万亿工程等为抓手,优先支持经济强县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大健康、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项目;鼓励各类资本到经济强县建设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降低涉企收费和用电、用水、用工等成本,建立健全社会事业投资经营公平准入竞争环境,不断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五是加快改革创新。加大放权力度,再清理和取消一批审批事项,下放一批省级、市级管理权限到县;加快推进农村征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投资项目并联高效审批机制,实现在线审批“一张网”全覆盖,在强县试点项目报建阶段承诺审批机制等。六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经济强县发展用地,对企业“以亩产论英雄”,在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集中省传统产业资金等要素向首次入围中国民企500强等企业、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倾斜。

力争经过5年的发展,培育出3-5个GDP过千亿的县(市、区),再推动2-3个有成长后劲的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将20个左右成长潜力大的县(市)整体打造成全省经济强县板块。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张修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将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效。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